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 苦参酊400ml苯甲酸30g水杨酸30g 95%乙醇加至1000ml 制备:将苯甲酸和水杨酸溶于适量乙醇中,加入苦参酊,搅匀,加乙醇至1000ml,搅匀即成。 说明:本品具有软化角质和抑制真菌作用,用于治疗体癣,股癣,手足癣,叠瓦癣,花斑癣,糠皮孢子菌毛囊炎,灰指甲等皮肤病,3天见效,日2次。 细菌性皮肤病: 蛇床子、苦参各30g,苍术、黄柏、川椒各15g,轻粉0.5g。 用法:水煎三次,趁热取药汁分早中晚三次熏洗患处,每次十分钟左右。红疹期加蝉蜕10g。必要时可配合内服清热解毒药。 鹅掌风、灰指甲:陈醋1斤,加入去皮大蒜头一两,香烟丝(十支),泡二日后用醋浸手,一次10分钟,一日二次,浸后可用清水洗净,连用10日有特 鹅掌风: 暖参茶+排湿汤+气血汤,白醋适量。 用法:早晚暖参茶+排湿汤,中午吃气血汤,一次各一袋,另外用塑料袋装上醋,将患掌泡在醋中一宿。 方解:本病是湿寒过重,阻止气血难以到达手足,西医叫真菌感染,中医叫血虚凝固生风,连续数次,即可痊愈,愈后吃暖参茶+排湿汤+气血汤三到六个月疗效显著,本方对灰指甲也有较佳疗效,坚持吃满疗程不复发。 指甲软脆、易断,指甲有纵纹肝主筋、其华在爪(指甲)肝藏血充足,通常指甲会比较光滑,有光泽,坚硬,肝血不足就容易得灰指甲,指甲软脆易断等。手指甲上出现纵纹:说明身体气血亏虚,出现了透支,是肌体衰老的象征。 后愛红参气血汤 14味大组方,补气血的同时健脾、调理悲伤欲哭、抑郁症问题。 脚气手癣灰指甲: 优质陈醋一斤,大蒜头半斤,明帆五克。 用法:将醋先倒在大盆里,把大蒜切碎,泡入陈醋里,再加入5克白矾,然后三种材料浸泡半天,再把有脚气、手气及灰指甲的手脚一起泡蒜醋液里,每次15分钟左右,每天泡两次。泡完后用清水清洗手脚,醋汁可留待下次用,直到脚气消失为止。 脚癣湿疹: 脚趾头水气重、尿少、无汗。麻黄4克,连翘9克,杏仁9克,桑白皮15克,赤小豆30克,生姜12克,炙甘草5克,大枣10枚,茯苓15克,白术12 克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 脚上老茧: 取艾叶500克,红花100克。平均分为20分 每日一份(加食醋100克,花椒20粒,食盐2勺),用纱布包裹加水煮开,用水量为漫到脚踝处即可,趁热泡脚,以15—30分钟为限。 本方既可以去除叫上的坏死老皮、老茧、冻疮、裂口、灰指甲、脚癣以及多年不癒的鸡眼等,还能是你的脚光滑细腻 脚气粉: 吴茱萸一两(炒糊) 白矾 一钱 (共压成细粉)用法:先将薄荷一把放入水中烧开,待温时洗脚,凉干,再将药末分成三份,用鸡蛋清调合成糊,涂病位处。用量:每日一次,三次全愈! 脚气脚癣: 生姜100g,食盐50g,陈醋100g。 用法:生姜食盐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约两大碗,煮沸十分钟,倒入洗脚盆,待其自然冷却至脚能接受的温度,加入陈醋,浸泡患脚三十分钟。一般三至七次可见好转,但要让脚部皮肤恢复正常光滑,就需一至两周。 烂脚丫 复方新诺明片18片,压成粉,用牙膏调均匀敷,每日三次,三到五天即愈。 手足破裂和角化: 吴茱萸9克,桂枝15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人参9克,阿胶10克(打碎冲服),丹皮15克,甘草10克,麦冬15克,干姜15克,半夏15克。 水煎服,一天一剂,两煎混均,分两次服。 手足癣: 苦参、苍术、海桐皮、苦楝子、银花、地肤子各30克,花椒20克,川槿皮、百部、土茯苓、马齿苋、皂角刺各60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瓦罐内,加食醋2500毫升,搅匀后封口。放阴凉处10~15天即可用。在浸泡前先清洗患处,将指甲(趾甲)削剪,以使药液浸透指甲(趾甲)根部。浸泡时将患部全部浸泡于药液内15~30分钟(时间越长越好),同时吃气血汤、排湿汤一次各一袋,连续吃气血汤、排湿汤、浸泡15~30天即可根治。冬季可将药液加温后浸泡,夏天药液蒸发后可加添适量醋继续使用。 结节性痒疹 防风15克,白鲜皮10,蛇床子10,苍耳子10,夏枯草10,百部10,当归10,秦皮10,蒲公英10,甘草6 水煎服,一日2次。 带状疱疹(蛇盘疮): 苦参、蛇床子、地肤子、黄柏、白芷、双花、菊花、石菖蒲、青黛、滑石、石膏各10g。