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问题:“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这首七绝好在哪里?有人说王维喜欢偷人诗句,这两句诗也是偷来的吗? 首先,这首诗不是七绝,而是七律,绝句是四句的诗,八句七言的近体诗叫做七律。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这首诗最令人称道的诗颔联两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后人对于“漠漠、阴阴”两处叠字的用法多有评价。 至于偷人诗句,似乎也不太准确,因为古人诗词中常见化用、借用的手法,毕竟古人作诗和今天的写论文不一样。 一、王右丞好取人诗?宋朝阮阅《诗话总龟》说王维这两句诗借用李嘉祐的警句:
阮阅说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都不是自己的原创。又说到宋僧惠崇的诗句“河分岗势断,春入烧痕青“也是唐朝人的句子。 阮阅还把诗圣杜甫拉了进来,说杜甫可不是偷窃别人诗句的人。只不过有的人读书太多,作诗的时候忘记了,就不自觉的把前人的使用用在了自己的诗中。 关于这种现象 唐代皎然《诗式》“三偷”之说。皎然以为 :‘偷语最为钝贼’,‘偷意,事虽可罔,情不可原’,不过‘偷势,才巧意精,若无朕迹’。 二、王维加上“漠漠、阴阴”的妙处1、叶梦得《石林诗话》
叶梦得说,“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为李嘉祐诗,但是王维加了两个叠字,是“点化,以自见其妙”,有点石成金的妙处。
叶梦得还评价说,李嘉祐原来的十个字只是咏景而已,人人可为。 王维的手法可以和杜甫、王安石、苏轼的几句诗比较一下,即可知道这些高手用叠字的妙处。 2、明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是个人就能够写出来,但是加上“漠漠”、“阴阴”四字,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了。 3、 叶炜《煮药漫抄》 叶炜字松石,号梦鸥,浙江嘉兴人。曾受日本文部省之聘,1874年(同治十三年)出任东京外国语学校(今东京外国语大学)汉语科教授,是最早的一个在日讲学的中国人。他在《煮药漫抄》中把这两句和陆游诗做了比较
叶炜分析道,七言诗去掉前两个叠字改为五言,无论作者如何工整精切,都会缺少动荡之气,生趣神韵都会逊色, 王维若去“漠漠、阴阴”两处叠字 ,“便不成语”。王维的以五言律诗见长, 七律很少。但这首诗还是写成七律,可见王维自己也认为这两个叠字自有其妙处。 三、诗分唐宋清朝陆以《冷庐杂识》关于这两句诗的评价值得注意,他说:
陆以认为从几两句诗可见唐诗与宋诗的区别。王安石这两句听起来有些费解,原因是”抟黍“搞不懂啥意思,”舂锄“是舂米的锄头?其实不是。 《苕溪渔隐丛话》解释道:
原来抟黍是黄鹂,舂锄是白鹭。陆以认为的唐宋之别,是指宋人喜欢用代字,而唐朝人就很少有这个毛病。例如白居易作诗恨不能老妪能解,当然不用这些令人费解的词语了。 结束语宋马端临撰《文献通考》:
唐人李肇记得李嘉祐集中有“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的诗句,便讥笑王维“好取人文章嘉句”,马端临说,我怎么在嘉祐集中没有看到这两句呢? 明人胡应麟为王维辩解,王维比李嘉祐年龄大呀,你怎么不说李嘉祐偷王维的诗呢:
至于谁偷谁咱们不管,单就这两句诗来说,您觉得加上叠字好呢?还是不加叠字好呢?
@老街味道 观唐习律16 最重要的一个面试被孟浩然搞砸了 他究竟错在了哪里? 史书记载上官婉儿遭受武则天黥刑 根据野史传说其中原因难以启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