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号”任务是美国宇航局新边疆计划的一部分, 这个计划包括2015年造访冥王星和柯衣伯带的“新视野号”,2016年将造访木星的“朱诺号”,2020年将造访101955号小行星并采样返回的“奥西里斯-雷克斯号”,以及还未确定的其他任务。今天我们只谈“新视野号”任务。
“命运多舛”的冥王星 说起“新视野号”的目标——冥王星,其地位的变化总有些悲催。 天文学家利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数学方法,以及根据天王星轨道的异常现象而成功预测并发现了海王星。然而,他们发现在除了海王星的影响外,天王星的轨道仍然无法与理论完全吻合。因此,他们预测在海王星之外还有一颗大行星。通过天文学家们孜孜不倦的努力,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终于在1930年把冥王星带入人们的视野。从1992年开始,越来越多与冥王星轨道类似的天体被发现,使人们意识到它们同属于一个特殊的地带——柯衣伯带。 2005年,一个有可能个头儿比冥王星稍大的天体——阋神星被发现,导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 尽管如此,冥王星依然是柯衣伯带最大的天体。而且尽管它个子小,“子女”却非常多,在“新视野号”到来之前,人们就已经发现了冥王星有5颗卫星。 在柯衣伯带遍布着岩石和冰晶组成的天体。大量短期造访内太阳系的彗星就来源于这里。甚至有学者认为地球上的水和原始的有机物就来自这里。因此,冥王星作为柯衣伯带最大的天体,对它的造访将为人类揭开太阳系的演化秘密,为人类和生命的起源等提供新的线索。 短暂相逢化作了永恒 其实,对于人类来说,探测遥远的冥王星难度并不小。 1979年发射的“旅行者二号”,利用太阳系极为罕见的“九星连珠”这个机会,也就是各大行星都恰好运行到太阳一侧的机会,一口气造访了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但无论是“先驱者十号”、“先驱者十一号”,还是“旅行者一号”、“旅行者二号”,这些飞越木星的探测器,在利用木星的引力加速后,虽然可以接着探访土星之类的目标,却都没有机会去探访冥王星。 2006年,这样的机会出现了。此时,木星和冥王星刚好运行到一个相对理想的位置。这时候发射探测器,可以利用木星的巨大引力获得高达4公里/秒的加速。探测器经过木星之后刚好可以被这股力量“甩”向冥王星。 当然,为了赶上这班“快车”,代价也不小,探测器需要用大约1年的时间才能抵达木星。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新视野号”的任务团队选择了美国宇宙神系列运载火箭中最强大的配置——足足捆绑了5个固体助推器,并且在上面增加了一个固体上面级,才使“新视野号”发射后的初级速度达到16.26公里/秒,创造了人类航天史上的飞行速度记录。 当然,这样做的另一个后果就是探测器的重量被严格限制了。所以“新视野号”的“体重”仅478公斤,这就使得它虽然获得了极快的飞行速度,但基本上已经“油尽灯枯”。因此,该航天器在飞行过程中改变自身轨道的能力非常弱。这也就是为什么“新视野号”只能从冥王星旁边快速掠过,而不能进入环绕冥王星轨道的根本原因。 因为不能“长相厮守”,“新视野号”就必须倍加珍惜短暂的相遇机会。 在飞临冥王星的过程中,“新视野号”不再向地球发送新获得的数据,而是集中精力拍照,在近距离擦肩而过之后,再慢慢将拍摄结果传回地面。 同其他深空探测器一样,“新视野号”背着一个“大锅”,用于与地球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即便如此,由于几十亿公里的距离过于遥远,也只能靠“速率换距离”的策略,利用很小的传输速度,一点一点地把数据发给地球上的接收站,虽然这样很慢,要1年多时间才能把飞越冥王星时所拍摄的图像和数据发送完,但总好过没有。 “约会后”仍心星相印 在飞掠冥王星之后,“新视野号”还有哪些新鲜刺激的目标等候着它? “新视野号”的任务团队将安排它近距离观测1~2个柯衣伯带的其他天体。由于“新视野号”剩余的推进剂已经不多,所以改变轨道的能力已经非常弱了。因此,这些天体必须在“新视野号”的行进路线附近才能被发现。也就是说,等待被发现的天体要在以冥王星为顶点、“新视野号”轨迹为轴线的1度圆锥范围内,其尺寸最好在50公里以上。因为“新视野号”上提供能量的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源已经越来越弱,这个新目标与太阳的距离还不能超过82.5亿公里。 不过,柯衣伯带的天体非常多,尽管挑选标准严格,但这样的天体还是有可能被找到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已经为“新视野号”确定了3个候选目标,一旦确定了这样的目标,“新视野号”将根据地面指令改变轨道。天文学家们预计,“新视野号”会在2018~2019年与那些预定目标相遇。 在飞掠冥王星的前一天,“新视野号”已经获得了人类历史上最清晰的冥王星照片,即使是强大的哈勃太空望远镜也远远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照片中,包括冥王星上高达3500米的冰山,卡戎上面巨大的峡谷,都是如此令人振奋。 我们期待,“新视野号”能带来更多的惊喜。(作者:杨宇光 ) |
|
来自: 昵称48860834 > 《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