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1年临安姑娘5000亩深山里养牛,销售千万,成“美女牛倌”

 无忧8i5q31ii59 2019-07-18

91年临安姑娘5000亩深山里养牛,销售千万,成“美女牛倌”

当3亿人离开农村,农村正发生一些变化: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被大量流转,随之而来的是传统种养模式的没落。


91年临安姑娘5000亩深山里养牛,销售千万,成“美女牛倌”

但据不白的观察,近些年来,“返乡”正越来越成为一个流行词,生产要素正在回流农村,包括人才、资本、技术等,虽然也存在无序、多元的混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农村需要新鲜血液。

本文分享一个91年出生的新农人陈柳回乡养牛,历时3年,通过技术革新+组织变革,再从市场需求性突破,带领周边农户致富,销售额达1600万的案例。

一方面希望对更多立志“返乡”的新农人、准新农人有些启发,另外一方面,让我们把视角放大,对我们的食品安全,对新形势下农村、农业、农民的现状作一些思考。

文章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

1. 契机, 老妇农业的困局

2. 淬炼, 稳定生产的难题

3.传播, 搞大事情的套路

4.辐射, 传道授业的布施

91年临安姑娘5000亩深山里养牛,销售千万,成“美女牛倌”

契机

老妇农业的困局

“再不养,马啸小黄牛可能就要消失了,明天你马上回来!”,一切得从这句斩钉截铁的话说起。2016年,大学刚毕业不久的陈柳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接到父亲陈明儿的这通电话,那一夜,她碾转反侧,好不容易成了一个高薪白领,却要回家养牛?!养不养,这是个问题!

在她的家乡浙江省临安市清凉峰镇,出产一种“马啸小黄牛”,具有体型小、力气大、肉质鲜美等优点,而且喜欢往山上跑,是陈柳儿时的好玩伴,也是她父亲陈明儿的一个执念。

但是随着农业机械的普及,当地农户愿意养的越来越少,眼看着家乡养黄牛的人少了,小黄牛的品牌逐渐没落,她父亲陈明儿急的睡不着,这才有了开头给女儿陈柳的那通电话。

考虑了一夜,陈柳毅然决定回乡养牛,经过跟家人3年多筚路蓝缕的创业,而今他们的公司+合作社养殖规模从初期的100头种牛,达到了1000多条,销售额达到了1600万元。

91年临安姑娘5000亩深山里养牛,销售千万,成“美女牛倌”

陈柳的爷爷曾经跟她说,现在村里劳力年龄太大了, 折腾不动了,你来牵个头,让更多年轻人回来。这也是促使她决心成立合作社的其中一个契机。

上几期我们公号推送了一篇《为什么我们的鸡肉越来越没味道了?》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其实里面蕴含了两个严重的问题。

第一、传统小农作为个体一盘散沙,在市场的大潮下不仅仅毫无还手之力,而且实施规模农业、生态农业的难度大,化学化的种养造成了我们食物味道越来越“不是小时候的味道”了。

第二、农村人口的空心化造成了劳动力严重不足,当农村劳动力剩下老人、妇女的时候,为了节省劳力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农产品品质不高,达不到消费者的要求,这种“老妇农业”是一种恶性循环,不仅仅影响食物的味道,而且从长远来看是一场生态灾变。

一方面,需要更多像陈柳这样的高素质的新农人回乡发展生态农业,在技术、精神层面给农业赋能,另外一方面,与生态农业所匹配的是集体、合作化的新生产关系,还有更创新的组织化形式。

老妇农业的困局,绝不仅仅是临安市所独有。

91年临安姑娘5000亩深山里养牛,销售千万,成“美女牛倌”

淬炼

稳定生产的难题

农创的成功任何时候都绝非偶然,不白觉得,陈柳的小黄牛能越卖越好,是跟她着手解决生产稳定性的问题,不断摸索、坚持科学、原生态养殖密不可分。

刚开始养马啸小黄牛时,陈柳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 牛场在深山里面,收购的100条马啸种牛,遇到暴雨通往牛场的路全部被毁,牛场也被淹,陈柳跟家人只能自己做挑山工“人肉背草”;牛发病不吃东西;集中养殖没有经验,检疫过的小牛经过长途运输到达牛舍后,流涕不止……

91年临安姑娘5000亩深山里养牛,销售千万,成“美女牛倌”

陈柳没有灰心,一方面到处咨询畜牧方面的专家,另一方面加入了黄牛养殖户微信群,向前辈们请教养殖经验,学习和改进养殖方法。

为了解决生产稳定性问题,陈柳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从技术革新角度切入

坚持生态养牛,用牛粪种植牧草,大大提高牧草质量,牛粪又可养殖蚯蚓,蚯蚓可养鸡、养鱼。牛场走出了一条“牛—牛粪—蚯蚓—鸡/鱼”生态循环链养殖模式。

1)首先解决牛吃饭、医疗问题

首先,她采用了新的高丹草种子,长出来的草料又壮又高。其次,重新设计建造了牛栏,成立了一支全国小黄牛医疗团队;组织系统培训,学习马啸小黄牛专业饲养知识。

陈柳和她的团队最终形成了一套适合马啸小黄牛的科学、可复制推广的养殖技术,并且已经在合作社、周边农户间进行广泛推广。

养殖技术标准化。她还联合高校等科研机构,对养殖技术、雪花牛肉的育肥技术做进一步研究,制定出一整套产品标准,正联合高校出台更符合地方性的地域标准,以便实行统一管理,完善品控,最养殖出来的黄牛肉品质非常高。

