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梅记忆】校史档案|暗香疏影 一所小学校的百年影像史

 蔡叔刚 2019-07-18

小编导读

常熟,素有“学道名邦”的美誉。在它1700多年的建城史中,山水并非永恒的主题,深厚的文化才是这座城市历久弥新的活力源泉。文化的传承仰仗教育,所以,在常熟英才辈出的表像之下,是一以贯之的尚文崇教的传统。在虞山之南,山石峥嵘处的石梅小学,无疑是古城文化传承的一个缩影。


相传,这是一块风水宝地。汉朝名士黄初平游虞山时,将梅核投于山坡石壁间,一夜成树,花开琳琅。后人将七朵梅花的图案刻在石壁上,“石梅”因此得名。上世纪初,一位不知名的摄影师为我们留下了石梅最初的影像。修竹茂林,环境清幽,确实是读书的好地方。


石梅小学的前身,是建于清雍正年间的游文书院,以邑人言子(子游)擅长文学而名。翁心存曾经当过书院院长,其子两代帝师翁同龢曾在书院读书。细细品读旧照,游文书院古朴儒雅的气息扑面而来。


1902年游文书院改为常昭学堂,成为当时常熟创办较早的新学之一。1904年,改名石梅高等小学(公立)。1909年,又改名为常昭公立高等小学堂西校,通称石梅公校,常熟文化名人丁祖荫任校长。1910年,穿着长袍的石梅师生对于照相机还显陌生,端端正正地拍下了这张珍贵的毕业合影。拍完照片后的第二年辛亥革命爆发。


在历史上大变迁的民国期间,石梅公校频繁并校。1912年,更名为常熟县立女子高等小学校。1916年,女校的学生们在暑假时照了这张像,这群孩子比起她们的老师似乎更能接受照相机这种新鲜物,穿着同样的校服,或站或坐,神情十分放松。


1918年的常熟城处处百废待兴,远处的辛峰亭屹立于虞山之巅,彼时的常熟县立女子高等小学校正在这里试办附设初中。


1943年,学校复名常熟县立石梅小学。其后又经数易校名,1983年常熟撤县设市,学校才正式更名为常熟市石梅小学。看这80年代的老校门前,孩子放学回家的步伐显得多么轻快。如今的他们应该早为人父人母,自家孩子也该有这么大了吧。


曲径通幽的校园里,随处可见各种不同形状的洞门。琅琅门前,书声琅琅,绣花边的学生,在绿树掩映中神情专注,在这书香浓郁的校园里,八十年代的素质教育氛围真是令人羡慕。


值得一提的是,石梅小学地处虞山东南麓,这里历来是常熟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区。古有仲雍、言子墓、读书台等名胜古迹,今有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而学校校名虽几经更改,校址却始终未变。石梅小学依山构筑,校舍错落有致,高低起伏,花草丰茂茁壮。冬日,校园里红梅、绿梅、腊梅竞相绽放,暗香浮动。



秋意渐浓时,银杏金黄的落叶散落于石梅小学飞檐反宇、亭台轩榭间,美不胜收。


百年老校颇具江南古典园林的风韵,校内多亭台楼阁,后山一角有卓尔亭,寓意卓尔不凡。春夏时树木葱郁,气宇轩昂。冬日里,白雪盈盈,典雅古朴。


桂花亭位独居庭院一角。旁边的这口大石盆则大有来历。这是明末常熟藏书家、刻书家毛晋的藏书楼——汲古阁已知的唯一建筑遗物。可以植荷,更兼作消防之用。至于这口莲花大盆为什么会落户石梅,既是一个小小的历史之谜,更是冥冥之中注定发生的一段佳话。


这是1994年翻建后的电化教育中心。上世纪70年代,石梅小学就开始涉足电化教育,在石梅校友回忆中,电化教室意味着每周三或每周四下午的电影,一到时间,学生们就抬着长凳来到教室各就各位。灯一暗下来,屏息静气的期待之情令校友们至今难以忘怀。


位于山脚、靠近南朝梁昭明太子读书台的桂花院,是石梅的图书室,也是最幽静的读书之地。点点阳光下的桂花院内,孩子们或倚靠桂树,或蹲坐石台,书卷气息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石梅小学不仅名师辈出,校友更是群英荟萃。上文所提到的丁祖荫校长便是其一,他是近代知名学者,在常熟创办新学,并曾主持编著《重修常昭合志》。素有“江南第一书家”之称的萧蜕也曾执教石梅,他以刚正不阿的性格感染了一代代学子。


知名校友有原北京大学校长,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吴树青。著名女翻译家宋清如,她协助丈夫朱生豪译成最权威的《莎士比亚全集》中文译本。 更有享誉国际的中国文学史专家邓绍基。


百年石梅,暗香疏影,它存在于每个学子最美的童年记忆中,用点点书香筑起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昭明太子读书台静静伫立在石梅小学旁,它的儒雅气度与书声琅琅的石梅小学形成了一种跨越时空的交融,行走于这样的校园中,内心会多起一份对家乡的挚爱,也因此对常熟之所以成为历史文化名城而恍然大悟。当代一位常熟作家说:那位太子走了很久很久,留下了清清凉凉的读书台。书声不绝,一千年余音袅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