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抱石谈写生:一定要注意数稿间透视关系的一致性

 伯乐书香小屋 2019-07-18


傅抱石(1904~1965)

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新山水画”代表画家他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

1960年9月,傅抱石率领“江苏国画工作团”开始了二万三千里的旅行写生,并由此推动了新山水画在二十世纪中期的发展。对他来说,此行的最大收获就是确立了这样的观点——“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

傅抱石 返布拉格途中雨景 设色纸本 镜心 27.5×47cm

1961年6月到9月,傅抱石先后到长春、吉林、延边、长白山、哈尔滨、镜泊湖、沈阳、抚顺、鞍山、大连,然后渡海由青岛回到北京。

傅抱石自欧洲写生至东北写生的过程,其意义已经超出了艺术自身的范围。如果说欧洲写生表达的是一种新鲜的感受,那么二万三千里和东北写生则是一种主观的探索,是把已有的知识渗透到新鲜的感受之中,使那经过几十年磨练的笔墨适时的在新的景致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每到一处山水取景,必然有很多景物使你感到新鲜,激起创作的热情。这时就需要进行必要的记录,速写其形象,如果结构复杂,某些重要部分还要重点加以结构上的记录和特写。这种速写不求形式上完整,而求详细记录,特别对于工程建筑物,必须解构清楚,透视正确,每次外出写生,这方面的工作量是很大的。


傅抱石《西湖月夜》46×35.5cm  1962年作


傅抱石《峨眉烟云》27×37cm 1960年作

在速写记录时,由于场面大,幅面宽,包括的内容多,可以采用分别记录的方法。但必须注意的是整理时一定要注意数稿间透视关系的一致性,不允许将几幅透视度完全不同的建筑物硬拼凑在一起。在不少山水画写生稿中往往发现山、树是俯视的,也就是说,作者是从上面向下画的,透视的视点较高。而所画山中的亭子却是仰视的,是从下向上画的。亭子是点景的建筑物,如果山树都是俯视的,亭子必须是俯视的,或者用平视的透视关系去处理,这样就不会有一种危亭欲倒的不舒服感觉,影响画面的空间表现和意境的刻画。

傅抱石东欧写生(速写) 1957年作

傅抱石《古文化城克罗什》

38.6×48.5cm  1957年作

宋代沈括说:“李成画山上亭馆及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其说以为自下望上,如人平地望屋檐间见其榱桷。此论非也。大抵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若同真山之法,以下望上,只合见一重山,岂可重重悉见?兼不应见其溪谷间事。又如屋舍,亦不应见其中庭及后院中事。若人在东立,则山西便合是远景;人在西立,则山东却合是远景。似此如何成画?李君盖不知以大观小之法,其间折高、折远,自有妙理,岂在掀屋角也!”

傅抱石  东欧写生(速写) 1957年作

傅抱石《TATRA山最高峰》

112×67cm  1957年作

“三远法”就是透视学中所说的仰视、平视和俯视。对现在学画者来说,这是极普通的常识。但早在11世纪,我国的画家就提出了这样的理论是很了不起的。中国山水画空间的创造有中国自己独特的方法,当在其他课题中阐述。我们在记录速写时,只要求不忽视透视的因素,要在一张画面上保持其透视关系的一致性。通常情况下,速写水坝、高层建筑和复杂的建筑群,处理透视时尽量避免运用成角透视,在平行线处理时不用消失点。因为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表现,常着重宇宙大空间的表现,一座房屋或一群建筑物,所占空间极有限,在画面上常不作计较。当画里上、中、下都有建筑物时,常以主要建筑物为主,其空间背景保持透视变化的一致性,其他次要建筑物的透视变化与建筑物保持一致性,或者画面的上、中、下建筑都同时统一用平视的方法去处理,不能用焦点透视消失在一个消失点上的方法去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