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流行一个新名词,叫做“丧偶式育儿”,吐槽那些当父亲的,要么忙于工作,要么耽于玩乐,在家庭生活尤其是教养孩子上,在与不在一个样。 照顾孩子几乎变成妈妈一个人背负的重担。 “丧偶式育儿”指出了当下许多家庭存在的一个共同现象—— “父亲的缺位”。 《2017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中指出,在55.8%的家庭中,妈妈是陪伴孩子的主力。 爸爸陪伴较多的家庭仅占12.6%。爸爸在工作日陪伴时间为2.9小时,在周末为7.7小时,远低于妈妈的4.6小时与10.9小时。 爸爸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存在,长期缺少父爱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有更高的概率出现性格或认知上的缺失。 表现为:独立性差,过于感性;缺乏性别认同;处事容易消极极端等等。 那么爸爸们该如何进行高效的陪伴呢? 我建议啊,可以从陪伴时间、陪伴质量、陪伴方式这三个方面入手。 1 保证陪伴时间 即使爸爸们再忙,也要保证至少30分钟的陪伴。 心理学家麦克·闵尼指出:一天中,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孩子,比那些一周以内接触不到6小时的孩子,智商更高。 2 提高陪伴质量 你和孩子各做各的事情,那不叫陪伴,只是陪着。 陪伴孩子的时候,请爸爸们放下手机,放下工作,全身心投入,参与到孩子所做的事情当中,并以男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处事的方式陪伴孩子,给出自己男性角色的引导。 3 陪伴的方式 爸爸陪伴孩子的方式应该区别妈妈,与妈妈的陪伴方式形成有效的互补。 下面给你推荐几类爸爸陪伴的方式。 方式一:运动。像游泳,徒步,足球,跑步,爬山,这些对体能有要求的运动类项目,由爸爸来陪伴再合适不过了。 父亲与孩子一起运动,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探险的精神、坚毅的品质、交往的能力。 方式二:游戏。爸爸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那些对孩子无害,但被妈妈们禁止的游戏,例如玩泥巴、枕头大战或者打仗游戏等,即使弄脏了地板或衣服,也都无伤大雅。 和父亲“一起疯”的感觉,总是令人印象深刻。 在与爸爸游戏的过程当中,会诱发孩子对于外部世界的好奇,在面临陌生的环境和事物时更有勇气。 方式三:亲子阅读。母亲一般给孩子讲童话、绘本,传递真善美假恶丑。 而父亲的知识面更宽广,为孩子讲自然科学、历史故事、风情民俗等故事,可以扩宽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知识,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及兴趣爱好打下了基础。 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想成为一个好爸爸,可以从增加陪伴时间、提高陪伴质量入手,通过运动、游戏和亲子阅读这三种陪伴方式,进行高效陪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再缺位,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好爸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