面部丹毒去黄柏、石菖蒲,加升麻、薄荷;胸腹部丹毒去白芷、石菖蒲,加胆草、山栀;四肢丹毒去菊花、白芷、石菖蒲,加桂枝、桑枝或苍术、牛膝;婴幼儿丹毒加川莲、山栀。 用法:水煎300-500毫,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两至三次服用。 外用方:雄黄10g,明矾5g,蜈蚣一条。 用法:共研为细末,用凡士林或香油调成糊状药膏,外涂患处。每日一至二次。忌辛辣。 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 桃仁15g,红花10g,川芎12g,鸡血藤20g,丹参20g,乳香12g,没药12g,地龙15g,忍冬藤30g,天丁20g,全蝎6g,蜈蚣3条,元胡15g。 每天1剂,水煎3次服用。 汗疱疹: 熟地20克、山药15克、山茱萸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5克、防风15克、蒺藜30克, 水煎服,一天一剂。 汗疱疹 基础方 材料:苦参、地肤子、藿香、白芷、威灵仙、野菊花、明矾各30克。 患者若水疱多,则加龙胆草、土茯苓各30克;若见水疱干涸、脱皮,露出红色新生上皮者,加白芨、白蔹各30克。 方法:加水2500毫升,煎煮取液,浸泡浴洗手足,每日2次,每次20分钟,每日1剂。 生殖器疱疹: 芦荟(酒蒸)、灵脂、夜明砂、当归、陈皮、川芎均为酒炒,青皮(醋炒)、莪术(煨)、南木香各一两,人参、川莲、姜水炒干,炙蟾酥各三钱,砂仁(酒炒)。 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公猪胆一枚,取其汁,加入末中和匀,再煮成粟糊,如桂丸般大,每次服一丸,米酒调下。 皮癣: 紫荆皮50克,樟脑6克 用黑豆油浸泡三日外涂患处。 筋骨草(亦名暖骨草)治一切风湿筋骨疼痛,拘挛寒湿,脚气,遍身癣疮疥癞,泡酒服,治一切痿软痰气,五劳七伤,服之如神。普济方治反胃吐食,暖骨草独棵,民族地区经验,治一切肿毒初起,敷之即消。接骨用酒服末五钱,三剂即愈。忌蛋蒜。 牛皮癣用明矾兑朱砂3:1泡酒精一周涂二十天 牛皮癣: 紫草30g,生地30g,丹皮 15g,赤芍30g,黄芩15g,荆芥15g,白蒺藜30g,炙首乌30g,生黄芪45g,僵蚕5g,苦参15g。 用法:冷水浸泡一小时后,小火煎煮,沸后五至十分钟离火,每次服用150ml,每日煮两次,每剂连用两天。忌口。另外用川椒、茵陈、苦参、紫草等,煎煮后加老陈醋、蜂蜜、盐,稍温,频频湿敷患处。 牛皮癣: 癣上面有白色鳞屑,挠掉后露出红色皮肤,特别痒。一般牛皮癣都与血虚有关。脾土不足,阴虚血燥,营卫失调,从而引动木邪来犯,应该健脾抑木,养血润燥,调和营卫,以除风邪。黄芪15克,当归15克, 白芍15克,桂枝7克,炙甘草10克,生姜12克,大枣7枚,生地10克 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之后,服用人参健脾丸和归脾丸。 辨证:肺肾阴虚,里热炽盛,肝风内动 治法:风引汤加减,清热降火,平肝熄风 处方:寒水石20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紫石英20克,石膏20克,赤石脂15克,干姜10克,大黄10克,甘草6克,滑石15克,钩藤20克,蝉蜕10克,研粗末,每日20克,分2次水煎服。 二诊处方:生白芍10克,生龟板10克,干地黄10克,麦冬15克,阿胶10克(烊化),生牡蛎10克,生鳖甲10克,北五味子6克,胡麻仁6克,天麻10克,蝉蜕3克,全蝎3克。水煎服,3剂。 三诊处方:生白芍10克,生龟板10克,干地黄10克,麦冬15克,阿胶10克(烊化),生牡蛎10克,生鳖甲10克,北五味子6克,胡麻仁6克,天麻10克,大竺黄10克,胆南星6克,鲜竹沥10克。水煎服,3剂。 牛皮癣: 生地(酒浸)、当归各30g,桂枝10g,赤芍15g,川芎、桃仁、红花各10g,丹皮、紫草各15g,定风丹60g(首乌、蒺藜对药),白藓皮、乌蛇肉各30g(蜜丸先吞)、炙草10g,鲜生姜10片,大枣10枚,暖参茶2袋(兑入),气血汤2袋(兑入),排湿汤2袋(兑入)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早晚两次服用,二个月为一疗程。 方解:牛皮癣为血液病,湿寒造成血虚、血热、久热成毒,本方有祛湿、除寒、补血解毒之功,专治牛皮癣及各种癣,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多例,疗效显著,二至三个疗程根治,随防多例未见复发。 