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匡时秋拍 齐白石的“螃蟹宴”

 youxianlaozhe 2019-07-18

原标题:北京匡时秋拍 | 齐白石的螃蟹永不过季

LOT 1217

齐白石(1864-1957)芦蟹图

纸本立轴 1936年作

112×33cm

出版:

1.《齐白石书画集》图版110,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

2.《齐白石画展》图版33,日本龙华堂,1990年。

3.《齐白石绘画精粹》图版67,吉林美术出版社,1994年。

4.《齐白石全集·第四卷》P120图版一〇九,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

备注:北京文物商店旧藏。

出版物

此幅白石画蟹题为“丙子游蜀作”,即1936年齐白七十四岁时。本年白石应王瓒绪之请,入川作画,由于王的照顾和关照,齐白石在成都生活安闲,兴致颇高,在艺术创作上有了许多高水准的作品。

在这幅画中,齐白石用笔墨浓淡干湿的变化表现出四只形态各异的螃蟹,聚散分合,仿佛听得到爬沙之声,在画面左侧,用极为豪放的笔法写出数片芦叶,大刀阔斧,令人叫绝。芦叶后面又作芦花低垂,用破锋点出芦花萧瑟蓬松的质感。整幅作品尤其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其用墨的空明澄澈,仿佛有一种光华流动在画幅之上。

齐白石 芦蟹图(局部)

白石画蟹的成功,也是来源于对于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笔墨不厌其烦的提炼。他曾题画说:“余寄萍堂后,石侧有井,井上余地,平铺秋苔,苍绿错综,尝有肥蟹行其上。余细观之,蟹行其足一举一践,其足虽多,不乱规矩,世之画此者不能知。”可见其观察之细微。对于蟹壳的画法,老人也研究了很久,五十多岁时,只画团墨,后来改为两笔,六十多岁时三笔完成,但缺乏甲壳清透坚硬的质感,到了七十岁以后,才趋于完美。一物之微,用心数十年,真可谓是“平生我被鱼虾误”了。本幅作品中,蟹腿饱满,屈伸有力,蟹螯一笔点出,而那种毛绒的质感却表现得十分充分。蟹目用浓墨作一小竖笔,精神倍出。中间一笔宽阔的芦叶,苍而能润,力能扛鼎,与其平生所作篆书神意相通。

齐白石 芦蟹图(局部)

齐白石艺术成就得取得,离不开他过人的天赋和勤奋,但是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对自然生命充满好奇与热爱的赤子之心。透过这一幅天趣盎然的图画,也不难体会到这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