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风格的古代建筑群, 河南许昌清真观

 饮膳道人 2019-07-18

清真观 又称'小宫',为一处明清风格的古代建筑群,位于河南许昌城西25公里的灵井镇小宫村北侧,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

据观内明清古碑记载,清真观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四(1287)年,元末遭兵患被毁,仅存残碑荒址,明朝正统癸亥(1443)年有山西平邑悬壶观师祖贾上岩(全真华山派第四代)云游至此毅然复兴重修,部分修葺一新;七十年后其徒众共八代门人弟子,从明成化二十三年始,经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共八代帝王,历时136年时间逐次整葺重修,到明天启三年全部完工,形成七进五殿的道观格局,中轴线依次为山门、二观门、玉皇殿、三清殿、三皇殿、黄籙殿、真武殿,两边有廊庑、道院,还有关帝、真官等众多配殿,道观北枕孝山(二十四孝图之一汉孝子黄香墓)南望颖水,西依象琅东靠小济,地势雄润,院内苍松翠柏,殿宇巍峨,门前有九曲河水自西向东流过,形成洞天福地之所,堪称许州甲胜,庙内至今还保留有一块刻于明嘉靖癸丑(1551)年的石牌坊匾额,上书四个楷书大字“洞天海岛”;

清代风雨侵蚀庙貌逐渐颓废,清顺治、道光、光绪年间屡有修葺,但规模有限;民国初年战乱,道观被占为军营,道众被遣散,庙貌开始倾废;民国十六(1927)年后,学堂之风兴盛,道观被改为小学学校,新中国建国以后,人民政府于1960年拨款对主体建筑进行了维修,十年文革动乱中,三清、玉皇、三皇、黄籙殿及两侧廊庑配殿道院均被毁,现仅存玉皇殿、真武殿两座明代建筑,这两处建筑造型结构独特,上面的浮雕构图饱满,石刻造型生动,雕工精细,均属非常珍贵的明代石刻艺术精品,为研究明代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例资料。

1980年许昌县人民政府将清真观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2月被许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