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讨会 (二) | “虚构的是非——王华祥 赵博 陈流三人绘画展”

 颐源书屋 2019-07-18

虚构的是非

王华祥 赵博 陈流三人绘画展


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9年7月8日

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4层报告厅

学术主持:苏丹

    学术嘉宾:

 刘巨德 李军 曹星原 刘礼宾 杜曦云 陈坚 王焕青

编者按:

本次研讨会嘉宾们在现场的发言角度和观点

不同,“虚构的是非——王华祥 赵博 陈流三人绘画展”的

研讨会内容我们会分期推送。

李军老师是从哲学的角度,分享了他对三位艺术家

作品的感受,本次推送的

是李军老师的现场发言,以飨读者。

苏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

       各位艺术家朋友,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参加《虚构的是非》王华祥、赵博、陈流三人绘画展学术研讨会。这个展览对我们馆来讲也是一个特殊的展览,假期快到了,看上去很轻松,其实蛮深刻的,这样一个展览对于今年暑假来访我们馆的小朋友会觉得很有意思,当然,成年人看完以后也会或多或少的产生各种批评或者自我批评。

李军: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

        谢谢苏丹馆长和三位艺术家,以及这么多同行。我自己很少参与艺术家的展览,尤其是在展览上做研讨,因为我自己主要是做学术研究,做美术史。但实际上美术史和现场的展览,两者是相关的,我做的是历史的现场,而现在是现场,以后会成为历史的现场,这两者之间会产生联系。像王华祥,我们是几十年的老朋友,在90年代,“将错就错”的时代,他从版画以及独具特色的素描,他的油画系列,第一章画画的是我,那个阶段一直到今天为止,我认为是一个延续,根是在那个时代。这样一个现场是我们共同参与的一个现场,有些话要说。

《踏上孤岛》

布面油画

300x200cm

   2008年

王华祥

《教皇》三 

布面油画

200X300CM

2019年

赵博

《往事》

布面油画

120x80cm

2017年

陈流

       最主要的一个感觉,三位画家,今天这样一个现场,我觉得有一个很大的共性。这个共性怎么来描述理解呢?我更多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赵博和陈流两位艺术家我并不熟悉,第一次看到他们的作品。我感觉三位画家的共性就是都有一种总体性的眼光,就是对于我们所在的那个时代,对于我们所在的那个世界,以及我们精神的诉求,有一种总体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什么呢?我觉得是一种眼光,这三位画家都有这样一种场景,我们认为是一种启示录式的眼光。就是讲到一个圣徒看到世界终结时候那样一个奇异的景象,当时用了一个词叫“异象”,在世界快要结束的时候,那样一个回眸,看到那样一个世界的整体,我觉得这是三位画家都具有的一个共性。这也是解释了为什么这三位画家都是写实性画家。因为这种末日即将来临时候的对世界的一种眼光,它是形象,它是具体的,它是非常清晰的。这样一种东西,这个时候的抽象不是启示录的眼光,启示录的眼光一定是具象。比如大家都会读丢勒,启示录四骑士,分别代表着瘟疫、战争、饥荒和死亡。今天是三位,也是启示录的三位骑士,这里面缺了一个骑士,这个骑士是死亡,我想说死亡的这种眼光,它虽然缺席了,但是因为世界要终结时候的这样一种回眸,是带着一种临终眼光的。也就是说,对于这个世界总体的一种观察和把握,以及回眸和留恋,我想说它是具象的,因为只有具象才能表达我们这样一种启示录式的回眸,这样一种骑士的眼光。这是第一点。

