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语言语康复领导品牌 2019-07-16 10:00:46 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的前提目标是提升孩子的认知理解能力。那么,什么是认知理解? 有很多家长认为认知就是孩子掌握了多少词汇、句式,记得多少物品名称,能够完成多少指令? 真的是这样吗? 到底什么才是认知理解? 如何对孩子进行认知教学? 今天,康语教研中心技术部部长王芳老师将为大家讲讲认知理解这一事。 01、什么是认知理解 认知: 认识活动的过程。 人对感觉信号接收、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包括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因此认知程度并非一般家长所理解的“孩子掌握了多少词汇、句式,记得多少物品名称,能够完成多少指令。而是孩子对于一系列感觉信号的分析、存储、加工的整合能动力程度。 理解 理解:人的大脑对事物分析决定的一种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理解具有2个层次: 1.对某一事物的理解,能独立完成所需要的动作。 举例1:天气很热,妈妈在家里做家务。 ·妈妈口渴了说:帮妈妈把杯子拿过来 ·看见妈妈做家务很辛苦,过去一起帮忙,或者拿水给妈妈喝。 2.对所理解的对象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举例2:妈妈说:帮妈妈把杯子拿过来。 ·如果桌子上放着2个杯子。会问:是要哪一个?红色的还是蓝色的? ·如果杯子里面没有水,孩子会说:妈妈杯子里面没有水了,我去帮你倒一点。或者问:妈妈喝果汁可以吗?冰箱里有橙汁。 简而言之 认知理解是孩子通过认知结合运用过去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掌握新的知识经验,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认知理解水平的一种能力。 02、认知能力 孩子的认知能力符合他现在的年龄吗? 对于这个问题,家长们可以参考《正常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规律表》,进行比对自查。 正常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规律表 03、如何教孩子认知理解事物 认知是人对感觉信号接收、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因此在认知理解教学中可以把感知放在第一步。如何感知呢?可以从认知苹果开始。 认知苹果 怎么知道这是一个苹果? 从视觉上看,大大的圆圆红红的苹果。闭上眼睛,嗅觉上用鼻子闻一闻,闻到苹果的清香能知道是苹果。还可以通过触摸感受,圆圆的光滑的知道是苹果。味觉,可以把苹果切开,通过品尝味道来识别苹果。听觉上呢?妈妈拿着苹果说:苹果,接受到名词命名,综合各个感官器官的信息接收,整理,输出“苹果”的信息。 那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苹果”进行认知教学呢?王芳老师从“视觉配对”,“区辨理解”,“语言表达”三方面进行了举例。 视觉配对 1.桌面呈现完全一样的物品/图片,3组;例如(苹果、积木、香蕉) 2.发指令:“一样的放一起”或“找一样的” 3.辅助孩子完成 4.夸奖孩子并给予奖励 5.逐渐撤销辅助,让孩子自己配对。 区辨理解 6.桌面呈现完全一样的3个物品/图片 7.发指令:给我苹果 8.辅助孩子完成 9.夸奖孩子并给予奖励 10.逐渐撤销辅助,让孩子独立完成。 语言表达 仿说: 11.拿着苹果说:苹果 12.孩子说:苹果 13.夸奖孩子并给予奖励 命名: 14.拿着苹果提问孩子:这是什么? 15.辅助孩子说:苹果 16.夸奖孩子并给予奖励 17.拿着苹果提问孩子:这是什么? 18.逐渐撤销辅助,孩子回答:苹果 19.夸奖孩子并给予奖励 04、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学习? 孩子在初步认识阶段,怎么做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 1-探索发掘事物的趣味性 苹果可以切,做成苹果汁,画一个圆苹果涂颜色等。 2-设置简单的任务 根据孩子的能力来安排学习,任务是孩子努力后能做到的。 3-引导告知,给予辅助 教学初期,可以给予及时的帮助,让孩子不会畏惧困难。 4-新旧技能的穿插学习 学会一个知识,要及时进行调整难度。在教新知识时结合之前学习的内容一起练习。 5-差异悬殊化的奖励机制 不同努力成果给予奖励的强度是不同的,帮助的奖励少,独立完成的奖励很大,让孩子知道收获和付出是成正比的。 同时,教学中,我们要注意 1-不要急于求成,教学过程是循序渐进,地基搭牢了,楼才能盖得高。 2-不要要求过高,教学内容的知识要符合孩子的学习能力。 3-及时给予强化,要给予孩子学习的动力并转化孩子学习持续的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