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医世界 图*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刘志龙教授 《神农本草经》载柴胡“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说明柴胡可促进六腑的新陈代谢,有消积化食的作用,因而也可推动少阳的枢机而和表调里。 今天小师妹整理了刘志龙教授运用柴胡类方的医案4则。 方是经典方,但要会用,才能体会其经典之处。 小柴胡治久咳 刘志龙教授认为小柴胡汤治疗邪在半表半里的少阳病证,其方外可解表,内可攻里。 方中半夏、生姜都是辛温之品,能开能降,善于和胃治呕,又能外疏风寒,内消痰饮。因少阳胆病,以喜呕为多见,故以二药治呕健胃。 人参、甘草、大枣属甘温之品,扶正祛邪,以助柴芩之治,更能预先实脾,以杜少阳之传,有治未病之深意。 医案例举 患者,女,35岁 2017年1月27日初诊 主诉:咳嗽反复发作2个月。 患者2个月前出现外感,经治疗后外感症状消失遗留咳嗽。多处求医,服药未见寸效。经人介绍前来就诊。 刻下症:咳嗽伴咽干,咽痒,觉咽部有痰难于咯出,晨起流清涕,正值经期第4天,大便偏干,小便正常。 舌脉:舌淡苔黄腻,脉弦。 诊断:咳嗽。 处方: 桑叶15g,苦杏仁15g,北沙参15g,浙贝母15g,栀子10g,雪梨干20g,淡豆豉10g,柴胡15g,黄芩10g,法半夏10g,炙甘草10g,白芍15g,蝉蜕15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7年2月3日复诊 服药后咳嗽明显减轻。 现夜间偶有咳嗽伴口干 舌淡、苔薄白、根部黄干,脉弦。 上方去浙贝母、法半夏、炙甘草、白芍,加乌梅15g,生甘草5g,麦冬10g 7剂善后 按语 久咳之人多为气机不调,或因痰湿阻滞或为外感余邪未尽影响气机升降。 本案患者干咳,见咽痒、鼻流清涕,仍有外邪未尽,以桑杏汤润肺祛邪,同时小柴胡汤可调畅三焦,恢复气机升降,又可扶正祛邪,二者合用使顽疾得除。 此外,刘志龙教授对于咳嗽伴有咽痒者多喜用祛风之品,如蝉蜕、防风、荆芥等,同时加入酸敛之乌梅、白芍等,可宣收合用,恢复肺之宣降,则咳嗽可自除。 图*刘志龙教授“讲透经方”授课现场 大柴胡汤治肾结石 大柴胡汤由小柴胡汤去人参之补、甘草之缓,加枳实治心下坚、芍药治腹满痛、大黄清热兼攻里。 治小柴胡汤证而里实心下坚、腹满痛者。故不用人参、甘草之补,而加大黄、枳实、芍药之泻,解少阳、阳明之邪。 医案例举 患者,男,32岁。 体型中等。突发腹痛及尿路刺激征,B超显示右输尿管上段结石。 刻下症:大小便可,腹诊有抵抗 舌润苔黄,脉弦。 方用大柴胡汤化裁 处方: 柴胡20g,半夏10g,制大黄10g,枳实30g,白芍60g,炙甘草20g 用药3剂后小便排出结石,腹痛以及尿路刺激征等消失。 按语 此案是回忆后医案。 患者来时腹痛难忍,问其原因,患者说乃肾结石所致,已反复发作数次,虽然已用西药亦未能彻底控制,求诊于刘志龙教授。 刘志龙教授触诊发现患者腹部有抵抗,脉弦,想起《金匮要略·腹满塞疝宿食病脉证治》曰:“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刘志龙教授本想用大柴胡汤先止痛再后议排石,未曾想药后不但痛止,而且结石亦随之排出,此后他常用此方治疗结石症患者而获良效。 图*刘志龙教授为学员赠书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失眠 柴胡龙骨牡蛎汤有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桂甘龙牡汤镇惊安神,茯苓去湿,大黄清热。 刘志龙教授强调临床运用亦可依据分割处方的方式临证用方。 医案例举 患者,女,50岁 2016年2月5日初诊 患者因“心烦不能入睡半年”就诊。 患者去年9月出现心烦、不能入睡,有时彻夜不眠,需服用艾司唑仑片方能入睡。 