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灵是意大利第三大城市,作为古罗马帝国的重地,意大利王国的第一个古都,拥有许许多多古典式建筑和巴洛克式建筑;都灵位于意大利的最北部,阿尔卑斯山的南麓,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皑皑雪山;都灵曾是欧洲最大的汽车产地,有过极为辉煌的汽车文明。都灵的游客相比威尼斯和米兰少,但很清静。古城中的主要看点包括依山而建的上帝之母大教堂及维托里奥·维内托广场,款款流淌的波河两岸风光,曾经的欧洲最高塔楼国家电影博物馆(安托内利尖塔),世界文化遗产瓦伦迪诺城堡(都灵理工大学)、圣卡洛广场和萨伏伊皇家宫殿,异常奇特的传说收藏有耶稣裹尸布的都灵主教堂等等。都灵的景点很集中,是一个可轻松慢行的城市,给我们的印象很不错。
这里可能是交通枢纽地区,公交、电车与轿车相互交融,异常拥堵。看着路标不知所云的我们险些被追上来的警察罚款,还好警察在看到我们这些“傻傻”的,而且语言还不大通的中国人后,告诉我们正确的行驶路线,就放行了。意大利人对中国人还是蛮友好的。
波河不是一条大河,纵贯市区南面,尽管很宽,但水流缓慢,在一道拦河坝的阻挡下,形成一波银光闪闪的抛物面,很有看头。
国家电影博物馆。矗立在林立高楼之中的都灵国家电影博物馆曾经是欧洲最高的塔楼,号称是世界上最高的博物馆。这座标志性的建筑高达167米,独特的塔楼也是意大利两分硬币背后的图像,可见它的在意大利的名气不小。
走进这座电影博物馆犹如遍览电影历史,在线众多实体场景,仿佛穿梭于时光隧道。迷宫式的参观路线展示出微妙的生活情趣,各种意想不到的视景和声音仿佛是在观看令人回味的旧时影片。
尽管展馆本身别具特色,但在我看来这似乎不是其最吸引人的地方,其最佳看点是乘坐全景电梯到达都灵塔的顶端,360度俯瞰都灵全景,远眺阿尔卑斯山的雪峰。
瓦伦迪诺城堡(都灵大学)。目前这里是都灵大学建筑系的所在地,1997年作为萨伏伊皇家宫殿的一部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瓦伦蒂诺城堡是为萨伏伊公爵维托里奥一世的妻子,法国的克里斯汀玛丽公主在1630年建造的。建筑呈马蹄形,在4个角各有一个塔,宽阔的内院铺砌大理石路面。建筑在19世纪初进行了小幅修改,在这个时期,许多17世纪的家具被法国军队抢走。在接下来的半世纪,宫殿或多或少处于荒废失修状态。在1860年时建筑又进行了新的装修,作为都灵大学所在地,在近年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修复。如今它是都灵理工大学建筑系的中心建筑,而城堡的庭院是都灵大学的植物园。
萨伏伊王宫与圣卡洛广场,世界文化遗产。都灵曾经是欧洲重要的政治中心,16世纪曾是萨伏依公国的首都,后成为萨伏依王室统治下的萨丁尼亚王国的首都,也曾是意大利统一之后的第一个首都(1861年至1865年)。因此这里具有一座王宫不足为奇。如今王宫被作为了美术博物馆。
王宫前的圣卡洛广场被誉为都灵的“客厅”,雄伟宽阔,气势磅礴。广场周边的巴洛克式建筑物是圣卡大教堂和圣克里斯蒂娜大教堂。广场中央是1553年至1580年期间的萨伏依公爵菲利贝托·埃马努埃莱的骑马雕像,他不但是个足智多谋的统治者,也是一位精明强干的军事家。
都灵主教堂。从皇宫侧门出来就是都灵大教堂。尽管从外观上看,这座教堂不大起眼,但传闻耶稣的裹尸布就存在这里,所以前来参观的人很多。裹尸布现在被保存在一个小玻璃房里。据说展开裹尸布,远远的就能看到耶稣的脸,有些令人惊悚。如今教堂内专门挂上电视反复讲解这块布,用屏幕和电子显示裹尸布的传说。一块中世纪的亚麻布上奇迹般地记录下一个男人的影像,被当时的教徒们传说为是当年耶稣蒙难时的裹尸布,相传了几百年。亚麻布如何记录了人的影像的确让人疑惑和不解,但就是这个中世纪的传说越传越邪乎,后来都灵大主教在一份声明中,提出教皇“认可百万朝圣信徒参拜都灵裹尸布,都灵裹尸布象征着虔诚热忱与耶稣身逝之谜”,尽管字里行间没有丝毫说明教皇认可这是耶稣的裹尸布,但却被传说成得到了教皇的认可,由此引来了全世界的信徒和对传说的好奇者。
都灵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厂,菲亚特汽车制造厂,也是最老的汽车城,据说这里的汽车博物馆既有历史,也非常新颖,很值得参观游览,可惜我们此行在都灵安排的时间少了点儿,当晚要赶到南面的热亚那,故只得放弃,有些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