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里一惊,替身这个主意妙啊

 karlinms 2021-03-02

{上卷 第十八回 第三节:}

【原文】

此时王夫人那边热闹非常。原来贾蔷已从姑苏采买了十二个女孩子——并聘了教习——以及行头等事来了.那时薛姨妈另迁于东北上一所幽静房舍居住,将梨香院早已腾挪出来,    另行修理了,就令教习在此教演女戏.又另派家中旧有曾演学过歌唱的女人们——如今皆已皤然(pó rán)老妪了,着他们带领管理.就令贾蔷总理其日用出入银钱等事,以及诸凡大小所需之物料账目.又有林之孝家的来回:“采访聘买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连新作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摸样儿又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乡。”王夫人不等回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他来。”林之孝家的回道:“请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笑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何妨。”林之孝家的答应了出去,命书启相公写请帖去请妙玉.次日遣人备车轿去接等后话,暂且搁过,此时不能表白

 

【端木持易见解】

薛姨妈一家三口,在荣国府也不知道住了多久,反正应该有些日子了。日子久了,就不当客待了,这是向来的世情。她们的地位,也就如同这些唱戏的,总是“客”,总是要走的。所以,如今要用这梨香院给唱戏的住,只好将他们“另迁于东北上一所幽静房舍居住”。恐怕,她和贾家攀亲的“理想”这个时候看,应该更远了。因为这个时候贾家正是烈火烹油,如日中天呢。恐怕,薛家是配不上的。想必她也是有自知之明的。王夫人和薛姨妈,纵然是亲姐妹,也抵不过门户之别啊!想想那时候的人们,毫无亲情可言,真没劲!今天的亲戚关系呢?也好不到哪里去,似乎比过去还要冰冷了。

我们看贾府理这些人,是不是如同看戏一样?各按身份,门户,饰演者不同的套路。而你看这“从姑苏采买了十二个女孩子”,是不是很快也都成为“曾演学过歌唱的女人们”?作者写作时,不禁发出这样的哀叹:“如今皆已皤然(pó rán)老妪了”,五十多岁的作者,回想那些女孩子们,“现在应该头发都白了吧”,这个“如今”,是多么的心酸啊!演戏的人们(虚的)和人们的演戏生活(实的),这种亦真亦假,真假莫辨的生活啊!你们分得清吗?讽刺就在这里。

再看“采访聘买十个小尼姑,小道姑”,总计20个。为什么搞这么多呢?都是小尼姑,小道姑,不是和尚道士,肯定不是用来做法场的。这些人是是用来服侍妙玉的。你们看妙玉这个人,很有意思。她的出身和身世和黛玉很像,“仕宦之家”,“自小多病”,“父母俱已亡故”。你看她入空门的原因是“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替身”,这是以前惯用的做法。佛道都有替身。所谓替身,就是替人受苦,替人修佛,替人修道,替人死等等。总之,都是坏事让替身去挡,好处是真身享受。这就是富贵之人的伎俩。以前王侯将相府中,生了孩子,都会买个替身,送入空门,以作为替身。你看妙玉就买了好多替身,没用;黛玉也有替身的,按“妙玉故事”是可以推断的;那如今为什么要买妙玉进来呢?实际上妙玉是元春的替身了。你们看,妙玉的父母给她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啊。那你们说,王夫人将妙玉买来,做元春的替身,能行不?

很多人推测说妙玉是多尔衮的女儿,这都是扯淡。我不是索隐派。我讨厌去过多索隐附会。很多人说大家对妙玉很好,很客气,说她身世如何了不得。当你知道请她来的目的就是做“元春”的替身,你们就知道大家为什么要敬畏她几分了。那是当元春对待呢!唐宣宗大中三年(849),时任宰相的裴休捐建密印寺(位于湖南省宁乡县境内)。时皇子得恶疾,看尽名医均不奏效,裴休送自己的儿子裴文德代皇子出家,密印寺主持灵佑禅师为他的儿子赐号“法海”。后来这个法海,建了一个“金山禅寺”,水漫金山的故事,你们都听说过了吧?我就不多说了,那是个传说。但你们晓得,这个替身,那就相当于空门中的皇子哦。谁敢得罪?

裴休送自己儿子去代皇子出家,实际上是代人受罪啊。他曾作有《警策笺》,字字句句劝勉儿子勤奋学道,朴实而感人至深。实际上,谁是真心愿意自己的孩子去代人受罪?在《警策笺》的末尾,有一首偈:

含悲送子入空门,朝夕应当种善根。

身眼莫随财色染,道心须向岁寒存;

看经念佛依师教,苦志明心报四恩

他日忽然成大器,人间天上独称尊

你们看,如果入空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他“含悲”干什么?应该高高兴兴的嘛。实际上,这是不得已而为之。裴休自己要“报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王恩,三宝恩。所谓的恩,就是债,视君如父嘛,他欠皇帝老儿的,就让自己的儿子还债。这是什么恩情?真是“杀子献君”啊!这样的君,要他何用呢?原来是指望:“他日忽然成大器,人间天上独称尊”。你们看,裴休,他的功名心是什么?“成大器”,“独称尊”。做不到,让儿子到佛门去,那是“人间天上”。好个“人间天上”哦!以己之私,卖儿于佛;那十个小尼姑,十个小道姑的父母,难道不是这样?“十二个女孩子”的父母,难道不是这样?

“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的父母都这样说。他们还会说:“都是迫不得已啊,谁愿意出卖自己的孩子呢?”好吧,有些父母的确是为了让孩子活下去,不得不卖;但有些父母呢?比如裴休,他没有一己之私?裴休说,我也是被封建制度所逼啊,宰相要代君受过,我儿子自然要代皇子受过啊!

皇帝说,那我呢?我的儿子也有被送去做人质,我的女儿也要被和亲使用。我又该说什么呢?

外国敌人压皇帝,皇帝压侯门公府,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仕宦人家,仕宦人家又压普通官吏,普通官吏又以贵势压老百姓。

于是,人吃人,易子而食。你们说,哪有吃人。好,不一定是吃肉嘛,卖了儿女换作钱,换做名声,换做地盘等等,也是“食”嘛,对不对?所以,谁也逃不了这个丛林法则。

但上层总是容易踢猫——皇帝找大臣的儿子做替身,大臣找小臣的子女做替身,小臣找官吏的子女做替身,官吏找百姓的子女做替身,百姓的子女没有替身了。最后,就是这20个小尼姑,小道姑,12个女孩子,成了最后的牺牲,被献上了祭台上。

人世、佛门、道家,你们看,哪里有什么清净之地?哪里有什么空空道场?

这些被卖了的孩子们,这些做了替身的孩子们,这些被送入豪门的孩子们,“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可究竟是个什么结果呢?不过是: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总之一句话:妙玉就是元春的替身,也是元春的缩影。

妙玉并不妙,元春从此难回乡。

诸位被雇佣者,你们不也是一个妙玉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