1941年7月下旬,德军在斯摩棱斯克遭到了苏军顽强抵抗,损失惨重。7月30日,德军收到柏林命令,暂停进攻,进入防御状态,只剩下第2集团军还在叶利尼亚突继续战斗,因为苏军正试图夺回那里。叶利尼亚突出部,被苏军视为莫斯科桥头堡。此时距苏德战争爆发仅仅1个月零8天,莫斯科的防御还远远没有到位,无法承受叶利尼亚突出部失守的损失,因为那样德军将非常容易的靠近莫斯科。 经过仔细研究,朱可夫判断,德军最近并不打算进攻莫斯科。但他仍然认为必须加强莫斯科防御,建议从其他几个方面军群抽调3个炮兵部队的集团军,补充到正面防守莫斯科的新的中央方面军当中;其次,建议西南方面军放弃基辅,因为那里可能马上就要受到德军的攻击;第三,他要求西方面军抓紧时间,反击叶利尼亚突出部。 随后,苏联做出的一个重要的错误决定: 苏联最高统帅听到朱可夫的建议之后,勃然大怒:反攻?基辅交给德军?在想什么?这你也想得出来?胡言乱语。 基辅是乌克兰首府,苏联粮仓和重要的工业基地,公路发达,如果放弃基辅,上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就此沦落到德军的机械化部队辐射范围之内。 但是朱可夫坚信自己的判断,强硬的回复自己的上级:我作为总参谋长,您却说我胡言乱语!那你还让我做参谋长作甚?直接解除我的职务吧!我申请去前线,最起码还能做出点贡献。 我们知道,1941年8月23日至1941年9月26日的这场基辅会战,以苏军的大败而告终。苏军错误的判断了形势,对基辅的守卫未能坚持到1个月的时间,并且损失了45万人。布琼尼、铁木辛哥元帅在基辅陷落之前,乘坐飞机逃离,而基尔波诺斯上将等一众高级将领在突围中阵亡。 基辅会战之后,苏军不仅丢掉了乌克兰的防御,而且由于损失了大量的部队,就连原本能够守住的第聂伯河也岌岌可危,这一切也为后来德军挺进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油田区埋下了伏笔。 数十万大军留守基辅,这在历史上已经成为没有争议的决断错误。甚至战争结束之前,苏联方面就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德军大将古德里安回忆录中称,他从被俘虏的苏军第5集团军司令口中得知,9月8日在德军即将围城的时候,苏军方面曾经下达过撤军命令,只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又改变命令,不允许撤退。一般认为,这是因为德军机械化部队的机动性远在苏军之上,9月8日才选择逃脱,只能加速崩溃。 经此一役后,苏军再也不敢罔顾实力对比,盲目的孤军守城。 德军似乎犯了更大的错误 就在7月底朱可夫请求到前线的同一时间,德军上层也在积极的做工作,以期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能够配合南方集团军群,合围基辅。只是中央集团群的军官们认为,他们需要尽快的夺取莫斯科。 德军最高统帅部却告诉他们: 当务之急是迅速占领乌克兰区域、图拉-高尔基-雷宾斯克-莫斯科-列宁格勒周围的工业区,从物质上剥夺敌人再装备的可能性。夺取乌克兰地区,进而占领克里米亚半岛,因为那里是苏联空袭罗马尼亚大油田的航空母舰,那里支撑了德国三分之一以及整个意大利的石油供应。 8月下旬,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第2集团军奉命参与到合围基辅的战役中去。此前他们作为中央集团军群的先锋,正在叶利尼亚突出部与苏军进行争夺,甚至连脱身都很难。但是命令下达,即便割肉也要服从。 8月26日,古德里安率领第2集团军主力向基辅进攻,他的机械化部队只用了一个周的时间就达到了基辅,这是机械化部队优越性的体现,9月8日德军就包围和基辅。 但,8月30日,朱可夫下令苏联军队向叶利尼亚突出部发起反击,合围了古德里安留下的军队,并且在9月8日全歼了那里的德军。根据朱可夫回忆录中的记载,德军此战损失了5个师,伤亡4.5万人以上,重要的是,这是当时苏军在三条防线上取得的第一场胜利了。 而德军虽然得到了基辅,但原本已经实质控制的叶利尼亚突出部,落入了苏军手中,如果他们想要进攻莫斯科,就不得不重新通过一场更激烈的战争,夺回这一要塞,因为朱可夫已经在那里部署了数十公里的防御工事。 谁的错误更致命? 如果苏军放弃了基辅,可能会在西南方向额外增加60多万防守军队,他们依托第聂伯河,预计未来德军几乎没有可能威胁到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油田。 但是这将给德军额外一个月进攻苏联的时间,这一个月会发生什么呢?我们可以看看,挽救了苏联的莫斯科保卫战是靠什么胜利的: 朱可夫的《回忆与思考》中认为,这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1个月里,修建外围防御工事的人数就达到25万人,其中四分之三是妇女和儿童。他们修建了7.2万米的坦克壕沟和8万米的断崖,5.5万米的其他障碍物,挖了13万米的战壕,手工挖出了300万立方米的土方!” 古德里安《闪击英雄》中认为,这是恶劣气候的胜利: “那里的冻土已经达到1米到1.5米,工程机械也挖不动,无法修筑战壕,全部榴弹炮也炸不出一个能躲避庞大军队的坑” “平均5个士兵只有1件冬衣” “1941年圣诞节前发起的为前线士兵捐赠服装的活动,到了1942年初士兵们仍然没有看到(因为大雪阻碍了交通,后勤运输无法抵达)。” 如果没有这1个月的耽搁,苏联军民根本没有时间修筑那么庞大的防御工事;如果没有这1个月的耽搁,古德里安也不会为冬衣耿耿于怀。 何况叶利尼亚战役中,倘若德军主力没有前往基辅,苏军断然难以躲下这一“莫斯科桥头堡”,而作为挽救了苏联二战的朱可夫,命运如何,也就不好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