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精英化的致命危险在于,容易刚愎自用的沉浸在狭碍的自我罗织的幻境之中,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评就怎么评,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甚至可以割裂历史与传统,无视于大众观点,更有甚者,互为关照,相互吹捧,似为“知音见采”,实则“官官相护”,缔结为一个互惠共赢的“利益集团”。 不排除曲高和寡,但书法艺术不是“哥德巴赫猜想”,它本身就是一种视觉艺术,不是纯理恬,至少理性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之上。所以,任你把理论解构的再深再就,把书法审美阐述得再妙再玄,也无法回避大众的“眼睛”。 传统书法 丑与美,拙与妍,书法的主流大众心里自会有一杆秤。因此,抱庸认为,“现代书法”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学风”,一个是“人品”。 丑书、吼书、射书、乱书,方今之时可谓家喻户晓,各位掌门人尽皆书界大佬,在书法圈的地位举足轻重,也因此更让大从对书法产生质疑,究竟是大众书法欣赏的眼光太Low,还是专家太“作”,三言两语还真难说得清楚。先看看今日书坛列位大师对“丑吼射乱”书法作何评论的。 现代书法 (一)关于丑书大师沃兴华书法同仁评价:沃兴华作品无论从筆法,章法看都很美,线条很有质感!也有人评价沃兴华的字天真烂漫,不拘一格,返璞归真之美。
沃兴华作品 (二)关于吼书大师曾翔
国家画院副院长曾来德评价曾翔:今天我们不能给曾翔下结论,他是对还是错,是美还是丑,但是我觉得曾翔的探索应该是有意义的。 曾翔作品 (三)关于射书大师邵岩张铁林评价邵岩书法:笔法劲道有创意,打破了传统书法的格局。对于自视甚高的张铁林老师来说,这个评价是相当之高的。
邵岩作品 (四)关于乱书大师王冬龄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 美术学博士生导师王伯敏评价王冬龄:王冬龄的书法,其“后劲”确是愈来愈大。王冬龄书法,特别是巨幅书,一大器,一大势,整体而论有神韵,书法家能有如此的书法,诚如佛家所云:“善哉!善哉”。王教授对冬龄书法的膜拜之情以溢于言表,这个同行很给力。 邵岩书法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对王冬龄的评价是高屋建瓴形式的,他从历史的纵向与国际的横向两个维度大加赞赏: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位成就卓越的书法大家。他经历了现代中国所经历的精神和思想的巨大变化,对书法艺术在社会与文化变革中的升沉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感受到西方艺术与中国书法之间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对立,在当代艺术的背景下,重建书法的价值,近年来在形式和艺术性上渐臻于“人书俱老”的佳境。 王冬龄作品 多是不吝赞美之辞啊。所以不管大众怎么叱唬、怎么批判,人家该红还是红,该吃香仍旧吃香,他们仍然行走在书法的艺术殿堂,前呼后拥,桃李满天下。但是上述种种,至少反映了一个深刻现实:现在的书法艺术都高明到老百姓不服气的地步了。 抱庸看来,所谓的“现代书法”,大多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艺术,偷换概念,搞乱世听,无非是以“强盗思维”与“强盗逻辑”,去营销其“另类书法艺术”,不惜巅覆书法传统正脉,瓦解传统书法艺术体系。王冬龄“书法按照古人去写肯定上不了国展”的观点,还不够深刻露骨吗? 学术分歧的背后是书法认知的不同,关键问题“丑吼射乱”究竟是学术问题,还是压根就是荒诞的“伪命题”。他们的敬业与执着勿庸置疑,他们的勇气与信念不容抹煞。在大众眼里,他们一个个的都是跳梁小丑,在历史的车轮下,他们或许是时代艺术的探索者。但无论作何评价,他们不可能撬动传统书法的艺术体系,一切悖离于民心的艺术,注定没有前途。 现代书法 抱庸浅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