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恶劣天气的新闻持续刷屏,如《热?热?热?!北方今日高温持续 多地地表温度将超60℃!》,又比如《南方6省区大暴雨局地可达80毫米以上》、《#暴雨已致江西22.8万人受灾# 紧急转移安置6351人》。 7月14日柳州市洪水淹城 上海的你,是否察觉直到7月上旬,天气都没有往年炎热,雨水不断,迟迟走不出梅雨季节,上周挂在窗台的袜子至今没干;北京的你,是否深受高温酷暑的煎熬,雨水少得可怜,瓜果蔬菜喝不饱水而减产,吃上水果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武汉的你,是否看到了长江水位已经超了25米的警戒水位,江面又变宽了,今年7·16横渡长江的参赛者纷纷表示谴责。 这些异常的天气都是厄尔尼诺捣的鬼。是的,NOA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宣布2019是厄尔尼诺年。 什么是厄尔尼诺 说到厄尔尼诺这个不明觉厉的名字,还是南美洲西岸的渔民们给取的,在西班牙语中“El Nino”意为“圣婴”或“小男孩”,这个取名源于渔民们观察到的怪现象,在有些年份的10月到次年3月期间,沿着海岸会出现一道暖流,使海水温度明显升高, 将冷水鱼类统统热死,导致以渔为生的渔民们血本无归,而这种现象经常在圣诞前后最为严重,于是不明所以的渔民便以为是上帝之子“圣婴”在捣乱,后来,随着科学家对海洋和气象学家研究的深入,人们渐渐揭开了厄尔尼诺现象的神秘面纱。而厄尔尼诺这个名字则延用了下来。 2019年3月海水温度异常 当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会减少或停止,从而形成大范围海水温度异常增暖,传统赤道洋流和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导致太平洋沿岸一些地区迎来反常降水,另一些地方则干旱严重。我们就说厄尔尼诺来了。 而当这个区域内的海水比平时更凉时,我们就说拉尼娜(La nina,意为“小女孩”)来了。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分别代表了赤道太平洋海温的两种极端状态,每隔几年就大致交替出现——有研究表明周期大约是2-11年,但这个周期并不稳定。不过要注意的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时间尺度都比较长,一般要持续3个月到半年,甚至一年以上。如果海水温度只是变化个十几天、个把月的话,则属于正常波动,不是“厄尔尼诺/拉尼娜”。 水温度到底升高多少,也是以上两种现象的硬指标,如果海温变化只在±0.5℃以内,那属于正常浮动;升温0.5℃以上叫厄尔尼诺,降温0.5℃以上叫拉尼娜。 自1950年以来,全球已经发生过15次厄尔尼诺事件。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 虽然,厄尔尼诺描述的是海水温度,但它并不是孤立的海温异常事件,而是海洋和大气互相作用、共同变化的结果,我们称为“海气耦合”。 再加上,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都是“移动”并且“联通”的,即使是赤道中东太平洋一隅的变化,却会逐渐泛滥为全球大气的异常响应,我们管这叫“遥相关”——看似遥远、却依然有关。遥远,可以是空间上的遥远——比如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温异常,会让远在中纬度太平洋西岸的我国也爆发灾难;也可以是时间上的遥远——比如有研究表明,头一年发生厄尔尼诺,在它结束后的第二年依然会产生后续影响,甚至影响更加明显。 海水温度异常影响信风 对于中国来说,厄尔尼诺易导致暖冬,南方易出现暴雨洪涝,北方易出现高温干旱,东北易出现冷夏。比起单纯的气温变化,极端天气更容易引发危险。 (1)台风减少。今年西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次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均较正常年份少。截至6月30日,2019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只有2个台风生成,分别是“帕布”与“蝴蝶”,比1949年以来历史同期平均3.6个偏少1.6个。此外,今年目前尚无台风登陆我国,历史同期平均为0.4个,登陆台风数量依旧偏少。 (2)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中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北方地区夏季容易出现干旱、高温,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近百年来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次年。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也就是说今年北方的冬天不会太冷。 ##(2)(3)点是通过大量数据得到的经验规律,科学家也没搞清楚原因。## 厄尔尼诺400年的模式变化 在最近几十年,一种新的厄尔尼诺现象已经形成,且比过去400年来都要频繁得多。气候模型表明,正在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而发表在Nature Ge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利用珊瑚重建了过去400年的厄尔尼诺事件,科学家们发现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的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厄尔尼诺400年来频率变化,蓝线珊瑚重建数据,红线是实际观测的数据 以2018年9月至今的厄尔尼诺事件为例,这种新厄尔尼诺现象的特点是太平洋中部的海洋温度较高,而非以往在南美洲附近的远东太平洋地区。虽然太平洋中部的厄尔尼诺现象不像东太平洋那样剧烈,但的的确确被清晰的观测到了。 今年的厄尔尼诺有哪些特点? 通常,我们用厄尔尼诺指数衡量厄尔尼诺的剧烈程度,这个指标衡量的是东太平洋面温度超过正常年份温度的幅度,若指标>0.5则是厄尔尼诺现象,低于-0.5则是拉尼娜现象。 今年的厄尔尼诺从大小上看并不剧烈,但是不同于以往的尖顶,今年这个指数在高位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对中国南北地区造成的影响是恶劣天气的持续时间可能会比往年更久。 2000年以来厄尔尼诺指数变化 但近期关键海区厄尔尼诺指数反复,6月两次暴拉,两次暴跌,到了7月跌破关键指数0.5后,近日反弹下,还没到0.5又跌下去,甚至直接见底破位呈负数。 另外一个海区该指数更是反常,7月一开始就大跌,中途经过了两次反弹,最终直线下跌到负0.6附近。从指数一系列的反复波动看,本次厄尔尼诺实在太反常,以至于日本气象厅最新预报,认为厄尔尼诺或许已经结束了,持续到了秋季的概率低。 厄尔尼诺指数变化 希望这是真的,我只想吃到便宜水果。 来源:牛油果进化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