牛皮藓(湿热类型)表现: 面部和全身全是片状癣块儿,颜色发红,挠后有渗出液体。 小柴胡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紫苏籽30克,川椒3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浮萍30克,苍耳子30克,苦参30克,土茯苓30克,川楝子30克,小茴香15克,陈皮30克,大黄3-15克(如果大便溏稀大黄就用3克以下,如果便秘大黄的量就可以相应增加,大黄有泄下作用,便秘多用,腹泻或者溏稀就少用。),生石膏20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小柴胡汤加减(血热型)表现: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紫苏籽30克,川椒3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丹皮15克,赤芍15克,栀子10克,天花粉12克,知母9克,生石膏30克,生地30克,白蒺藜15克,蝉蜕8克,大黄5克(不便秘的人大黄用1.5—3克即可),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小柴胡汤加减(血瘀型)表现:皮损肥厚,呈地图状斑块,浸润明显,色泽黯紫,舌质黯红。 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紫苏籽30克,川椒3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赤芍15克,丹参15克,川芎10克,莪术6克,三棱6克,当归10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小柴胡汤加减(血虚型)表现:得病很久,最初的热症已退,没有新的斑疹发生,鳞屑覆盖较多,患处肥厚,并出现皲裂,咽干。 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紫苏籽30克,川椒3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赤芍12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炒山药30克,麦冬20克,玉竹15克,知母12克,天花粉15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尖锐湿疣: 金钱草、土茯苓、金银花各30g,车前草、皂角刺、连翘、夏枯草各10g。 用法:加水1000ml,浸泡一个小时后,武火煮沸,分三次服用,每日一剂,十天为一个疗程。同时局部外用适量湿疹散:代赭石40g,枯矾、冰片各5g。共研为细末,分装十至二十包备用。用时以茶水调为糊状敷于患处,或直接用湿疹散干扑于患处。每日两次,直至痊愈为止。 白癜风神方 苦参三斤 露蜂房(炙) 松脂 附子(炮) 防风各三两 栀子仁五两 乌蛇脯(炙)六两 共捣为末,一服一匕,陈酒下。 外用∶ 附子 天雄 乌头各三两 防风二两以豚脂煎膏涂之。 白癜风: 升华硫磺、制马钱子各5g,醋煅铜钱10g,百部30g。 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装入三十个胶囊。成人每日一次,每次一粒,儿童酌减,晚上睡前半小时服用。同时配合外涂白癜风药液:百分之七十五酒精1000ml,白芷150g,补骨脂60g,紫草、硫磺、鸦胆子、硫酸铜、硇砂各10g,乌梅20g,五味子30g,铜绿3g;其中五味子水煮取汁,鸦胆子、乌梅砸碎,硫酸铜水溶,共合浸泡一周,过滤外用。每日一至二次,涂后日光照射十五至二十分钟,连用一至三个月。 白癜风: 斑鸠菊籽222g,罗马除虫菊根44g,甘姜4.4g,吐尔布特4.4g。 用法:将斑鸠菊籽醋制后晾干,在与其他药共研细末,加三倍蜂蜜制丸后供内服。每天三次,每次6至9g。 方解:本方治疗白癜风效果最佳!服药期间忌食凉性或刺激性食物。 华佗治白癜风神方: 苦参三斤 露蜂房(炙) 松脂 附子(炮) 防风各三两 栀子仁五两 乌蛇脯(炙)六两 共捣为末,一服一匕,陈酒下。 