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专项试卷(六)——古诗文阅读,必收 藏

 政二街 2019-07-18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专项试卷(六)——古诗文阅读

一、选择。(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遥看/瀑布/挂前/川

B.白云/生处/有人/家

C.门泊/东吴万/里船

D.不知/细叶/谁/裁出

2.“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写的是( )。

A.桃花 B.荷花 C.迎春花 D.梅花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诗人在( )看到的景色。

A.望湖楼 B.黄鹤楼 C.鹳雀楼 D.岳阳楼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的是( )。

A.四川峨眉山

B.安徽黄山

C.山东泰山

D.江西庐山

5.对《泊船瓜洲》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B.一个“绿”字既写出了颜色,又写出了动态的美。

C.“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隔了几层山,还比较远,无法回头。

D.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

6.下列古诗词表述的节日依次是( )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③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①春节 ②中秋节 ③端午节 ④除夕

B.①元宵节 ②中秋节 ③清明节 ④春节

C.①元宵节 ②七夕 ③重阳节 ④春节

D.①元旦 ②七夕 ③重阳节 ④元宵节

7.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大学,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

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

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

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8分)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中的“东”“西”都是名词用作状语,“朝东”“向西”的意思。 ( )

2.“家祭无忘告乃翁”与“当春乃发生”中的“乃”意思相同。 ( )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是对汉朝防守边疆的大将李广的美称,诗中借来称英勇机智的统帅。 ( )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只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

三、按要求填空。(7分)

1.《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这首诗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竹石》一诗中,诗人咏诵了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___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其中“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现了劲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3.《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诗的共同特点是表面上写物,实际上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古诗文,完成练习。(64分)

(一)黄鶴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2分)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①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②尽:消失。

1.仔细阅读诗句,根据提示,把诗句意思补充完整。(4分)

李白的老朋友________,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________烟花如海,他去往扬州。一叶________,消失在远方;只见浩浩荡荡的________,向天际奔流。

2.根据自己的理解选一选。(8分)

A.扬州 B.黄鹓楼 C.烟花三月 D.送别

这是一首( )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是( );二句写送别的时间是( ),孟浩然的去向是( );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

(二)白梅(11分)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 《白梅》一诗中“不同桃李混芳尘”中的“混”字,说明白梅具有什么品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墨梅》一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如梦令(9分)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

绿肥红瘦。

1.“雨疏风骤”中的“疏”的意思是( )。(2分)

A.稀疏 B.密集 C.疏远、生疏 D.开通

2.“残酒”指的是( )。(2分)

A.上次自己没有喝完的酒 B.别人喝后剩下的酒

C.质量低劣的酒 D.还未消尽的醉意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谁说的?说话者的语气是怎样的?( )(3分)

A.浓睡人 教训语气 B.卷帘人 责备、焦虑的语气

C.卷帘人 不耐烦的语气 D.浓睡人 责备、焦虑和惋惜的语气

4.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情( )(2分)

A.初春 B.暮春 C.盛夏 D.金秋

(四)农妇与鹜(21分)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颌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注释】①鹜(wù):野鸭子。②盖:大概。

1.解释加点的字。(8分)

于河边拾薪( )

妇就之( )

疑其受创也( )

妇奉之归( )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熟视之,乃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妇不忍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旬日”是指( )。(3分)

A.几天 B.三十天 C.十天

4.这个故事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蜀鄙之僧(11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1.解释加点的字。(4分)

子何恃而往 _________ 贫者自南海还 _________

2.翻译句子。(3分)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谈一谈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的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划分节奏时,注意不要拆掉诗句中的词组。A、B、C三项分别拆掉了“前川、人家、万里船”。

2.D 3.C 4.C 5.C 6.C 7.D

二、1.√ 2.× 3.√ 4.×

【解析】第2题“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乃”是“你们”的意思,“当春乃发生”中的“乃”是“才”的意思。第4题中的句子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三、1.宋 杨万里 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天真可爱的儿童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绝不随波逐流 刚毅

3.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四、(一)1.孟浩然 三月 孤帆 长江 2.D B C A

(二)1.具有不与桃李争高低,不同流合污的清高品格。 2.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不向世俗献媚的思想感情。

3.都是借梅花抒怀写志,表露自己的胸怀,展现自己的节操与抱负。

参考译文:《白梅》:白梅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

《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三)1.A 2.D 3.D 4.B

参考译文:昨晚狂风大作,雨却稀疏,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消尽。我询问起卷帘的侍女,窗外的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看,回道:海棠花依然盛开。”我听后嗔叹道:“知道吗?这个季节应该是绿叶繁盛,红花稀疏。”

(四)1.柴 走近 伤 捧起 2.(1)仔细一看,原来是只野鸭。 (2)农妇不忍心把鸭子卖了。 3.C 4.好心会有好报的。

参考译文:以前皖南有一个农妇,在河边拾柴,隐隐约约听到了鸟的叫声,好像在哀鸣,仔细一看,原来是只野鸭。农妇走近它,看见它的两个翅膀上血迹斑斑,怀疑是受伤了。农妇捧着野鸭回家,给野鸭治疗了十天,其伤口慢慢痊愈。(鸭)临行之时,频频点头,好像是在感谢。过了一个多月,有数十只野鸭来到了农妇的园中栖息,并且每天产很多的蛋。农妇不忍心把蛋拿去卖,就孵化了它们,孵出的小鸭成群。到了第二年,农妇家渐渐富裕起来了,大概是受伤的野鸭的报答。

(五)1.凭借。 从。 2.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3.只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难事也能变易事。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立定志向、刻苦学习才能学有所成。

参考译文:蜀地偏远的地方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另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着什么去?”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碗就够了。”富和尚说:“我多年来想要雇艘船南下,到现在还没去成,你凭借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