刻下症:疲劳感明显,但无法入眠,下午、夜间出现烘热汗出,四肢麻木,大便偏干。 舌脉:舌暗红苔黄厚,脉弦。 诊断:失眠。 处方: 柴胡15g,党参10g,黄芩15g,法半夏10g,大枣20g,酒大黄6g,炙甘草5g,生牡蛎30g(先煎),生龙骨30g(先煎),桃仁15g,红花10g,枳实10g,白芍10g,牛膝15g,当归10g 2016年2月16日二诊 患者服上药每晚可睡3h,余症大致同前。 宜守法再进,故前方略作调整。 处方: 柴胡10g,党参10g,黄芩15g,法半夏10g,大枣15g,酒大黄6g,炙甘草5g,生牡蛎30g(先煎),生龙骨30g(先煎),桃仁15g,红花10g,枳实15g,白芍15g,牛膝20g,当归10g 2016年2月23日三诊 现睡眠大致正常,自觉烘热汗出较前增多,余症同前,予知柏地黄汤善后。 按语 本案患者失眠半年余,见心烦、不能入睡、脉弦,治以柴胡加龙牡汤疏肝解烦,镇静安神。 另据四肢麻木、舌暗红考虑瘀血为患,因此合用血府逐瘀汤活血通络,方药合拍,故至三诊时患者睡眠已大致正常。 此外,刘志龙教授治疗失眠常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血府逐瘀汤、柴芩温胆汤、知柏地黄汤、潜阳丹、黄连阿胶汤、归脾汤等方辨证论治而获佳效。 图*刘志龙教授课后答疑 柴胡桂枝汤治耳鸣 临床运用柴胡桂枝汤是由柴胡汤、桂枝汤二方合并而成,并治二方证的合并者,即少阳兼太阳之表不解而发热恶寒、四肢关节烦痛、呕而心下支结者。 医案例举 患者,男,64岁 2017年2月28日初诊 主诉:耳鸣反复发作8年。 患者于2001年因鼻咽癌行放化疗术,2009年突发耳聋伴有耳鸣,经治疗后稍好转。 刻下症:听力严重下降,经检测右耳听力88分贝,同时伴有严重耳鸣,嗅觉失灵,鼻腔长期有分泌物,汗多恶寒,夜间易醒,夜尿2~3次。 舌脉:舌淡胖苔黄腻,脉滑。 诊断:耳鸣。 处方: 柴胡15g,黄芩10g,党参片20g,法半夏15g,大枣20g,炙甘草5g,干姜10g,桂枝10g,白芍10g,石菖蒲15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 按语 刘志龙教授治疗耳聋、耳鸣常从少阳论治,特别是针对耳聋、耳鸣时间较长者。 他认为长时间的耳聋、耳鸣,如果是因肾而起,则患者之前求医时当已痊愈,因为从肾论治耳聋、耳鸣者众,肾开窍以耳。 而从少阳论治耳聋、耳鸣者稀,其实耳部为三焦、胆经、小肠经所过之处,从少阳论治并非独出心裁,而是经方运用纯熟而已。 该患者除长期耳聋、耳鸣外,还有汗出、恶寒的桂枝汤证,故而本案耳鸣用柴胡桂枝汤治疗。 方证相应,当有佳效,果不其然,患者诉仅服1剂,耳鸣即止,大赞神效。 刘志龙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30年,治学严谨,学验俱丰,临床擅长应用经方治疗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 经方能熟背者多,灵活运用者却少。 想像刘志龙教授一样精准的运用经方吗? 2019年8月9—12日,来第九期“讲透经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班武汉武汉站!届时将有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刘志龙教授携手 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 首都国医名师郝万山教授 山东中医药大学姜建国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赵进喜教授 广州中医药大学李赛美教授 6位大师亲临,通俗通透解读中医经典,逐字逐句讲透经方原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