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部电影让太多的父母产生共鸣,你也在经历这样一场择校大战吗?

 朝华读书 2019-07-19

起 跑 线

作者:朝华浅爱

择校大战全面打响

孩子的比赛,父母的战场

电 影 简 介

拉吉开了一家巴特拉时尚工作室,经营服装生意,在当地小有名气。他和妻子米塔两人有个可爱的女儿,叫皮娅。米塔对女儿的教育非常非常上心,希望一切都给她最好的。

为了女儿能够上一所好的学校,他们买了昂贵的学区房,试图挤进富人的行列;凌晨在学校排队领报名表,找入学顾问,找朋友写介绍信,甚至想贿赂女校长;经历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准备工作之后,女儿还是没有被几所好的学校录取。

了解到学校有25%的名额给贫困生,他们决定去申请,通过卖茶水的中间人上交了材料。当夫妻俩暗自高兴时,电视新闻上的报道出了一则新闻——富人通过造假、用贫困生名额入学的事被曝光,女校长决定严查,派老师对每一个申请人的家庭进行摸底,如果遇到假冒的,立刻取消资格。

看到新闻,他们快崩溃了。无奈他们只好在贫民窟租了房子 。

习惯了富人的生活,这段时间的日子他们苦不堪言。好在他们和希亚姆一家成了好友,希亚姆的儿子也在申请贫困生名额。希亚姆带着拉吉去挤最早班的公交车,带着他去饼干厂干活;希亚姆的媳妇带着米塔去打水,和泼妇作斗争……

考察的老师来了两次,最终拉吉获得了入学的资格,但是被告知要准备2.4万卢比——是以后的课外活动费用。晚上,拉吉偷偷拿着银行卡去自动提款机取钱,被希亚姆发现。希亚姆以为拉吉要偷银行的钱,赶紧把他拉走。在路上,希亚姆不惜自己被撞伤,换来了两万多的赔偿,他把这些钱给了拉吉。

录取工作开始了,校长亲自抽签,拉吉的女儿被抽中,但希亚姆的儿子没有。拉吉和米塔心里很内疚,觉得是自己偷走了贫民区里其他人的机会。

他们去了公立学校,捐了很多钱给学校,用于改造学校。希亚姆的儿子在这所学校里,看到儿子新发的课本,希亚姆非常的高兴。在校长那里,他问到捐赠人的住址,于是登门去感谢。

得知真相后的希拉姆很生气,要去校长那里揭发。在学校里,希亚姆遇到了拉吉的女儿,他的心一下软了。看到这一幕拉吉下定决心,跟校长坦白。他要求校长让希亚姆的儿子入学,但是受到了校长的拒绝。

在开学典礼上,拉吉当着所有家长的面,告诉大家真相。他认为,那些贫民区的孩子一样可以很优秀,而在这所学校,教育成了一门生意,他不认为这样的学校会教好女儿。

米塔决定让女儿去公立学校读书,为能有这样的丈夫而骄傲!

《起跑线》是一部家庭喜剧电影,2017年5月19日在印度上映,2018年4月4日在中国上映,很多人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共鸣。

现在正值七月炎夏,在学校门口常看到很多进进出出的家长,小学的入学报名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说是战场一点也不为过。

我想起当年为孩子报名的场景,半夜排起长长的队,派出所户籍室挤满了办证的人,领取预防针证明用了一整天的时间……相信这些绝大部分父母都经历过。

很多父母都处于一个焦灼状态,为了孩子能顺利进入一个好的小学,提前好几年就开始做准备——买学区房、走后门、办理各种证件……挤破了头也要进好学校。

我们常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当前教育竞争愈发低龄化,人们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危机意识。唯恐落后他人的心态在群体中酝酿发酵后,形成了“一步落后,就步步落后”的怪圈——孩子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成长的不可逆转加重了父母们的焦虑。

孔子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个人学会仁义礼智信,就是学会爱和尊重。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不是用来谋生的手段, 教育本身就是生活, 或者说我们的一生就是认知的过程。

好的教育不是给孩子报个昂贵的培训班,买个几百万的学区房,或者把孩子送进名校就能够实现的。

如果你认为这些物质条件就是孩子的“起跑线”,那你从一开始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教育拼的不是物质,拼的是父母的见识。

教育是父母对孩子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过程,想要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要先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引领。

唯有自己努力了,获得更多的提升,才能更好的教导孩子提升自己的眼界、学识和文化修养。

“起跑线”其实是你自己,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经典语录

如果我连一个好人都做不好,又如何做个好父亲?

教育已经失去了它的本质,而沦为了一桩生意。

生命只有一次,可我有百种渴望,我要将它一一实现。

我爱看电影|影中观人生

给你不一样的电影视角

共同享受视觉盛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