外用∶ 附子 天雄 乌头各三两 防风二两以豚脂煎膏涂之。 白癜风: 白斑散 【处方】 细辛6g,白芷3g,雄黄3g。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祛风。主白癜风。 外阴白斑 方:淫羊藿100g,鱼肝油软膏适量。 用法:将淫羊藿研成极细末,然后与鱼肝油软膏调匀即可。先排空尿液,用生理盐水将外阴洗净,再用棉签将药膏涂于患处,每日两次,七天为一疗程。痊愈为止。 阴部骚痒: 养脾祛湿、清火除热。 用方:萆薢30、薏苡仁30、赤茯苓15、黄柏15、苍术30、泽泻15、滑石30、通草6、丹皮15、栀子15、知母10。 瘙痒严重并伴有口苦者,可配合龙胆泻肝丸。 寒性荨麻疹: 此病遇冷即发,目前各大医院都很难治愈。 方:当归、川芎、生地、首乌、荆芥、刺蒺藜、地肤子各10克,防风、甘草、桂枝各6克,生姜片5片。 用法:每日一剂,每剂煎两次合一起分二次服。 小儿荨麻疹: 分析:荨麻疹病因是血虚生风或者受邪。症状:全身和脸部起红色疙瘩、非常痒、越挠疙瘩越多,痒过后,疙瘩又消失。腹痛、饮食差。治法:健脾祛风清热。神曲7.5克,焦山楂7.5克,枳壳7.5克,陈皮7.5克,乌药7.5克,白芷5克,防风5克,丹皮7.5克,白芍7.5克,生地15克,犀角5克(水牛角),甘草5克。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二袋,早中晚各一袋。本方参照6岁孩子的剂量。年龄比此年龄或大或小的要相应增减剂量。 黑痣、刺瘊: 方1;泽漆 又名猫眼草。 用法;取新鲜药草,折断梗子,用流出的白色津液涂抹局部,侯其自干。 疗效;一般一次即癒。涂抹后局部有痒痛但很快可消除。一周后结痂脱落。 方2;氢氧化钾3克、糯米26克,蒸馏水10毫升。 用法;把三物合装瓶中,静置12小时,变成浆糊状。每用少许点在痣上,10分钟后,边沿变白,周围皮肤红晕,约半个小时红晕消失,凹陷,5--8天自然脱落。脱落后留有浅在压膜样瘢痕,经4--6月皮肤恢复正常。涂药后有3--5分钟灼痛感,其他无不良反应。 疗效;经治200例,一般涂药一次即脱落。 毛囊炎: 方:黄芩、黄连须各15g,陈皮、甘草、玄参、连翘、马勃、薄荷、柴胡、桔梗各6g,僵蚕、升麻各3g,银花、紫花地丁、野菊花各9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方:嫩松香500g,银朱105g,蓖麻籽肉300g,炙乳香、炙没药各36g,麝香2.4g。先将蓖麻籽肉捣烂,然后加松香、乳香、没药、银朱共捣千多次,最后加麝香(研细)再捣匀成硬膏,放陶罐内备用。用时隔水炖烊,摊厚纸上,贴患处。 治疗阴虱、治疗蚊虫叮咬: 75度酒精一斤,药用硫磺20克(粉碎)、白矾20克(粉碎)、土槿皮15克、苦参15克、百部15克把这四种药放到玻璃瓶内加酒精一斤密封,泡5天后可以使用,每天用药棉沾药水搽患处2次 瘊子: 大蒜用石头的臼子捣烂成粘稠状,将针消毒,在瘊子上扎一下,不要太深,将蒜泥放瘊子上,用纱布裹一下,痛的坚持不住子,拿下来,不痛了在放上去,反复几次慢慢就会消失,消失后用暖参茶祛湿寒,以免日久又长。 背部痈疽: 秘方:当归60g,白芷45g,乳香22.5g(细研),松香、川穹各30g,白蔹45g,绯帛灰15g(细研),乱发灰15g(细研)甘草45g,铅丹300g,木鳖子12枚(去壳),杏仁30g(汤浸去皮尖,双仁炙),木香45g,黄蜡60g,麻油1000g。 用法:先将油放入锅内,炼至香熟,将当归等八味药细锉,下油中浸一宿,以文火煎,待白芷赤黑即滤出。次下松香,黄蜡、乳香、绯帛灰等,再煎令消,以棉布滤去渣,滴在水中为珠子,膏即成,用瓷器盛。用时以布摊贴,每日换药两次。 方解:本方出自《太平圣惠方》,有排脓生肌的作用,主治痈疽发背,溃后肌肉不生者。效果显著。 皮肤溃疡: 竹茹50g,磨成细末,撒粉在溃疡表面,形成大约2-3mm厚度的覆盖层,外用纱布简单包扎,每日一换 小儿水痘: 贯众、黄芩各15g,射干9g,板蓝根、鸭跖草各30g7。 用法:将上药水煎两次,取汁混合,浓缩,每日一剂。年龄小于两岁的患儿,可将两剂药分三天服完。二至五剂为一个疗程。 水痘: 金银花、连翘、竹叶各9g,牛蒡子6g,薄荷(后下)、木通、生甘草5g。重型湿热炽盛加黄连、赤芍、茯苓、紫草、鲜生地、薏苡仁。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早晚两至三次,饭后服用。 