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精髓在于书法精神,就是艺术精神的抒发。作书之前要心情舒畅,这样才可以随心所欲的创作,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神品级别的。(这种艺术精神探讨方法,不知道现代能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如果书法不能够随变化而适应,那也称不上神品了。当然,所谓的书法精神神化,也不能脱离法度和规矩。其实就是更巧妙,更灵活的运用了法度和规矩来创作。体现出笔画圆润和立体的美妙。书法的出神入化也是天性的流露,其中饱含着生动和气韵。(其实很多人并不是很理解书法理论和某些说法,觉得书法只要写的好看就好了,那么什么是好看?看起来舒服并不是外形那么简单,内在精神的存在支配了整个字的精神,外形次之,这才会让你看起来舒服,好看。) 风雷云雨的聚合分散,山岳的耸立,河海的流动,不是天地的千变万化吗?如鲜艳的花卉迎风滴露,若伶俐的鸟儿调舌搜翎,千姿百态,无限新奇。更像弥漫的烟雾、摇动的树影,形象变幻而难以描绘;又似水底的游鱼、天空的飞鸟,没有踪迹可以寻求。这就是自然万物的变化。对于书法艺术活动来说,如果能够做到体态法度兼备,端庄温厚而不失平和,参差错落之中玲珑剔透、飞动飘逸,就可以成为神品了。 然而很多人在论说神化时往往只看奇特的体势、激扬的笔法,这属于妄加赞赏,他们的见识是何等浅薄!所谓神化就是针对不同的情形采取相应的措施,根据心灵的诉求而不超出法度的范围。(一定要注意心灵诉求,这才是艺术精神的本源,至于字的外形,那是后天努力得到的,很容易) 《兰亭序》这幅作品意气超迈、神情怡然,这是王羲之根据当时情境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举措,根据了自然阴阳哀乐的天机,随心所欲得创作,如果不是心与手的交相顺畅,又怎能做到如此的尽善尽美呢? 很多书者都知道根据时机而动的状态,却很少有人能够领悟随心所欲的道理。想要随心所欲不偏斜,想要熟练而不生疏,如果不能熟练掌握规矩和法度,心手一定会处于拘束和犹疑阶段,就会眼高手低,空有构思而笔下力量不够,这都是不能随心所欲。如果真的能够做到随心所欲,难道还会破坏规矩吗?(其实就是规矩烂熟于心,哪一笔应该停,哪一笔应该掠出,都记载心理,利用手实现了而已,所以说,无论是规矩还是书法的外形,只要勤加练习,多多的练习,一定会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的)。 按语:何来神化?规矩入巧也。规矩何来?人之心创也。受拘于规矩之樊篱,求神化而神化不可得也。玄机之妙,不可与痴人说。(这也就是现代社会很多人不相信艺术创作精神,觉得是虚无缥缈的,是伪文化,这是对书法艺术的亵渎,就像这句话最后一句说的,“不可与痴人说”,书法也好,理论也好,自有他的妙处和用法,自己掌握就行了,有愿意交流的,必定倾囊相送,不相信的,就当不存在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