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句温柔的口头禅居然逼迫孩子失学两年,99%的妈妈经常说!

 ThinkfunQd 2019-07-19

前两天,一位妈妈带着她三年级的儿子大老远来看金妈,还好心好意地给我带了特产,可是这么高兴的事情,金妈不但没有感谢人家,还劈头盖脸地把这位妈妈说了一顿。

怎么回事呢?金妈跟大伙唠叨唠叨原因,你们看看我做的有没有道理。(详听语音)

这位妈妈带着孩子进门后,金妈问了孩子四个问题,可都没等孩子张嘴,妈妈就替孩子回答了。这件事本来就让金妈压着火呢,碍于初次见面不好意思发作。

紧接着,不多会儿的时间里,这位妈妈又说了下面四句话,金妈实在受不了了。

“给妈妈脱掉外衣。”

“给妈妈坐好。”

“给妈妈喝水。”

“儿子,别动来动去,给妈妈听话。”

毫不夸张地讲,这位妈妈说这四句话的时候,脸上一副乞求、爱怜、无助的表情。

当她说到第四个“给妈妈……”的时候,金妈受不了了,问她:“你平常就是这么跟儿子说话的?”

她一脸茫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三年级的儿子似乎听明白了:

“对,刚才我妈妈还说了‘给妈妈吃药’。我妈妈让我做什么都会说给妈妈吃,给妈妈喝,最重要的是我妈妈老跟我说,给妈妈做作业,给妈妈学习好一点,别给妈妈让老师怎么样怎么样……”

这个世界上最温柔的口头禅恐怕就是这句“给妈妈……”。

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对这位妈妈的批评,金妈觉察到三年级儿子的眼光由平静变得无助,再变得有一丝愤怒,于是金妈问:“孩子,此时此刻你什么心情?如果妈妈在你十八岁、二十岁的时候,仍然跟你说‘给妈妈……’,你会怎么想?”

孩子回答:“我觉得好像没有我。”

为什么这句口头禅虽然温柔但是却非常犀利,是一把足以挫伤孩子自尊、自信和自我责任感的利器呢?孩子的回答其实已经告诉我们了。

妈妈完全无意识所说出来的这些话,背后实际上是常年形成的一种习惯,为什么会有这种习惯?

●孩子小的时候很弱,什么东西都需要我们照顾,我们跟孩子形成了母子情深的关系。

●妈妈和孩子之间没有任何边界,因为我们爱孩子爱到已经不知道该怎么爱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

那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

第一,导致孩子没有自我意识。“给妈妈……”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我”的概念,似乎他做什么都是为爸爸妈妈。

第二,导致孩子没有自我的责任感。一个没有自我意识的人没办法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为我负什么责任,我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第三,被洗脑、被催眠了。当出现严重矛盾的时候,孩子会因为妈妈的表情和背后对孩子那一份怜惜而不忍心拒绝妈妈的“好意”,于是顺水推舟。

还有一部分孩子,明知道妈妈的要求是过分的,甚至能够觉察出妈妈背后的那些小心思,但是因为孩子太弱了、太感谢妈妈了,所以没有抗争的勇气。

这就是我们说的被洗脑、被催眠了。世界上第一大催眠高手就是妈妈,而她用的语言就是妈妈语——“给妈妈……”。

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这位母亲已经品尝到这样做的恶果了,她的大儿子两年没有上学,一个曾经在重点学校重点班的非常聪明的孩子,如今跟爸爸妈妈大打出手,把自己锁在家里两年不出门。

本来她的大儿子也到了北京,但是金妈没有见到,因为孩子跟妈妈生气了。

当三年级的小儿子告诉我,妈妈也是这样跟哥哥说话的时候,金妈更加愤怒了,要知道她的大儿子已经是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了。

这位妈妈很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金妈特别感谢这位妈妈说实话,她那么信任我,面对金妈的挑衅和对客人的不礼貌,不但丝毫没有生气,走的时候仍然紧紧地拥抱我。

可能,她也觉察出自己确实有一些东西需要去反思,那么我们帮这位妈妈进行一个深度解读:她为什么会这样跟孩子沟通呢?她说这个话的背后有什么样的心思和想法呢?

第一,这个妈妈自己没有长大,她没有跟童年“断乳”。

第二,妈妈感觉自己很弱,很无助,她特别希望两个强大的男孩能够保护她。

第三,她不知道怎么样能让孩子听她的话。于是就用“妈妈”的词汇,用母子间的感情讨好孩子,同时也是控制孩子,以达到让孩子听话、顺从、不给自己惹事、走正路的目的。

凡是有类似的口头禅的妈妈该怎么办呢?金妈有几个建议:

第一,随时觉察、盘点自己经常跟孩子用的语言模式,如果实在觉察不了,就问问孩子:妈妈经常跟你说哪几句话,请帮妈妈记下来。

不管是消极的指责,还是温柔的杀手锏,这些语言背后都有妈妈们需要觉察的动机。

第二,认真分析自己跟原生家庭的关系,回忆童年的喜怒哀乐。要问自己:

我长大了吗?我哪里长大了?我哪里没有长大?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我对这个世界还有多少需要,多少恐惧?我对孩子真实的起心动念是无条件的爱他,还是希望用一些看不见的目的去绑架他?

第三,妈妈们要学会独立,别太在意孩子,虽然我们的身份是妈妈,但不等于我们此生只有这一个责任和使命。

我们首先是自己,为了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学会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做独立的我,而不只是某人的妈妈。

所谓独立的自己就是我有我的梦想,我有我自身的价值,我跟孩子是有边界的。

图片来源网络

宗爸经常说一句话:我们没有的,给不了别人。

一个善于讨好、依附或者用催泪弹来控制孩子的母亲,内心往往住着一个没长大的、恐惧的小孩。那么我们重要的任务就是先养大内心的小孩,然后才有可能做好我们孩子的爸爸妈妈。

这就是我跟那个妈妈发生的一段小故事,金妈做的不一定都对,只想以这样的例子提醒家人们:

觉察我们的起心动念,这个世界上没有偶然,所有偶然的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口误,背后都有我们的喜怒哀乐,都有我们的情绪情感以及藏在情绪情感背后的真实想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