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坛乱象:互为关照互相吹捧,是“知音见采”还是“官官相护”?

 伟天英 2019-07-18

书法艺术精英化的致命危险在于,容易刚愎自用的沉浸在狭碍的自我罗织的幻境之中,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评就怎么评,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甚至可以割裂历史与传统,无视于大众观点,更有甚者,互为关照,相互吹捧,似为“知音见采”,实则“官官相护”,缔结为一个互惠共赢的“利益集团”。

不排除曲高和寡,但书法艺术不是“哥德巴赫猜想”,它本身就是一种视觉艺术,不是纯理恬,至少理性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之上。所以,任你把理论解构的再深再就,把书法审美阐述得再妙再玄,也无法回避大众的“眼睛”。

书坛乱象:互为关照互相吹捧,是“知音见采”还是“官官相护”?

传统书法

丑与美,拙与妍,书法的主流大众心里自会有一杆秤。因此,抱庸认为,“现代书法”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学风”,一个是“人品”

丑书、吼书、射书、乱书,方今之时可谓家喻户晓,各位掌门人尽皆书界大佬,在书法圈的地位举足轻重,也因此更让大从对书法产生质疑,究竟是大众书法欣赏的眼光太Low,还是专家太“作”,三言两语还真难说得清楚。先看看今日书坛列位大师对“丑吼射乱”书法作何评论的。

书坛乱象:互为关照互相吹捧,是“知音见采”还是“官官相护”?

现代书法

(一)关于丑书大师沃兴华

书法同仁评价:沃兴华作品无论从筆法,章法看都很美,线条很有质感!也有人评价沃兴华的字天真烂漫,不拘一格,返璞归真之美。

书法家曾翔评沃兴华书法:①沃兴华先生是这个时代可能最有价值的一个先生。这个人在这个时代就是一个伟大的贡献,我觉得他就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②现在很多人都在评价他写的好不好,我觉得这不是好不好的问题,他的意义不在好与不好,他的意义在于他对这个时代有巨大的贡献。③我们不能检验他这个写的离谱,离古人很远,跟这有关系吗?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他恰恰在这样一个时代有这样的思想,和我们整个的这样一个生存环境和展示环境,关注在最重要的一个位置。④书法到今天这个节点上,沃兴华做了一件伟大的工作,就是勇于开拓,要载入史册的这样一个人物。

书坛乱象:互为关照互相吹捧,是“知音见采”还是“官官相护”?

沃兴华作品

(二)关于吼书大师曾翔

某书法评论家评曾翔:他的艺术越走越宽泛、越活泼。

著名画家魏广君评价曾翔:“曾翔的本色作品是用笔豪放、硬朗的一路。眸之于其作品、随神思其游走,你又会透过他画面所图之景,所抒之意,感触到他‘泉石膏肓,烟霞固疾’的心性。咀嚼这些作品,就感到其有高致于林泉间的心境。他以坦白清廓的内心世界,所焕发出的高旷情怀,也当是出乎吾楚人之本性”。

国家画院副院长曾来德评价曾翔:今天我们不能给曾翔下结论,他是对还是错,是美还是丑,但是我觉得曾翔的探索应该是有意义的。

书坛乱象:互为关照互相吹捧,是“知音见采”还是“官官相护”?

曾翔作品

(三)关于射书大师邵岩

张铁林评价邵岩书法:笔法劲道有创意,打破了传统书法的格局。对于自视甚高的张铁林老师来说,这个评价是相当之高的。

著名美术批评家、美术理论家刘骁纯评价邵岩书法:20余年历经数变,万变所不离者是线——迅雷闪电的线,瞬间爆发的线,笔断意连、首尾相顾、绵延相续、自在延伸、一挥而就的线。落笔如出拳,射墨如运剑。

书坛乱象:互为关照互相吹捧,是“知音见采”还是“官官相护”?

邵岩作品

(四)关于乱书大师王冬龄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评价王冬龄:他的巨幅狂草,已经超越了书斋的极限,笔墨完全被精神化,精神从具体的书写中抽象出来,它们带来的视觉体验,已经不是观看,而是体验到了一种情境,一种情怀。这种情境是他沉思的精神和逍遥的逸兴合为一体创造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他的书法既是书也非书,更是超书,进入了超越具体点画而与伟大的经典文脉相承的精神境界。

著名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高士明评价王冬龄:王冬龄先生从原本安之若素的书法艺术的书写状态中出走,积极应对公共空间与展示制度的挑战,进入与整个现代艺术史和当代艺术实践的艰难对话之中。他以书法入得当代艺术的门庭,且在其中有所贡献,开拓了书法的当代视野。可以说,王冬龄的作品,在当代艺术实践中别开生面,不但为西方博物馆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增添了书法这一篇章,也为全球性的书法史写作增添了新的一页。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 美术学博士生导师王伯敏评价王冬龄:王冬龄的书法,其“后劲”确是愈来愈大。王冬龄书法,特别是巨幅书,一大器,一大势,整体而论有神韵,书法家能有如此的书法,诚如佛家所云:“善哉!善哉”。王教授对冬龄书法的膜拜之情以溢于言表,这个同行很给力。

书坛乱象:互为关照互相吹捧,是“知音见采”还是“官官相护”?

邵岩书法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对王冬龄的评价是高屋建瓴形式的,他从历史的纵向与国际的横向两个维度大加赞赏: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位成就卓越的书法大家。他经历了现代中国所经历的精神和思想的巨大变化,对书法艺术在社会与文化变革中的升沉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感受到西方艺术与中国书法之间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对立,在当代艺术的背景下,重建书法的价值,近年来在形式和艺术性上渐臻于“人书俱老”的佳境

书坛乱象:互为关照互相吹捧,是“知音见采”还是“官官相护”?

王冬龄作品

多是不吝赞美之辞啊。所以不管大众怎么叱唬、怎么批判,人家该红还是红,该吃香仍旧吃香,他们仍然行走在书法的艺术殿堂,前呼后拥,桃李满天下。但是上述种种,至少反映了一个深刻现实:现在的书法艺术都高明到老百姓不服气的地步了

抱庸看来,所谓的“现代书法”,大多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艺术,偷换概念,搞乱世听,无非是以“强盗思维”与“强盗逻辑”,去营销其“另类书法艺术”,不惜巅覆书法传统正脉,瓦解传统书法艺术体系。王冬龄“书法按照古人去写肯定上不了国展”的观点,还不够深刻露骨吗?

学术分歧的背后是书法认知的不同,关键问题“丑吼射乱”究竟是学术问题,还是压根就是荒诞的“伪命题”。他们的敬业与执着勿庸置疑,他们的勇气与信念不容抹煞。在大众眼里,他们一个个的都是跳梁小丑,在历史的车轮下,他们或许是时代艺术的探索者。但无论作何评价,他们不可能撬动传统书法的艺术体系,一切悖离于民心的艺术,注定没有前途

书坛乱象:互为关照互相吹捧,是“知音见采”还是“官官相护”?

现代书法

抱庸浅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