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诗、书、画、房、园林、家具,小如核舟之精微,细如纸张般的景德镇薄胎瓷,这些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使中国人在思考时有了深刻的悟性,这是好的。 其中中国瓷器的传承与发展,撑起传统手工艺的一角,而现在,也越来越多人对瓷器感兴趣,使用,了解,并欣赏。 今天这本《恰如灯下故人》的主角,就是中国瓷器。 霍华,主要研究领域为古陶瓷,至今已有多本关于古陶瓷的论著,从书中信手拈来的典故和海内外中国瓷器便可看出,对古陶瓷有很深的见解。 原始青瓷的神秘,东汉六朝青瓷、黑瓷的古朴,隋唐白瓷的精美,宋代青瓷如玉般的釉色,元代青花、釉里红的大气,明清官窑瓷的美轮美奂、民窑器的洒脱和外销陶瓷的奇妙…… 这本书读来,更像是一本学者的笔记,所写之处有非常多的延伸,在细碎的古陶瓷历史中充满文化趣味,读来时常会不由自主道一声“原来如此”。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都听过吧,我们想到的是小学课本,而作者想到的是三件司马光砸缸救友图八角瓷盘。
进而关于这些瓷器的历史溯源,工艺研究,文化韵味便信手拈来,侃侃而谈,读来不觉大呼“涨知识”。 宜兴紫砂壶负有盛名,产地主要在宜兴南面,而在离宜兴四十多里的丁蜀镇,蜀山周围,有七千年的制陶历史,这里的人家家做紫砂,砂壶饮茶习俗浓厚。 蜀山砂壶的美妙在于,它和茶不可分离,是集审美与实用于一器的工艺品,要充分领略它的美感,必得懂茶而喜饮之,在饮茶中与之交流,美妙之感顿时油然而生。在人与茶、砂壶的交流中,它会愈来愈美,如果仅仅由于它的所谓经济价值而收藏,束之高阁,则难以得到这种审美愉悦感。 这本书可以从专业角度来考量,作为工具书阅读,也可以作为随笔散文,从行文之间共情。 书中有大量瓷器贴图,美轮美奂,灯下翻书阅读,仿佛在回应那一句,恰如灯下故人,聆听中国瓷器的妙音。 一叶知秋,古陶瓷的世界里可以窥见非常多的文化延伸,是中国工艺里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本书或许只能囊括一角,但却是个非常好的引导。 谛听中国瓷器妙音,恰如面对灯下故人,无论你是否接触过中国瓷器,在这里你都能窥见其妙趣二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