2) 让牛在深山里“放飞自我”

陈柳所养殖的牛,常年放牧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山林里彻夜不归,只有在春耕和严冬大雪封山时赶回家里。

山牛长年任其自行采食林间野草,保持着原始的取食习性,做到真正的绿色天然无污染,使牛肉肉质鲜嫩、味道鲜美。

91年临安姑娘5000亩深山里养牛,销售千万,成“美女牛倌”

一、从组织变革角度切入

陈柳采用的是“公司+ 农户+ 合作社+ 科研机构”的发展模式,陈柳的公司负责提供种牛、养殖技术、服务及标准,联合合作社、农户一起养殖,符合标准的牛,实行统一收购,进行品牌销售。

牛被放养在农户的山核桃林里,陈柳则在山核桃林撒好黑麦草籽。公司+合作社共同建设种牛培育基地、实验基地、育肥基地等分区,还有蔬菜、药材、牧草等配套,基地总面积已达5000 亩。

不白觉得,这样做的好处有二,

一、从组织变革上构建全新的生产体系,解决了分散式生产、缺组织化的管理,生产方式落后的难题。

二、在分配方式上,农民依然作为价值生产者并且是农业的主体,是利益共同体,而不是单纯的产业工人,积极性不会受到影响。

91年临安姑娘5000亩深山里养牛,销售千万,成“美女牛倌”

传播

搞大事情的套路

好牛养出来了,怎么去更好地销售?不白认为,生于1991年的陈柳,深盎互联网传播之道,在营销方面她有以下2个亮点。

1)大搞“全牛宴”,建牛元素民宿

91年临安姑娘5000亩深山里养牛,销售千万,成“美女牛倌”

陈柳从日本的单品突破理念得到了启发,和当地民宿合作做“马啸小黄牛极品全牛宴”,提高了民宿入住率,又打响了品牌知名度, 在此基础上,专门为游客打造了一款“红烧马啸小黄牛肉”,直接把红烧马啸小黄牛做深加工,游客不仅可以在村庄吃得到,还可以带回家,造成二次传播。

91年临安姑娘5000亩深山里养牛,销售千万,成“美女牛倌”

但她觉得与其受制于人,不如自己造一个, 陈柳又琢磨起了建造牛元素民宿,方便顾客在当地吃到新鲜的牛肉,也方便创业的小伙伴们聚会交流。民宿保留了农村风味,又植入了马啸小黄牛元素,让入住者对马啸小黄牛加深了印象,也为特色认养作铺垫。

2)搞特色认养,把黄牛变成“宠物牛”!

91年临安姑娘5000亩深山里养牛,销售千万,成“美女牛倌”

有了民宿的铺垫,客户就可以在牛场认养马啸小黄牛,既解决吃住的问题,又实地体验牛的生长环境,增强品牌忠诚度。

陈柳还提出“宠物牛”的概念。由于有些马啸小黄牛体积特别小,这部分牛当肉牛养殖利润不高,但可以作为“宠物牛”供参观用。

在当地很多合作牛场里这些小黄牛甚至成了“明星动物”,深受小朋友们喜爱,家长也纷纷发朋友圈、抖音、微博宣传。

以上两方面其实只是在养殖基础上的延伸,或许形式大于内容,但从传播角度也确实大大打响了马啸小黄牛的知名度。

91年临安姑娘5000亩深山里养牛,销售千万,成“美女牛倌”

辐射

传道授业的布施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翘动起。在广大农村,需要像陈柳这样的新农人作为支点,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撬动更多的农民富起来。

不白觉得,现阶段陈柳的重心应该是把品牌供应链做强、做大, 辐射更多的周边农户,至于怎么处理区域品牌、供应链品牌、消费者品牌之间的关系,不白非常希望能够给到她一些建议,她依然任重道远。

据了解,陈柳计划在19 年拿出公司赢利的30%,建立一个众创渠道,吸引、帮助愿意返乡创业的年轻人。

不白常说,财布施,不如法布施,在陈柳的努力下,清凉峰镇马啸小黄牛的养殖规模,从创业初期的100 头种牛,现已达到1000 多头。

从刚开始每头牛的利润2000 元,到如今每头牛利润达到7000 元。通过定向收购,陈柳和她的公司成功带动当地一大批农户走上致富路。

91年临安姑娘5000亩深山里养牛,销售千万,成“美女牛倌”

91年临安姑娘5000亩深山里养牛,销售千万,成“美女牛倌”

结尾

这个案例也带给不白一些思考的点:农业本身是一个自有逻辑的体系,土壤、环境、气候、农技等客观因素都事关成功与否。而今很多专家鼓吹“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对传统的“小农模式”无限贬低, 好像规模化、产业化就是中国农业的灵丹妙药。

其实对广大农民兄弟而言,构建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销一体化,增强生产力,建立依旧以小生产者为主体的现代化生态农业,辅以完善的、为农的社会化服务系统,适度规模+大合作,才是一条兼顾了各方利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