《那一天是哪一天》局部

板面油画

360x80cm

2014年

 王华祥

《那一天是哪一天》局部

板面油画

360x80cm

2014年

 王华祥

《局部向后的实验13》局部

 布面油画

100CMX200CM 

2018年

     王华祥 

《纯属虚构》局部

 布面油画 

 50x70cm

2012年

王华祥

《并非虚构》局部

 布面油画 

 50x70cm

2012年

王华祥

  《等待花开之老王》局部

板面油画

120x80cm

2014年

王华祥

        第二点,这三位画家对于这样一种所谓的眼光里面,我把它叫做异象,就是一种奇异的景观景象有一种差异,王华祥更多是自我的异象,从他本身的人格、他对于艺术的坚持和艺术追求是有关系的,他有一种很强大的自我,这种自我表现为他甚至会经常发怒,经常会发表一些言论,这些言论在有时候可能是有杀伤力的。可以说他这样一种自我,实际上是一个高度自尊和尊贵的自我,在今天这样一个世界里面某种程度上的愤慨、愤懑和不适应所流露出来的。《等待着花开之老王》王华祥把自己放到一个花盘里,我觉得这个可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一个非常好的形象。实际上王华祥是带有深重的历史负担的人,这里面他成名最早的,我们刚刚熟悉的时候,他非常青年,但已经在学界和艺术界很有声望了。他带有很大的历史负担,在21世纪的今天,他尝试的各种突围,比如他在做雕塑、画油画,其实这个时候他版画的本色已经放弃有好几十年了。所以我们看到他这样一种自我的异象,自我出现新的形态、新的形象。我为什么说启示录呢?比如说《被束缚的奴隶》,是具有巨人能量的形象,这样一个人物,这幅画首先让我想到的是版画界的前辈李华先生的《怒吼》,在抗战的时候代表着中国的形象,一个巨人被束缚住了。这里面出现了很多小人物,那些在攀爬着的,有时候是一些小人物,有些可能是一些玩偶。在这样一个巨人躯体之上的攀爬,这反映了他对于这个时代的感受,他很愤懑和愤怒,这是今天他对自我的挣扎。包括他对写实绘画今天的一种愤懑和发言,包括他自己怎么生长出另外一个自我来。

《我已厌倦你们的毫无意义的斗争》局部

布面油画

180X280CM 

2013年

赵博

《我已厌倦你们的毫无意义的斗争》局部

布面油画

180X280CM 

2013年

赵博

《无题》局部

布面油画

160X180CM

2013年

赵博

《教皇》三 (局部)

布面油画

200X300CM

2019年

赵博

《夏娃的愤怒》二 (局部)

 布面油画 

160X240CM 

2019年

赵博

《夏娃的愤怒》二 (局部)

 布面油画 

160X240CM 

2019年

赵博

        赵博是初次相识,但是有时候看画的那种感受会超越时间和空间,古人经常说的上有千古,更何况跨越千古的人都可以朋友,更不要说我们是当代的。我觉得他也是一种异象,但是他表达对世界的看法。在他的画里面,包含着对今天世界很多东西的看法。刚才他说癞蛤蟆对于国家、宗教等庞然大物,这是他里面的一个重要表达。我看到他那张画《我已厌倦你们的毫无意义的斗争》,我就想到了戈雅晚年一张不太大的画,叫做《短棍互殴》,我不知道有没有联系,就是人类之间的那种愚蠢,相互之间的仇视,只要黑暗还没有把世界吞没,他们犹自要互相殴杀。这是赵博给我的强烈印象,我觉得有时候可能是一种自我性,有时间是男性,但是更多是女性的形象,拿着纸还在记录,说我厌倦了你们的争斗。这也让我想起了,比如说本雅明在德国古典悲剧的起源里面所讲的废墟,实际上人最后的一个使命,也许愚蠢的人在最终的时候还要相互仇杀争斗,要打到世界末日为止。但是可能还有另一类人,是要趁着那个夕阳还没有完全被黑暗吞食的时候,趁着这些微光要把这些景象记录下来,我认为这种记录也是写实绘画所具备的一种能力,所以躲在坑里面记录的人留下了一堆纸。他在记录这一点,也许是我们今天一个写实画家作为自我形象的一种表达,这也是让我很有感慨的,我把它叫做一种世界的异象。

