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天天念叨的丝绸之路,可能真的不存在,难道是我们后世想象的

 兰博2000 2019-07-18

说起古代甘肃我们都必须谈起丝绸之路,这条以长安为起点在甘肃境内形成了一张由若干条道路东西相连、南北交错的交通网,是古代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之路,是贯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李希霍芬在1877年给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个词很快就传播开来,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

我们天天念叨的丝绸之路,可能真的不存在,难道是我们后世想象的

而我们大众印象里的丝绸之路可能是在漫天黄沙里,一支驼队穿越沙漠,贩运丝绸和瓷器等贵重货物。其实真实的丝绸之路从来都没有存在过,从出土的文物来看,绝大部分商队都只有六七只骆驼或者马匹,这样一支运输队是不可能长距离运输的,更不可能把货物从长安运送到罗马,绝大部分应该都是短途运输。从出土文物情况来看,他们携带的也只是简单的日用品,这些商人只是把商品贩卖到邻近的村落或者城市。

我们天天念叨的丝绸之路,可能真的不存在,难道是我们后世想象的

而我们传统概念里认为,丝绸之路上,主要的货物是丝绸,其实这个是个错误,丝绸之路上主要是拿丝绸当货币,因为它轻便,贵重。而且丝绸之路的价值不在于商品贸易,而是文化与技术上的交流。

我们天天念叨的丝绸之路,可能真的不存在

谈到丝绸之路的真实性,我们首先要知道这个词是从哪儿来的,给这条道路取名的是欧洲的地理探险家李希霍芬,而且这个称呼不过一百多年,他所起名的丝绸之路可是已经上千年了。丝绸之路的叫法其实是个错误,因为在这条路上丝绸并不是主要商品,另外丝绸之路上根本没有直贯东西的路。

我们天天念叨的丝绸之路,可能真的不存在,难道是我们后世想象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解呢?因为我们在画地图的时候,喜欢连接起点与终点,这样就形成了一条直线,给我们的错觉也是:一支商队从西安一直到罗马,而且是一次超长的旅行。其实这条路上有很多岔路口,比如在甘肃地区丝绸之路分为南线和北线,但是这依然只是粗略的示意图,整条道路很像人体的血管,只要我们放大血管看,每个分支有无限的分支。而且各个分支之间像网一样互相交织,形象点应该像满天星斗的连线。

我们天天念叨的丝绸之路,可能真的不存在,难道是我们后世想象的

丝绸之路上,其实贸易量很少,我们可能从很多历史材料中看到丝绸在罗马很流行。不仅仅只有中国产丝绸,爱琴海东部的科斯岛和印度都发展出了制作丝绸的工艺,所以罗马贵族口中所说的丝绸并不是中国的。而且我们也没有记录他们从中国购买丝绸,至少在中国的丝绸之路上没有找到一枚古罗马的硬币。

我们天天念叨的丝绸之路,可能真的不存在,难道是我们后世想象的

古罗马硬币

专家对欧洲7世纪到13世纪的1千件丝绸样品进行检测,发现只有一件是来自中国的,当这些欧洲贵族口中夸赞来自中国丝绸有多么好的时候,实际上这些都是山寨货。公元7世纪到13世纪正是中国唐、元朝对外贸易最鼎盛的时期,这样的条件下,来自中国丝绸都是凤毛麟角,可见丝绸之路丝绸贸易可能是虚构的。

我们天天念叨的丝绸之路,可能真的不存在,难道是我们后世想象的

龟兹国地图

丝绸之路上,商队也没有我们想象中规模那么大,比如西域的龟兹国曾经对过境的每支商队进行清点核对,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从公元641年到644年一共有13支商队经过龟兹国,其中9支商队人数不超过10人,牲畜数量最大的也没有超过17匹马。此外从丝绸之路出土的文物来看,龟兹的记录是可信的,丝绸之路上商队规模都不是很大,而且这些商队主要的商品是日用品,并不是什么奇珍异宝。而且从这些出土文物看,丝绸之路上这些城市并没有繁荣的商业。

我们天天念叨的丝绸之路,可能真的不存在,难道是我们后世想象的

敦煌张骞出塞图

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拿我们最早的张骞出塞来看,其主要的目的并不是商业,而是为了军事和政治。如果经济利益真的那么重要,东汉政权不会在西域问题上举棋不定。

