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食千家邑 同游三月时

 文山书院 2019-07-19

                                                刘正平/文        

       冯康侯甲骨文五言联,见于2013年7月富得拍卖行有限公司第112期拍卖会中国书画专场。

      题款:又同先生属商卜文字,即请正𢯲,二十九年五月康侯时同寓濠江。

      冯康侯甲骨文五言联当释为“有食千年邑;同游三月时”,但有几个问题:

       一是上联“有食千年邑”说不通。当作“有食千家邑”。这是因为古代食邑制度,是一个规模的概念,不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如果说有时间的因素,就是食邑制度中有世袭的规定。

       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指古代国君封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农民,称为采邑。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受此赏赐的卿、大夫在食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课征租税。在秦汉以前,食邑500户即享有500户人家的管辖权和征税权。秦汉以后,便只享有500户人家的征税权。

       食邑制盛行于周代,卿大夫在采邑内有统治权并对国君承担义务。采邑为世袭,由嫡长子继承,大小按爵位的等级而定。秦汉推行郡县制,承受封爵者,虽仍有封邑,但在封邑内没有统治权,以所征的赋税作为俸禄。封邑大小按户数计算,食邑随爵位黜升而损益,亦得世袭。时至唐朝,随着官员俸禄制度不断变革,封爵制度虽然仍保留了下来,但与封爵制度相匹配的食邑制度却开始走向虚衔化;食邑逐渐成为虚封的荣誉职衔。

  《墨子·号令》有“封之以千家之邑”,“封之二千家之邑”的记载。

      另外,冯联中“食”书写有问题。下面不作“卩”,当作“即”的左边部分。如下图:

       下联“同游三月时”出自张籍《寄友人》:

忆在江南日,同游三月时。

采茶寻远涧,斗鸭向春池。

送客沙头宿,招僧竹里棋。

如今各千里,无计得相随。

       下联'时',甲骨文作“峕”下面应该是没有添笔,但楚简有,不知道冯联用字出处。

       本博客多次介绍冯康侯其人其作。冯康侯承继黟山派衣钵,而且长期在香港及澳门(上面冯联题款所说的濠江即指澳门)发展,少有内陆篆刻书画家坎坷生活,但也缺乏对一些新材料的学习、研究和利用。比如前天所讲的徐无闻中山王厝金文书法,就是对新出土文物在书法领域的开发利用。上周第1043期中讲董作宾时也说了,董氏偏安台湾一隅,人是没受折腾,但远离了这片土地,也就没有古文字研究的土壤,学术上也就停滞在那里了。在内陆有如陈梦家死于1967年的悲剧,但也有李学勤、裘锡圭等人正是在解放后若干重大文物考古活动中(类似马王堆出土简帛文字的整理、研究)脱颖而出的古文字研究大家。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作为学术,同侪比较、时代涤荡不可或缺。读一幅联,也是在读一个人,更是在读一个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