痤疮: 枇杷叶、桑白皮、连翘各15g,黄柏、白花蛇舌草、黄连各10g,生地20g,甘草5g,暖参茶2袋(兑入),排湿汤2袋(兑入) 加减:脾胃积热,皮疹色红,纳呆,便秘,苔黄腻,脉濡加生薏苡仁30g,生山楂、茵陈、生山栀各15g,黄连改用黄芩 热毒内盛,脓疮居多,局部疼痛,苔黄燥,脉数加知母、白芷、赤芍各10g,金银花、菊花各30g 便秘加生大黄5至10g 瘙痒难忍加蝉衣6g 疹色深加紫草10g 有结节加皂刺、夏枯草各10g 有感染加板蓝根20g。 痤疮基本方: 症状:脸上痤疮红肿连片,能挤压出白色膏体,心烦容易发怒,或者情绪激动。口苦咽干,难以入睡,或者睡的很晚。 诊断:胆胃上逆造成的郁久化火之变肝失疏泄。 治法:降胆胃,泻肝清热、凉血解毒 处方: 姜半夏15 龙胆草9黄芩10 桅子10,泽泻10,通草5,车前草 10,当归8 生地6 柴胡10 凌霄花10,生甘草5 白芍15 党参15 川芎10 茯苓30 白术30 生姜15 大枣12枚 红花10 熬10付,一付熬出两袋。 如果脸热、口气热、总发烧,可以加生石膏15克、知母5.如果10付之后效果很好,可以拿掉龙胆草,继续服用10付,如果不再心烦拿掉栀子继续服用。如果白带发黄加栀子10 黄柏10 二、痤疮同时胸部疙瘩 症状:在面部、颈部、胸部出现大量痤疮。背部均有大量密集或散在的丘疹,有的呈黑色,有的呈鲜红或暗紫色,大小不等,有白色脓点, 黄褐斑: 丹参60g,当归15g,桃仁、红花、泽兰、郁金、三棱各9g,益母草、毛冬青各30g。胁痛嗳气加香附6g,青陈皮15;便秘加制川军6g,黄芩9g;全身倦怠乏力加黄芪20g,党参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早晚两次服用。每次服药时加服蜈蚣粉1.5g,每天服用3g。 带状疱疹后遗症: 赤芍15g当归15g生地15g元胡15g枳壳15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5g乳香7g没药7g甘草3g丹参30g徐长卿15g白芷15g防己15g薏仁15克 水煎三次混均分三次服。 水痘: 金银花、连翘、竹叶各9g,牛蒡子6g,薄荷(后下)、木通、生甘草5g。重型湿热炽盛加黄连、赤芍、茯苓、紫草、鲜生地、薏苡仁。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早晚两至三次,饭后服用。 银屑病: 马钱子、水银各35g,朱砂6g,核桃仁12个。 用法:先用香油或豆油将马钱子炸鼓起来,压成粉末;朱砂及桃仁放铁锅内先炒成半糊状。将上三味药拌匀,然后加水银做成十五个约鸡蛋黄大小的药丸(水银需先单独放研钵内研末好后再加入上药内)。治疗时患者用清水洗净肚脐,然后将药丸一粒放入肚脐固定,二十四消失后更换新药丸。 严重牛皮癣: 荆芥12g,防风12g,羌活15g,独活12g,前胡12g,柴胡12g,麻黄6g,苍术10g,当归15g,川芎10g,生地黄30g,鸡血藤50g,胡麻仁15g,苦参40g,白鲜皮50g,蝉蜕12g,金银花30g,连翘30g,猪牙皂3g,土茯苓60g,乌梢蛇30g,生甘草12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早晚各服一次服用。 白癜风: 升华硫磺、制马钱子各5g,醋煅铜钱10g,百部30g。 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装入三十个胶囊。成人每日一次,每次一粒,儿童酌减,晚上睡前半小时服用。同时配合外涂白癜风药液:百分之七十五酒精1000ml,白芷150g,补骨脂60g,紫草、硫磺、鸦胆子、硫酸铜、硇砂各10g,乌梅20g,五味子30g,铜绿3g;其中五味子水煮取汁,鸦胆子、乌梅砸碎,硫酸铜水溶,共合浸泡一周,过滤外用。每日一至二次,涂后日光照射十五至二十分钟,连用一至三个月。 寻常疣: 生地、地榆各15g,地骨皮18g,地肤子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加水适量,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早晚各服一次服用。 带状疱疹后遗症: 赤芍15g当归15g生地15g元胡15g枳壳15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5g乳香7g没药7g甘草3g丹参30g徐长卿15g白芷15g防己15g 只要是带状疱疹后遗症的病人来我都用这个药方给予治疗,一般五天就愈,少数用上十天的。 