丝绸之路上是哪些人

我们拿唐朝来举例,唐朝曾经长期控制西域,唐朝前期实行的税收制度叫租庸调。 “租”的意思是给国家交粮;“庸”是为国家服徭役二十天,但也可以用三尺丝绢来顶替;而“调”呢,则是为国家上交丝绢。你看,除了“租”以外,剩下的两种税收形式都可以通过丝绢来实现,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绢和绸在古代就像是流通的货币,是一种支付的方式。

我们天天念叨的丝绸之路,可能真的不存在,难道是我们后世想象的

唐三彩丝绸

之所以很多学者把这里误会成丝绸之路,那是因为在唐朝时期,丝绸是主要的支付货币。这些士兵利用丝绸购买粮食,衣服等日用品,西域地区经济比较薄弱,主要依靠这些军人带动消费。即使千年后的今天,很多边防,也还是依靠边防驻军的消费带动。

西域这些地方所提供的税收非常有限,这些驻防军的物质需要从中央调取,为了方便运输,官方直接把丝绸运送到边境,再由边境的这些官兵自行兑换成日用品。这与明朝的永乐帝时期“盐引”相类似,用“盐引”充当货币,让民间把战备物质运送到北方。所以西域的繁荣并不是建立在商业基础上的,而是依靠这些驻防官兵。

我们天天念叨的丝绸之路,可能真的不存在,难道是我们后世想象的

我们从出土的文书中发现,凡是大宗商品贸易,都是与官方的贸易,比如在楼兰出土的文书残片中,就有记录当地汉朝军队用4326匹彩绢换得319头牲畜的交易,这是民间商队远远做不到的。唐朝军队也有用1200斤铁或1000尺布来换取北方游牧部落手里马匹的记录。这些生意也不是某一个商队完成的,而是粟特人和其他民族一起完成的。

唐朝的驻军也不会太长时间,只要这些军队撤兵,此地市场活跃度就会大幅度的下降。比如从龟兹国出土文物看,这些开元通宝大都是安史之乱之前流入龟兹国的,安史之乱汉人撤军之后,没有了政府的大宗商品采购,开元通宝数量急剧减少。

我们天天念叨的丝绸之路,可能真的不存在,难道是我们后世想象的

开元通宝

丝绸之路真实的价值

我们没有在丝绸之路上没有发现一枚古罗马货币,而古罗马也没有发现中国的丝绸,但是我们在丝绸之路上一座佛教遗址的壁画中,却发现了爱神丘比特。无独有偶,在西域出土的棉织物上,绣着一个高举丰饶之角的罗马女神提喀,她可是守护希腊的保护神,而且这位希腊女神旁边还绣了一条中国龙,甚至在西域风格的锦缎上,绣着“延年益寿,大宜子孙”汉字,因此谁也搞不清楚这个墓穴是西域人、汉人还是欧洲人。

最主要的文化传播无疑是宗教了,从公元1世纪到3世纪,从今天巴基斯坦地区,陆续有一些虔诚的佛教徒进入西域地区,一路留下了5000条的题记与关于佛教的图画。这些都是文化流入中国的印证,佛教通过丝绸之路,把思想文化带入中国。

我们天天念叨的丝绸之路,可能真的不存在,难道是我们后世想象的

敦煌佛教壁画

鸠摩罗什来到中国翻译了大量佛经,我们现在读的佛经大都是他的译本。他的父亲是就是犍陀罗人,他们是那些众多移民中的一员。文化不仅仅是鸠摩罗什、玄奘法师等大师所带来的影响,更多是那些无数名不见经传的移民带来的。

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宗教、文化、语言以及新技术的动脉,而在这条道路之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就是逃难者与移民,他们的数量很大,却没有被载入史册。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道路,还是一代代平凡的人和他们的生活。他们或者是迫于生计,或者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在这条道路上不断迁徙,才实现了真正的文化传播与交流。

我们天天念叨的丝绸之路,可能真的不存在,难道是我们后世想象的

敦煌壁画记录生活

我们有句古话说过“百里不运粮、千里不运草”,意思是这些经济价值不高的商品,不值得长途运输。说实话,陆路运输成本非常高,这些只有几十人的商队,是不可能完成从东方到西方商品贸易。丝绸之路带来的不仅仅有佛教,还有石榴、香菜、葡萄、西瓜等外来的水果,如果没有这些水果,我们的生活会失去很多色彩。还有辣椒,有多少省份因为辣椒而改变了生活习惯。更不用说对中国饮食影响巨大的小麦了,这些文化与技术的交流才是丝绸之路真实的价值。

参考资料:

芮乐伟·韩森《丝绸之路新史》

于赓哲 《唐史论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