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物界的八大“伦理惨案”,动物们的同类相残现象也很普遍

 老玄收藏 2019-07-18

中国历史上,最让人细思极恐、毛骨悚然的字眼儿,莫过于“人相食”,特别是天灾人祸、流寇掠夺、军阀盘剥的战乱年代,“人相食”的字眼儿更是屡见不鲜。因为人类是高度社会性的生物,“同情共感”的能力极强,所以,我们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同类相残之际,会产生强烈的不安感、恐惧感和厌恶感,也尽力的避免同类相残。不过,野生动物界就迥然不同了,它们同类相残、同类相食的发生频率,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甚至一些动物进化成了“同类残食者”。话不多说,咱们一起瞧瞧这些动物界的“汉尼拔”吧(汉尼拔是惊悚电影《沉默的羔羊》中的男性角色,嗜食人肉)!

(《沉默的羔羊》中的汉尼拔)

1.红背蜘蛛:名副其实的“黑寡妇”。红背蜘蛛(Latrodectus hasselti)是澳大利亚最毒的蜘蛛之一,也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一种蜘蛛(托了漫威电影中的某个超级英雄角色的福),别称“黑寡妇蜘蛛”或“棺材蜘蛛”。体型较小、通体漆黑、肥硕的腹部上有一条红色的斑纹,故称“红背蜘蛛”。红背蜘蛛分泌的神经毒素毒性很强,对人有致命的威胁,不过它喜欢潮湿和阴暗的小角落和小树丛,与人类接触的机会很少。令红背蜘蛛闻名世界的,并不是它们分泌的神经毒素,而是它们的习性:每年的繁殖季节,体型较大的雌性红背蜘蛛,一定在交配结束之后吃掉体型较小的雄性红背蜘蛛!雄性红背蜘蛛为了“春宵一刻”,要搭上一条小命不可。

2.湾鳄:吞食小鳄鱼。1945年2月,一支准备撤离缅甸的日本部队被英国军队拦截,迫不得已的让士兵们登陆兰里岛,不过,他们遭遇了更恐怖的敌人,兰里岛上的湾鳄吞吃了上百位的日本士兵!从此,湾鳄获得了“食人鳄”的恶名。湾鳄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爬行动物,一般体长3-5米,咬合力奇大无比,一口可以咬碎海龟的甲壳和野牛的骨头,遭遇了食物短缺的窘境,湾鳄会吞食同一族群的小鳄鱼。

(臭名昭著的“黑寡妇蜘蛛”)

3.螳螂:不仅“捕蝉”,而且同类相残。中国的一则寓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将螳螂塑造成了一个目光短浅的捕猎者,只图眼前的利益、不顾身后的危机,不过,昆虫界的螳螂是一等一的捕猎高手。螳螂的捕猎技巧如此之高,也不一定是好事,到了繁殖季节,雄性螳螂要见机行事的跳到雌性螳螂的背上进行“播种”,若雄性螳螂一着不慎、被雌性螳螂逮一个正着,那么雌性螳螂会毫不犹豫的将雄性螳螂吃掉!

4.沙虎鲨:兄弟姐妹相残的最高境界。沙虎鲨已经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一种数量日渐稀少的鲨鱼,它们体型庞大、敦实和流畅,血盆大口、目露凶光,一看就是海洋里的狠角色,而且它们常常在浅海区活动和捕猎,故此,人类偶尔可以看到它们的背鳍浮出海面。沙虎鲨的繁殖方式极其凶残,雌性的沙虎鲨有两个子宫,子宫中的幼鲨早早发育了牙齿、且互相捕食!所以,雌性沙虎鲨一次只能产下2-4头幼鲨。

(壮硕的沙虎鲨)

5.蝎子:同类也是主食。蝎子是一种群居性的节肢动物,不过它们对同类并无什么好感可言,一旦它们受到了同类的滋扰和侵犯,一场殴斗在所难免,若殴斗中的一只蝎子死亡,它就成了胜利者的盘中餐。一个窝群中的蝎子不常殴斗,但它们外出觅食、遭遇了其他窝群的蝎子,那么它们绝不手下留情!一项研究显示,蝎子的第四大食物正是它们的同类。

6.摩门蟋蟀:落后就要挨打。摩门蟋蟀并不是一种真正的蟋蟀,而是一种树螽,它们是蝗虫的近亲。这些遮天蔽日、数之不尽的小昆虫是植物的噩梦,摩门蟋蟀途径的地方,往往40-50%的植物都吞入了它们的肚子,更可怕的是,摩门蟋蟀迁移的过程中,若一只摩门蟋蟀患病、受伤或疲惫而停止了迁移的脚步,其他的摩门蟋蟀就一哄而上,将它吃个干干净净!

(威武的帝王蝎)

7.响尾蛇:母蛇的“废物利用”。蛇类是一种适应性极强的生物,破卵而出的小蛇就可以独立生活下去,母蛇不必留在小蛇的身边照料。不过,雌性响尾蛇有另一种习性,它会驻守在蛇卵附近,观察小蛇们的一举一动,若是看到一只小蛇比较虚弱、或死在蛇卵附近,雌性响尾蛇就吃掉这一些“废物”。

8.雄狮:斩草要除根。“虎毒不食子”是中国的一句俗话,此话是中国人对老虎最大的误解之一,老虎对幼虎极其的严苛,若幼虎沾染了其他老虎的气味,母虎会痛下杀手、且将幼虎吃掉!东方的丛林之王如此,非洲的草原之王狮子也如此,当一头壮年的雄狮成了一个狮群的统治者时,它会杀掉前任狮王留下的幼师,即是“斩草除根”、又是为了自己的后代争取更多的资源。

(草原之王狮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