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残志不残,诗神佑红颜

 lm70cc 2019-07-18

——陈章诗话系列之九

沧海依然明月初,千年痼疾可堪祛。承平更怕无穷劫,负尽先驱绝命书。

以上一首 步定庵韵《己亥杂诗》,掷地作金石声。谁料竟出自浙江余姚女诗人张海燕手笔,真是愧煞须眉!

下面是她一首《丙戌杂诗》:

难去心中一点真,忍教百病更缠身。濡毫已尽千行泪,举目能逢几个亲。

临水楼台多附势,得时鸡犬自封神。 世情漫道寒如许,犹有吟边送炭人。

海燕有诗词数以千计,著名诗人熊盛元赞其作品“或自抒胸臆,或直面人生,而皆尽洗铅华,惟求真朴,一空依傍,蹊径别开。然此高远之境,非仅凭灵气,亦须多读古人之书,常与师友交流,切磋琢磨,商量培养,方能日趋邃密深沉也。……如《落红》云:‘同根骨肉自相依,无奈风来东复西。皆爱钢筋混凝土,落红何处化春泥’,末句反定庵‘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之意,不惟自怜身世,更对当下乡村城镇化建设中之强拆现状,深怀忧虑。以‘钢筋混凝土’入诗,拓前人未有之境,刺而能婉,得风人之旨,新创而犹具传统之美,此最难能可贵者也。”

认识张海燕,源于2016年初,家居陆丰市碣石镇的陆丰诗社前社长洪平先生逝世,在诸多挽联中,我发现一副“浙江张海燕敬挽”的佳联:“雁字难传,三千里外无声泪;天公不佑,十六年间送炭人”。于是向洪平先生的至交张麟兄了解本事。原来,洪平社长得知浙江余姚有位女诗人多年患病,生活困难,连续16年给予资助。直到临终前,还嘱咐张麟给她汇去一千元。而我与洪平先生交往多年,始终不知他多年资助一位素未谋面的困难诗友这一善事。行善不为人知,方为至善;听了张麟兄介绍,我对洪平先生肃然起敬。

海燕10岁得肝病,15岁病情加重,接着陆陆续续又得多种顽疾,辍学,彻底失去劳动能力,一直吃药至今。单身一人,住在五十年代的老房子,靠低保和师友赠助过活。她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浙江诗联》编委。已发表诗词联1300多首(副)。获2010年谭克平《当代诗词》佳作奖、中镇诗社第三届“足荣杯”(丁酉)年度好诗词奖,著有《味远吟存》(与诗友合集)《三味子诗词选》。其诗艺足与周燕婷,尽心,孟依依等一流诗人比肩。本文曾几处提到其诗,这里再列一些。

一,     题《清明上河图》

清明一幅上河图,写尽繁华宋帝都。九百年来谁解读,繁华背后又何如?

诗人慧眼,力透纸背,至于“繁华背后”,是否仅指清明上河图?这就见仁见智了。

二,     惊蛰六日即感

破絮卖三床,假钞收一张,襟怀原坦白,时刻未提防。

十亿岂穷我,丝毫休骂娘。空前乱真术,不可不珍藏。

1,一介贫困草民,收到一张假钞,居然还那么心平气和!这涵养就不简单。2,能想到中国之大,人间犹有穷于我。3,更别有心思想到“这假币制作水平高”!4,还想当珍品收藏……写到这,笔者只想停笔告诉作者,是否还应从法律层面考虑:公民收到假币,该交银行处理?

三,   和惠熙先生《落花》韵(十首之一)

日又西沉水又东,且看万类尽匆匆。临窗谁奏声声慢,堕地空怜点点红。

奈尔断肠连夜雨,随他吹梦五更风。风风雨雨今犹古,知否人间未大同?

句句紧扣落花,最后竟跨越古今,傍上共产主义!(人间大同)丝毫不显牵强。

四,   和惠熙先生《落花》韵(十首之二)                             

岂同莠草一般齐,看竹到门谁与题。自有风姿清似玉,并无骚客醉如泥。

移来纸上香依旧,飘落阶前心未低。除却孤山皆不是,更从何处作贤妻。

此诗置诸“大观园”内,毫不逊色。孤山林和靖梅妻鹤子,诗人因病未嫁,末联给人某种联想,余味无穷。在她的诗集中,清新雅致,寄托高远的作品不胜枚举。

海燕曾向诗友“衔远庐主人”洪君默下战书以“六鱼”韵对和七律,一直和到第十二首才叫停。君默先生有一联是:“莫嗔士子也磨剑,哪怕佳人下战书。”海燕有五联是:  “礼佛皆知三宝殿,倡廉谁上万言书。”“漫向台前听假唱,应从腕底练真书。”“欲谙世事须看戏,怕识人情乐抱书。”“篱落萧萧一秋草,邮筒绻绻几封书。”“易吟白雪三千句,难懂红尘一部书。”从以上五联,可见其诗艺一斑。

我和乡贤陈少平读了她的诗,尝叹:她初中肄业,病困一隅,哪来如此诗才?

因有“诗和远方”支撑,张海燕这几十年过得十分充实,全国不少知名诗人和诗词楹联学会均与她有联系,帮她寻医找药、解决经济困难。另收到师友赠诗和诗上百首,难以一一罗列,这里且选两首。

陆丰陈少平《浙江张海燕惠诗阅而答之》:

江浙诗媛古有之,敢从炼意辟新题。穿梭万顷暴风雨,翻见当年高尔基。

该诗蕴高尔基名诗《海燕》洋典赠海燕,别出机杼,令人击节。

广东苏俊《金缕曲·岁暮天寒,怀余姚张海燕》

一夜埋天地。莽苍苍,乱花吹白,峭寒如水。镇日幽栖凝盼处,不见飞鸿爪趾。更冻结、红笺小字。憔悴北窗谁是伴?想吟魂冷曳残灯里。愁入骨,避何计?

多情却恼无情世。算纷纷,朱门酒肉,古今同例。我亦江湖霜后鴈,渺渺予怀难寄。料此夕、相望万里。好向梅边深下拜,尽凄凉肯信东风死。还又问,雪晴未?

熊盛元先生评曰:“蓄愤弥天,埋忧无地。一结暗用易安句,以慰海燕,堪称浙东才女知己矣。换头乃一篇之警策,写尽古今才人共同遭际,能不为之一恸乎!”

读罢苏词熊评,令人感叹:“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

【诗评万象】编辑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