带状疱疹: 玄胡、丁香、王不留行、大青叶、栀子、黄芩、柴胡、车前子(布包)、当归各15g,磁石、板蓝根各50g,郁金25g,龙胆草、生地各20g,泽泻、木通、甘草各10g。病在头颈部面部者,加菊花;下肢加牛膝;并感染加金银花、蒲公英。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早晚各服一次服用。 小儿减量 外用方:雄黄10g,明矾5g,蜈蚣一条。 用法:共研为细末,用凡士林或香油调成糊状药膏,外涂患处。每日一至二次。忌辛辣。 小儿麻疹: 牛蒡子600g,升麻、麻黄各90g,连翘900g,桔梗120g,银花400g,葛根200g,蝉衣250g,荆芥100g。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取汁约300ml,再加糖浆200ml,制成约15000ml糖浆剂备用。一至二岁每日12-15ml;分六次服;三至五岁每日15-20ml,分四次服用;五至七岁每日20-25ml,分三次服用;八至十五岁每日30ml,分三次服用。连续治疗至疹消热退。 小儿湿疹: 用食醋熬猪皮冻(可加少量水),涂在纱布上,贴在患处,外固定,一次即可治愈小儿湿疹、急性湿疹。 小儿湿疹: 一次治愈湿疹:用食醋熬猪皮冻(可加少量水),涂在纱布上,贴在患处,外固定,一次即可治愈小儿湿疹、急性湿疹。 祛痘: 生石膏(先煎)、生地各30克,黄芩、茯苓、泽泻各15克,知母、黄柏、山萸肉各12克,丹皮、赤芍、桃仁各10克,甘草6克,排湿汤2袋(兑入),暖参茶2袋(兑入),解结汤2袋(兑入)。 加减:脓疱加银花10克,蒲公英15克,硬结加皂角刺10克,穿山甲12克,囊肿加夏枯草12克、生牡蛎30克、溢脂加虎杖12克、草决明12克。 服法:每天1剂,水煎,分早午晚服。15天为1疗程,直至皮损完全消退,溢脂明显减少。患部应避免搔抓、忌食煎炸、肥腻、酒类、辛热之品,忌熬夜。孕妇、月经过多者禁服本方,痘痘消失后,吃暖参茶+排湿汤+气血汤三到6个月以免复发。 痤疮: 诊断:胆胃上逆造成的郁久化火之变肝失疏泄。 治法:降胆胃,泻肝清热、凉血解毒 处方: 姜半夏15 龙胆草9黄芩10 桅子10,泽泻10,通草5,车前草 10,当归8 生地6 柴胡10 凌霄花10,生甘草5 白芍15 党参15 川芎10 茯苓30 白术30 生姜15 大枣12枚 红花10 熬10付,一付熬出两袋。 如果脸热、口气热、总发烧,可以加生石膏15克、知母5.如果10付之后效果很好,可以拿掉龙胆草,继续服用10付,如果不再心烦拿掉栀子继续服用。如果白带发黄加栀子10 黄柏10 二、痤疮同时胸部疙瘩 症状:在面部、颈部、胸部出现大量痤疮。背部均有大量密集或散在的丘疹,有的呈黑色,有的呈鲜红或暗紫色,大小不等,有白色脓点,密密麻麻一片。面色红赤,心烦口苦,舌苔白, 诊断:胆胃上逆,导致下焦湿寒,湿久化热,感受风邪。结于肌表, 治法:降胆胃 解肝郁,和解营卫 方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15 姜半夏15 黄芩15 党参15 桂枝15茯苓30 蒲公英30、天花粉10、浙贝母10 甘草6 生姜15大枣12枚 生龙骨15 煅牡蛎30 如果便秘加生大黄6克,如果不便秘加熟大黄6克。如果大便溏稀加芡实10 排便困难在吃汤药一个半小时后,吃人参健脾丸。如果怕冷并且腰冷、膝盖冷腰酸,可以吃金匮肾气丸。如果月经颜色黑,痛经可以服用后爱暖参茶。 熬20付,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荨麻疹: 生黄芪45g 防风10g 白术10g 桂枝10g 白芍10g 生麻黄6g 杏仁10g 甘草10g 生姜6片 大枣3个 路路通30g 徐长卿12g 地龙10g 银柴胡10g 乌梅15g 白鲜皮30g 鸡血藤30g 枳壳25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三次服用。 荨麻疹; 僵蚕12克,蝉蜕6克、川军25克、姜黄2克。 用法;共为细末装瓶备用。每次10克,黄酒100毫升加15克蜂蜜冲服。发汗避风两日,孕妇禁用。 荨麻疹: 桂枝、白芍、麻黄、杏仁各20克,甘草10克,生姜15克,、大枣五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三次服用。三剂为一个疗程。 