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渚古城|5000年前的一线城市概览

 木头1018 2019-07-19

备选标题:

良渚古城|5000年前的良渚是什么样子?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顺利入围《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处,登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

像这样的好事,多多益善!

良渚古城从发掘到申遗成功耗时将近80年,一路走来,艰辛异常,而距离全面出世仍然需要不少时间。

从1936年首次发现良渚黑陶,1959年夏鼐[nài]提出“良渚文化”的命名,再到2007年古城墙的发掘,良渚古城的真实面目一点点为人所知。

此次入围《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终于有机会展示它独有的远古风貌,也为我们追溯历史提供了真实的凭据。

更为关键的是,良渚古城的出现将重新书写中国历史的脉络,这座距今5300-4300年的古城,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古老中国的深刻底蕴。

良渚古城是一个存在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早期国家形态:当时人已经开始种植水稻、存在社会分化、拥有统一的信仰体系,以及具有设计规划城市的能力。

仅以良渚古城而言,它已经拥有完善的城墙体系、发达的堤坝和水利设施,遗址中还有大量贵族、平民的墓葬,主城区还矗立着庞大的建筑基址。

目前发掘的良渚古城遗址由瑶山片区、城址片区、谷口高坝片区和平原低坝—山前长堤片区四部分组成,遗址内拥有诸多土质建筑,大小不一的宫殿设计,生动再现了早期城市规划的特色和社会等级制度内涵,将早期城市文明展露于世。

历经多年发掘,良渚古城遗址的外貌逐渐为人所知:631公顷的城址,这个面积相当于8.8个故宫。城区由宫殿区、内城、外城组成,规模宏大。

这种三重向心式结构也是后世王朝都城设计的典范,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多与此类似。

以莫角山宫殿区为例,其地势高敞,包括莫角山台地、南侧的皇坟山台地、池中寺台地,莫角山台地位于城址中央偏西,呈矩形覆斗状,莫角山台地上建有大莫角山、小莫角山、五桂山三座独立的宫殿台基。

在莫角山台地东侧还有大约2.6万斤碳化稻谷的堆积,这个可以用于碳14测年。除此之外,古城发掘的大量良渚文化陶片也可以用于精确测年,证实良渚古城的真实性。

通过古城遗址可看出,其中的宫殿区呈矩形,东西约670米长,南北约450米宽,最高处1.2米,土层厚达10米。

宫殿区有3个土墩,西北为小莫角山,东西100米,南北60米,相对高度5米;东北为大莫角山,东西180米,南北110米,相对高度为6米;西南的乌龟山状若龟背,东西80米,南北60米,相对高度约8米。

作为一个人工台地,莫角山宫殿区工程近似于埃及的大金字塔。

莫角山南部有一个大型沙土广场,占地面积达7万平方米,是当时土制夯筑的典范,一层沙一层泥土交错设计,质地坚硬,留存至今。

沙土广场东部和南部还有房屋台基,面积在200-500平方米之间。

目前发现的良渚古城总土方超过1100万立方米,如此浩大的工程不是原始社会初级阶段那种血缘部落能够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高度集权的文明体系,经过精心规划、统筹设计、长期建设才能完成。

如果以开采、运输和施工1立方米的土石1人/天计算,完成这个工程需要3300万人;如果每天出工10000人,每年投入30万人,整个工程持续时间超过10年。

能调动如此规模的施工队伍,还要负责调配,提供工具、饮食等保障措施,这必须要一个高度权威的社会管理机构,由此可见,良渚文明的先进程度。

这就是早期国际一线城市的魅力体现。

良渚古城作为当时的中心,其辐射范围广泛,今天的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嘉兴、湖州等地都属于良渚文化圈。

除了古城遗址,良渚古城还有一个相当发达的水利系统。这个水利系统位于古城的北面和西面,由11条堤坝组成,沟通良渚古城的8个城门,连通内外水系。

这种水利设计,除了维持水上交通,还能实施季节性调配,其复杂程度,放眼当时,应该是绝无仅有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