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人人皆知, 表面上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一路斗妖降魔,取得真经终成正果的故事。但细品味,会发现《西游记》不是一本简单的书,它其实更多讲的是“性命双修”,即我们人生的修行。且在开篇第一回,即把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个明确的定位。 ![]() 首先,《西游记》的开篇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很明白告诉大家:《西游记》到底是什么样的书,想给我们讲的是什么事情?
最重要的是后面两句话“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造化会元”在人的身上体现得最为完善,尤其中国人。 古往今来,我们祖先把人的位置定位得非常高,这与其他国家、民族把自己的人格不断贬低、要拜倒在天地万物之下,完全不同。我们的祖先把对人的定位,是和天地是一致的。所以,中国人会谈到“天人合一”,会谈到“天、地、人三种境界”,会讲“人定胜天”。 这一切,在《西游记》开篇第一回的诗中很真实地体现出来了。因为“欲知造化会元功”,其实人是天地之中孕育造化出来的神奇产物,所以整个《西游记》开篇把我们人和天地之间做了一个明确的定位。 开篇之后,有一段话,“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即描述人与万物、天地的关系。但是作为一个人,他真的具有如此能力吗?文中是如何表达的呢? 接下来讲山顶上有一灵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 这描述石猴子刚出生的情景,这里面蕴藏几个喻义:首先石猴子为什么在山顶上?为什么在山顶上才能孕育生命呢?既天生万物,那么万物都在其眷顾之下,为什么只有这块石头才能得到眷顾、孕育仙胎呢? 另,开篇诗的最后两句: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值得注意。 这段话告诉大家:你孕育灵性的重点场所,首先,是以你的身体为道场进行修行的,所以,我经常说“身体是心灵的道场”,你的身体,你的肉身,就是你生命中神灵的庙宇,在过程中,你供养的是你的天地之根,即你的灵根。那么,你的灵根又在哪里? 还有,石猴子出世后快快乐乐,欢天喜地,没有忧愁,但是什么时候猴子感觉到忧愁了呢?他进入水帘洞之后,有一天,他突然跟身边的猴子们说,咱们现在日子过得好快活,但有一天我们会老、会死啊!这时候,猴子感到了深深的恐惧。 ![]() 这段话特别有意思,一个很形象的前后对比,一个天真活泼的快乐石猴,由原来的山中无岁月,到突然悲伤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石猴开始思考“我该如何长生不老”?所以他远赴南赡部洲拜师去找须菩提祖师,拜师学艺的这个位置在哪里?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这个地方,又隐喻指我们人身上哪个位置呢? 还有,人是万物的灵长,这天生的灵性,是与生俱来的吗?是否能一生拥有呢?让我们下回再来分解 《西游记》这部经典,每个人都应认真体味,找回我们自己的本真和自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