银屑病: 选取华佗夹脊穴。 用法:操作时,穴位常规消毒后,用二十六号一寸长毫针从上而下刺之,不留针,使刺处少许出血。如不出血用棉球擦拭以时出血即可。每日或隔日一次,十五天为一个疗程。 外阴瘙痒: 生地、赤芍、红花、丹皮、黄柏、防风、炒栀子、连翘、独活、藁本、地肤子各10g,玄参、白鲜皮、茯苓、熟首乌各15g,当归12g,薄荷6g,白帆1g,花椒3g。 加减:局部红肿热盛者,重用连翘、薄荷各15g,玄参30g;湿盛者加薏苡仁30g;五心烦热加知母10g,地骨皮15g;便秘者加大黄(后下)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两次煎液混匀,分早晚两次服用。 白癜风(特效验方): 升华硫磺、制马钱子各5g,醋煅铜钱10g,百部30g。 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装入三十个胶囊。成人每日一次,每次一粒,儿童酌减,晚上睡前半小时服用。同时配合外涂白癜风药液:百分之七十五酒精1000ml,白芷150g,补骨脂60g,紫草、硫磺、鸦胆子、硫酸铜、硇砂各10g,乌梅20g,五味子30g,铜绿3g;其中五味子水煮取汁,鸦胆子、乌梅砸碎,硫酸铜水溶,共合浸泡一周,过滤外用。每日一至二次,涂后日光照射十五至二十分钟,连用一至三个月,同时吃暖参、气血汤调理营卫。 生殖器疱疹: 芦荟(酒蒸)、灵脂、夜明砂、当归、陈皮、川芎均为酒炒,青皮(醋炒)、莪术(煨)、南木香各一两,人参、川莲、姜水炒干,炙蟾酥各三钱,砂仁(酒炒)。 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公猪胆一枚,取其汁,加入末中和匀,再煮成粟糊,如桂丸般大,每次服一丸,米酒调下。 汗疱疹: 熟地20克、山药15克、山茱萸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5克、防风15克、蒺藜30克, 水煎服,一天一剂。 跖疣: 木贼草、板蓝根、丹参、薏苡仁各30g,香附、川芎各20g,红花12g,紫草15g。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用煎液热浸手足,每日两次,每次二十至三十分钟。 红皮型牛皮癣: 葛根20g,黄芩10g,黄连10g,生地30g,丹皮10,升麻10g,当归10g,白鲜皮10g,贯众10g,地肤子10g,苦参10g,生甘草10g,大黄2g,板蓝根10g 水煎三次混均分三次服 湿疹: 内服方:暖参茶、排湿汤、桂附理中丸 用法:早晚各吃一袋暖参茶、排湿汤,同时吃桂附理中丸一丸,一天2次。 外用方:松花粉240g,薄荷24g,黄柏24g,青黛18g。 用法:将黄柏,薄荷洗净晒干,切片研细,加入青黛同研,拌松花粉研和拌匀。干拭患处,每日三次。 方解:湿疹为体内湿气过重,内服外用,才能根治。 牛皮癣: 紫草30g,生地30g,丹皮 15g,赤芍30g,黄芩15g,荆芥15g,白蒺藜30g,炙首乌30g,生黄芪45g,僵蚕5g,苦参15g。 用法:冷水浸泡一小时后,小火煎煮,沸后五至十分钟离火,每次服用150ml,每日煮两次,每剂连用两天。忌口。另外用川椒、茵陈、苦参、紫草等,煎煮后加老陈醋、蜂蜜、盐,稍温,频频湿敷患处。 黄褐斑: 丹参60g,当归15g,桃仁、红花、泽兰、郁金、三棱各9g,益母草、毛冬青各30g。胁痛嗳气加香附6g,青陈皮15;便秘加制川军6g,黄芩9g;全身倦怠乏力加黄芪20g,党参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早晚两次服用。每次服药时加服蜈蚣粉1.5g,每天服用3g。 荨麻疹; 僵蚕12克,蝉蜕6克、川军25克、姜黄2克。 用法;共为细末装瓶备用。每次10克,黄酒100毫升加15克蜂蜜冲服。发汗避风两日,孕妇禁用。 皮肤淀粉样变: 成药、验方 当归片、地龙片,每次各5片,同时服二陈丸9g,1日2次。 处方:全虫6g,皂角刺6g,防风10g,苦参10g,白藓皮30g,白蒺藜20g,当归10g,丹参15g,鸡血藤30g,首乌藤30g。 水煎服,每日一剂。 湿疹: 松花粉240g,薄荷24g,黄柏24g,青黛18g。 用法:将黄柏,薄荷洗净晒干,切片研细,加入青黛同研,拌松花粉研和拌匀。干拭患处,每日三次。或调成软膏外敷,同时吃暖茶、排湿汤三个月,即可根治不复发,否则治疗不当每年复发。 