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耕一个领域到达天才程度并没有那么难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19-07-18

晨读完毕后,就很想写一下《认知心理学》内学到并延伸出来的知识,愿它对自己或对他人有点帮助吧。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艰难之路,唯勇者行。

—— 威廉姆·蔡斯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

时代的快速更迭,科技的快速进步,电视媒体都在宣传快速学习以及焦虑的时候,许多看中其中商机的人出现了,促成了许许多多的知识IP。

同样,那些踏实勤恳的学习态度的学生,那些期盼学生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稳稳当当地向前走的老师们,也开始受到大众的影响。

人们,开始‘逐利式’学习,而且一定要‘快速’,‘超快速’更好,有一些知识IP开了一些‘快速’或‘超快速’学会的课程,有许多人拿着钱蜂拥而至。

最后,即使学习过后才知道对方可能只是看书洗稿,对方也没有像宣传时候的那般厉害,自己学完后依然是那样,甚至还错觉地以为自己变的很厉害......

有一些人知道,学完后自己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提高,想要快速,结果仍然还是慢点儿会更适合自己。

当然,没人会公开承认,自己花了几千上万学习的课,实际上没有什么用。

我曾裹挟在这些大众之中,现在只是跳到了一个小众之中而已。

平凡的人们,例如我,也付了许多的智商税。

结果后来发现:

所谓知识IP教你如何处理情绪,他们可能都不知道,《心理学与生活》和《社会心理学》看完后你就能掌握大部分处理情绪的问题的知识;

所谓知识IP教你如何赚钱,他们可能真的像某些揭穿他们真面目的文章一样,只是个月入5k,并没有真正搞懂什么叫做‘复利’,也没有真正懂得巴菲特的“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这个理念的的普通人;

所谓知识IP教你如何快速学习/阅读,你真的可能被他们搞毁了前途,因为相信他们的理论的你也开始以为,快速学习就能通过一些专业考试,快速阅读就能把大部头的国内外经典书给阅读和理解完毕......

同时被这样折腾过后会出现这些症状:

专注力的稀缺,觉得自己快速学习和阅读已经学会了内容,然并卵,但就开始各种娱乐玩手机刷微博等,自以为学会了,结果可想而知;

2. 认为一切都可快速,其实,这样的人应该去尝试追一下妹子或追小哥哥,因为这时候,希望快速发展成恋爱关系的人,一定会做很多自以为有效又认为很快速的事情(蠢事),同样,一定会被残忍拒绝,甚至被怼一句‘神经病’;

3. 情绪并不需要你过多地去关注它,如果你们还在为自己的情绪烦恼,还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面出不来,只能说明你真的特别聪明,这样的人潜意识大多都有一个: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力和关心。

出现情绪的时候,我们有很多的方法,第一个就是转移注意力;第二个就是去做事情;第三个就是转换场景。

当你深刻意识到,情绪跟你的身体健康有强烈的关系,你会怎么做选择?

你还会选择每天同情自己,沉浸在自己觉得自己这么好,这么优秀但没人欣赏没人喜欢的幻想场景内吗?

你不会。

当你明白你开心就能让自己的身体健康,就不会再去钻入情绪的缝隙里不愿出来。

同时,也不会总是过多地让情绪来干扰你想做的事情。

当我们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基本上可以掌控了自己大部分的注意力。

在专业节能的学习上面,认知心理学提到:人们越是熟练地完成某项任务,在执行那项任务中就可能越少用到脑。...在执行任务时需要耗费的心理能量就会减少。

同样意味着:你少去说自己今天不想干,明天想偷懒,后天想放飞自我的话(别加固这些自己不想要的自我认知)。

就只需要去大量地开始练习,开始去行动,开始去做。

情绪发生的时候,就采用上面的几条处理方式,你持续做一段时间,会发现你越来越能专注,越来越沉浸在这个学习的过程。

而不是鸡汤无用式地‘今天我快速阅读了xx本’。

而是:今天我通过阅读了这XX页,学习到了xxx,从中发现xx知识点跟xx知识领域相交叉,还发现xx这样的思考方式可以运用到xx专业知识上.....

这才是进步的节奏,进步是结合在一起的多线谱,不是单个音调。

试想一下,你觉得一首多线谱的曲子好听,还是单个音调一直在原位置重复DIDIDI的声音好听?

当开始在一个专业技能上学习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去做,保持学徒式的心态,去学习、去实践,去行动,总之,就是大量地学习+实践,大量练习和实践是最重要的。

因为到后期你不再和前期一样需要去依靠大脑的前额皮层,脑活动会从前额脑皮层转移到较后面的脑皮层区域。

只是很多人都觉得在自己已经入门,已经上手某项专业技能的时候,就不需要继续有目的地去进行练习了。

这也让更多人少了成为天才的机会。

《认知心理学》内降到:只有投入大量的学习某一领域特有的模式、问题解决规则和适当的问题解决组织方式,才会获得这个领域的技能。约翰·海斯发现不同领域的天才们只有在一个领域做10年的学徒才能达到最好状态。.........埃里克森等简称几乎所有的专业技能都是长期练习的结果,天生的才能实际上几乎没有什么作用。........有目的练习的一个重要作用可能是它会促进专业技能所必需的神经的增长。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

所以其实很多人都会在谈论自己的天赋的时候,总会强调自己没有任何的天赋。

但后期是可以开发的,不是吗?

心理学专家研究团队是通过大量的研究,才得出这样的验证结论。

知识IP没法跟他们比较,不在同一个水平。

相较于选择信任谁,我更倾向于选择既专业又富有权威性的心理学专家团队。

2019年基本上是一边刷新自己的认知,一边加深自己行动的力度。

我也相信一句话: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因为确实如此,当你在一个专业技能上有目的的行动更长的时间,长达10年之久,你一样会被他人称为‘天才’。

甚至会有更多的人美化你天才的称号,而只有你才会知道,自己在这10年里做了多少其他人做不到的练习和坚持。

今天,要继续加油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