《讶异》局部

布面油画

160x90cm

2018年

陈流

《鱼将》局部

布面油画

160x90cm

2015年

陈流

《三头六臂》局部

布面油画

180x150cm

2008年

陈流

        陈流,我今天进入展厅第一个看到的是陈流的画,我觉得这里面也有末日景观的东西,画面中出现了很多神像,这些神像一方面有他自己自述所讲的邛竹寺里面的神灵,但是这种神灵我觉得是少年或者幼儿心目中那样一个奇异的世界。刚才刘巨德老师提到的白日梦,就是白天突然看到那样一种奇异的景象,按照宗教说法是上帝显示给大家。我觉得这里面有很多原形,原形就是神像,我觉得他的构图有点象水墨画的四大金刚,但是也有点像扑克牌,就是带有一种少年和很纯正的眼光,这种眼光里可以看到有一点恐惧,但是主要的不是恐惧,是那种纯真,这种纯真体现在里面很多小人物的眼睛上,蓝色的晶莹眼睛上,我觉得是梦幻一般的眼睛,是一个少年心目中沉醉、迷恋于他所逃避的那个世界所出现的那些原形,这种原形可能我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类似的东西。所以这也就是他那些所谓人工的神像能够在这里面能够打动我们的主要原因。

《浮生若梦》鱼系列之一(局部)

水彩

150x55cm

2019年

陈流

《浮生若梦》鱼系列之一(局部)

水彩

150x55cm

2019年

陈流

《云上飞车之二》局部

布面油画

200x100cm

2011年

陈流

        还有一点更重要,在三位画家里,像王华祥和赵博算是一类,陈流是另一类,有时候是这样的,如果真是启示录末日的眼光,陈流保留了更多的工艺性,保留了更多一丝不苟的制作和对于细节、线条,在描绘中的那种快感的迷恋,这也是他纯真的一种表现,就是即使到了世界末日的时候,我也要一丝不苟的把我所想象的、我所看见的、我所热爱的、我所迷恋的东西一笔一划的画出来,我觉得这种超现实主义真是这样,当我们每个人真的回到自己纯真的内心的时候,这种东西真的会出现。比如把那些金属、汽车或者植物的竹编那种轮子,在空中飘浮的东西,我觉得真的达到了一种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甚至于一个卡通的后现代社会里面,这种超越时间的一种共存,这种共存也许只能在一个纯真的少年或者孩童的心目里面,也就是说你本来会认为这些东西很幼稚,但是你在里面表达的非常淋漓尽致。有一种批评叫原形批评,里面有一句话特别好,就是一个人的声音里面实际上响彻了一千人的声音,这就是原形,就是把我们心目中的某些东西能够呼唤出来的时候,它具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不同的人看到都会有感觉,我把它叫做一种童年的异象。陈流也不小了,快50岁的人,但是这样一种纯真的,即使在末日来临的时候,仍然一丝不苟的在那样几条非常细腻的线条里描绘着,我能够看到一个画家的力量。谢谢大家。


虚构的是非

——王华祥、赵博、陈流三人绘画展

展览时间

2019年7月9日 – 2019年8月23日

展览地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14号展厅

策展人

苏   丹

艺术家

王华祥   赵   博   陈   流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虚构的是非

——王华祥、赵博、陈流三人绘画展

学术研讨会

学术主持

苏   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

学术助理

葛秀支

学术嘉宾(按首字母排序)

曹星原   陈   坚   杜曦云

李   军   刘巨德   刘礼宾   王焕青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承办单位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研究部

更多资讯请点击下方链接

研讨会(一) | “虚构的是非——王华祥 赵博 陈流三人绘画展”

你或许只是想找这么个地方,给自己放一个假,感受自然与艺术的洗礼

万圣谷美术馆

《飞地》纪录片

暑期'央美风度人像特训' 招生启示

万圣谷美术馆公众号

飞地艺术坊公众号

飞地艺术坊公众号

飞地艺术坊官方微信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