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什么办法,让大家既快活、又合作?

 金色年华554 2019-07-18

“轻松读史之——大唐三百年”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55)

我们曾再三提到:古人特别重视‘天命’。一切大事,都要搬出天命作为依据。王世充,包括李渊搞的禅代这一套,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什么呢?还不就是天命。

古人真就那么愚昧?也不是,古人并不比现代人笨。他们之所以这么干,是有一个不得已的苦衷。

总的说来,人是一种脆弱的动物。在体力方面,实在没什么可吹嘘的。大家很起劲的奥运会,在动物们眼里,恐怕就是个笑话。人类之所以发展到今天,主要靠的是合作。

但天下最难的事又是合作。不为别的,就因为自由自在是最快活的——想干吗就干吗。当初隋炀帝要是愿和底下人合作,还有李渊他们什么事吗?某个哲学家就讲:“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过单凭说理就能加强团结的事。

所以古往今来,所有思想家、政治家,都希望能解决这个难题:让大家既快活、又合作。

这里面的难点在哪儿呢?可以再听听哲学家(罗素)的分析:每个社会都受着两种对立的威胁:一方面,是由于过分讲纪律与尊敬传统而产生的僵化。另一方面,是由于个人主义与个人独立性的增长,使得合作成为不可能,进而造成解体或是对外来征服者的屈服。”晚清的中国,上述两种威胁都发展到极点,于是国家分崩离析、任人宰割,几乎亡国灭种,成为几代人心中的伤痛。一部近代史,让人几乎不忍卒读,就是最鲜活的例子。

那么,在古代那种条件下,怎么解决这个麻烦呢?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有个比较清楚的解释。他说: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什么意思呢?小农经济下,不折腾是最好的选择,竞争不是个好的选项。怎么做到不争呢?大家想来想去,只有机运这东西,非人力所能为,没什么好争的。一件事,只要是天定,就人人服气。为什么一定要老大继承皇位,就不能搞个择优录取吗?不能。谁是老大生来命定,谁更优秀后天努力。命定的无法改变,努力的就可以争取。而只要允许争,就一定有人争。争小东西就算了,如果是争天下,那就不知道多少人要家破人亡。民将无时或息也’——老百姓就别想有安生日子了!

所以你说古人智慧也罢、偷懒也罢,反正他们就是用这样一种取消问题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再回到王世充身上。升一级称帝的问题是解决了,但离一统天下还差得很远。

新朝要有新气象。王世充向大家展现的,是一个亲民形象。

第一个,叫拉近距离。大人物出行,一贯讲究排场。皇上出个门,前呼后拥不用说了,还要预先清道。王世充一改规矩,轻装出行,不但不封路,还停下来和看热闹的老百姓交流、发表公众演说。他说:“从前天子深居宫中,底下的事情根本不清楚。我王世充做皇帝,不是为了贪图名位,而是要挽救危乱。现在我决心,就把自己当个州刺史,今后亲力亲为,什么事和大家一块探讨。你们有什么想法,尽管各抒己见。我都安排好了,今后就在宫外办公,欢迎大家随时拜访!”

这话一出,可以想象,围观群众那是掌声雷动、奔走相告,于是王世充又有了第二个举措:流动办公。

世充于阙下及玄武门等处皆设榻,坐无常所,亲受章表。’又在宫外设置东西朝堂,‘西朝堂纳冤抑,东朝堂纳直谏。

这一套对王世充算不上新花样。他做太尉时,在府门外立三面牌:一求有文才的、一求有武勇的、一求有冤屈的,也是哄动一时。结果呢?终无所施行’,等于无疾而终。这一次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实行开门办公后,献策上书者日有数百,条流既烦,省览难遍。数日后,不复更出。

办公这事,其实是个技术活。一杯茶一根烟,一张报纸看半天,不是没有,但那不代表办公的真实状态。真实状态是什么呢?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古代公务员队伍一般都比较精简,人少事多是常态。象王世充当前的情况,本就焦头烂额,一边打仗一边还要搞建设。这时候要的,是快刀斩乱麻的熟手。你什么人都搞来提建议,不是添乱吗?结果可想而知。上次是无疾而终,这回则不得不半途而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