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王维写的“投名状”

 轻风无意 2019-07-18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王维写的“投名状”

“花样美男”一般的王维

独闯帝都,"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人。王家是官宦世家,给了王维良好的教育,他九岁即能吟诗作文,而且多才多艺,书画俱佳,尤其擅长音乐,弹得一手好琵琶。

开元四年(716),15岁的王维来到长安求取功名。他抖一抖身上的尘土,全方位地接受帝都洗礼,书写长安的游侠少年,书写功高无赏的老将军,书写建功报国的理想……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王维写的“投名状”

影视剧里的少年王维形象

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阳节如期而至。离家一年的王维独自呆在驿舍里,凭窗眺望,人们正三五成群,说说笑笑,去乐游园登高。一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油然而生,于是转身走到书桌旁,写下了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把佳节与家乡风物的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最能表现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绝句。作为16岁的半大小子,就能写出如此佳句,王维无人企及的才情禀赋,赢得了长安的喝彩,成为京城炙手可热的诗人。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王维写的“投名状”

王维在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会试失败,不得不"拜码头"

开元七年(719)七月,王维赴京兆府试,中举;第二年春,到吏部参加会试,也就是进士考试,结果第名落孙山。此次落第给王维不小的打击,残酷的现实让他明白,在干谒之风盛行的情形下,不拜码头,没有靠山,纵然才华盖世,也休想在科考中拔得头筹。于是,王维开始准备"行卷"。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王维写的“投名状”

唐代会试图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唐朝吏部会试后,试卷不"弥封",考官们会根据"行卷",与会试试卷相对照,来检验考生的综合素质,决定是不是录取。所谓"行卷",是考生们在考试之前,把平时写的一些最得意的诗赋文章加以编辑,写成卷轴,投送到朝廷权贵或者社会名流门下,再由他们向主考官"荐举"。没有"行卷",得不到"荐举",点中进士的概率是很低的。

王维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洛阳女儿行》《赋得清如玉壶冰》《桃园行》等自己比较得意的诗文,做成“行卷”,投到了岐王李范门下。

别业赋诗,取得歧王好感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王维写的“投名状”

影视剧里的李范形象

李范(686-726),唐玄宗李隆基的异母弟弟。在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争权斗争中,他坚定地站在哥哥一边,帮李隆基杀了太平公主。论功行赏,唐玄宗给了他最大的封赏和地位。李范比较好学,工于书法,喜欢跟儒士打交道,无论贵贱,一律接纳,很快就能混成诗酒朋友。他听说过王维的名字,看了他的"行卷",感觉此子确有才华,不知道其人样貌如何,产生了见见王维的兴趣。王维登门拜见,"妙年洁白,风姿郁美",令岐王眼前一亮!从此,每逢游宴,都要带上王维。

有一次,李范外出办事,路过杨氏别业,顺道游览了一下。游览结束,请大家写诗助兴,王维作了一首《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

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

这是一首纪游诗,主要写杨氏别业的美景,以及兴尽归去的过程,起笔用典点题,笔调略带诙谐调侃。 杨子是西汉儒学家扬雄,淮王是淮南王刘安。他们一个擅长学术,一个喜好学术,可惜扬雄出生的时候,淮南王已经过世,二人未曾谋面。王维有意让他们"关公战秦琼",刘安过杨子谈经之所,通过侧面烘托,借汉喻唐,将岐王比作好客的淮南王。"载酒"二字表面说淮王重视贤才,载酒光顾贫寒的杨子宅,实则交代岐王带领诗友宾朋游览杨氏别业,欢宴游乐。此诗不直接写人,却处处写人,余味不尽,令李范大为赞赏。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王维写的“投名状”

扬雄画像

拜谒玉真,打动公主"荐举"

开元九年(721),又到了吏部会试的时间,李范让王维去拜谒玉真公主李持盈。玉真是唐玄宗的同母妹妹,在朝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为了给玉真公主留下更好的印象,李范做了精心安排。他让王维打扮成伶人的模样,携带琵琶,进了公主府,却不急于去见玉真。等到宴会开始了,王维应手挥弦,弹起琵琶,一曲《郁轮袍》哀婉绝美,夺人心魄,玉真及众人听得如痴如醉。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王维写的“投名状”

拟玉真公主形象

一曲弹罢,宴会厅中央站起一个阳光帅气、玉树临风的少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正当大家被少年的潇洒风度所倾倒之时,李范恰到好处地推出了王维:"此生并非只通音律,至于学问,更无出其右。"

玉真问道:"可有诗赋带在身边?"

王维立即献上怀中的"行卷"。玉真粗看一眼,就大惊道:"这些诗作都是我平素经常读的,以为是古人佳作,竟然都出于你手!"原来玉真是王维诗歌的"粉丝",当即邀王维上座,待以上宾之礼。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王维写的“投名状”

唐代宴饮图

李范见火候到了,便对玉真说,王维要参加今年的会试,高中状元才配得上他的才华,还请公主多加关照。玉真公主年方29岁,正值青春年华,对"花样美男"毫无免役力,不假思索就说:"要取头名的话,我当全力举荐。"

高中状元,繁华极其短暂

玉真公主果然说到做到,主考官裴明复唯命是从。本来这一科的状元内定张九皋,也就是中书舍人内供奉张九龄的弟弟。但中书舍人这样的"靠山",碰到公主这样的大山,也就成了太阳底下的冰山,靠不住了。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王维写的“投名状”

唐朝宰相张九龄画像

王维半路杀出,夺走了状元桂冠,从此脱去布衣,入朝为官,担任了太常寺下属机构太乐署的太乐丞,一个从八品下的官职,负责礼乐方面的事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