牛皮癣: 生地(酒浸)、当归各30g,桂枝10g,赤芍15g,川芎、桃仁、红花各10g,丹皮、紫草各15g,定风丹60g(首乌、蒺藜对药),白藓皮、乌蛇肉各30g(蜜丸先吞)、炙草10g,鲜生姜10片,大枣10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早晚两次服用。 单纯性疱疹: 1.石榴皮,地丁,菊花各30克。用法:水煎洗熏患处一天3次。 2.黄连40克。打成细面,再加医用凡士林250克混合调膏外搽。日3次。 3.马齿苋30克,板蓝根30克,紫草根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甘草30克。 用法:水煎,早晚饮。 黄褐斑: 丹参60g,当归15g,桃仁、红花、泽兰、郁金、三棱各9g,益母草、毛冬青各30g。胁痛嗳气加香附6g,青陈皮15;便秘加制川军6g,黄芩9g;全身倦怠乏力加黄芪20g,党参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早晚两次服用。每次服药时加服蜈蚣粉1.5g,每天服用3g。 阴囊潮湿: 黄柏35克,枯矾20克,煎水500毫升熏洗30分钟,然后用黄柏和紫苏叶微炒,研粉撒布患处 小儿湿疹: 一次治愈湿疹:用食醋熬猪皮冻(可加少量水),涂在纱布上,贴在患处,外固定,一次即可治愈小儿湿疹、急性湿疹。 小儿湿疹: 鲜槐叶适量。 用法:将鲜槐叶放沸水中洗净,捣烂如泥,先用温开水洗净患部,再将鲜槐叶泥外敷患处,以纱布包扎好,每日换药一次。 系统性红斑狼疮: (1)营卫热盛: 蝶形红斑,面红高热,烦躁口渴,神昏谵语,关节肌肉疼痛,大便秘小便赤,舌红绛苔黄腻,脉洪数。 水牛角30g,生地30g,赤芍15g,丹皮15g,生石膏30g,寒水石30g,知母12g,黄芩20g,玄参30g,黄连10g,栀子12g,黄柏12g。 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2)瘀热阻滞: 蝶形红斑,四肢关节疼痛,晨僵,四肢麻木感,烦渴,黏膜发疹,舌红苔薄,脉濡数。 忍冬藤30g,海风藤30g,虎杖30g,岗埝根30g,黄芩25g,石膏30g,川芎15g,羊蹄根30g,生地30g,赤芍20g,鬼箭羽15g。 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3)气阴两虚: 蝶形红斑,心烦失眠,口唇干燥,自汗盗汗,头晕乏力,关节疼痛,畏寒怕热,头发稀少易断,舌红少苔或剥脱,脉细数。 生熟地各30g,枣皮15g,女贞20g,枸杞20g,鸡血藤30g,当归15g,黄芪30g,党参20g,乌蛇15g。 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4)瘀热伤肾: 蝶形红斑,头目眩晕,腰膝酸软,关节疼痛,舌红苔薄,脉弦细数。 生地30g,知母15g,石膏35g,落得打30g,接骨木30g,六月雪30g,炙龟板20g,猪茯苓各15g,续断15g,杜仲15g,赤小豆30g。 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5)脾肾阳虚: 面色无华,浮肿,神疲乏力,面热肢冷,尿少或闭,舌淡苔白滑,脉沉细。 黄芪30g,刺五加30g,制白附10g,猪茯苓各15g,枣皮15g,泽泻15g,白术15g,白芍15g,生姜 15g,甘草6g,落得打30g,接骨木30g,黑豆30g,赤豆20g。 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6)上扰神明: 头痛头晕,耳鸣耳闭,视物模糊,皮肤萎缩,肢体凉麻,关节疼痛,舌暗红苔薄,脉弦细。 生地30g,杭菊15g,刺蒺藜15g,蔓荆子15g,天麻15g,黄芩20g,僵蚕15g,地龙15g,全蝎5g,法半15g,鸡血藤30g,川芎20g。 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红斑狼疮: 生玳瑁9g,羚羊角粉0.6-1g(冲服),秦艽6g,漏芦15g,乌梢蛇15g,白茅根30g,石斛30g,天花粉9g,生石膏60g,金银花炭15g,生地30g,丹皮9g,生甘草1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两煎和匀,分早晚各一次服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