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詹姆斯鱼 最近爆出一条非常震惊的新闻,那就是耶鲁大学的麦克德沃雷特尖端物理实验室在近期公布一条动态,他们已经在实验室通过量子不确定性原理的反向推导出来不同的结论(没搞懂吧,你往下看)。这是人类的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就。如果此次的成果能够将量子力学推翻,那就意味着最近两个世纪以来所取得的科学成就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从生物到科技的方方面面都将会被重新审视。 人文高地-耶鲁大学△ 这意味着从索尔维会议的旷世之争(爱因斯坦与波尔)终于告一段落,这是继爱因斯坦预言黑洞以后的又一伟大胜利。 01—“宿命论”的死穴如果量子力学理论真的被推翻,那么这件事不仅仅对十九世纪至今的科学界造成巨大冲击,对于每一个生存在这片宇宙的生物而言,都是一场巨大的哲学风暴,这将让人类重新思索宇宙宿命论的科学性。 在宿命论中,宇宙中的一切是在发生大爆炸之后诞生的,不仅仅是时间、空间以及物质等等,还有一种叫做“态”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宿命”。 爱因斯坦又赢了?△ 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未来,我们平时所理解的是过程的积累,最后形成结果,这个结果就是事物的结局。但是,被认为即将推翻量子力学的“态”,则是结果先于过程,也就是,在事物的过程还在积累的时候,该事物的结局就已经诞生了,结局先于过程而诞生,这就是“态”,即“宿命”。在结局诞生之后,事物的过程就形成一个固定的轨迹,这个轨迹就是直通结局的轨迹,结局影响过程。 因为一直以来,主张宇宙的一切因果早已确定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们,始终无法攻克的一个难题,就是量子力学诡异的不确定性原理,就比如著名的薛定谔猫,你在没有观察之前,这只猫就永远处于又死又活的不确定状态,这种随机性给了宿命论致命的打击,但是随着量子力学被推翻,或许科学界将会重新审视宿命论这个课题。 02—波尔大战爱因斯坦量子学论战中,波尔大战爱因斯坦,以及 海森堡大战薛定谔。 正方:波尔和海森堡师徒俩是一边的 反方:爱因斯坦和薛定谔是另一边的 波尔与爱因斯坦△ 具体说,一个粒子同时处在1和2的状态,对应于某个形态的概率波,我们管测量前的概率波叫Φ0,测量后粒子给出状态1和状态2。管这两个状态的概率波叫做Φ1和Φ2。物理上的说法是观测之后波函数Φ0坍缩成了Φ1和Φ2。 这里呢 爱因斯坦、薛定谔就跟海森堡、波尔撕起来了: 波尔与海森堡这边的观点是从测量前的Φ0到测量后的Φ1或Φ2的状态是瞬间完成的,这当中没有任何中间态,没有因果关系,完全是随机的,是真随机。就好像一根雪糕,瞬间就缩小了一圈,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没有看到有人吃,也没有看到它融化,就是没了。 那爱因斯坦他就不乐意了,说出了那句著名的Diss量子力学的话,上帝是不掷骰子的。爱因斯坦认为,从Φ零变到Φ1和Φ2的过程肯定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不可能没有因果关系,肯定有个内在因素主导了这个转变,只是现在的物理水平太低解释不了,就好像一根雪糕如果变小了,肯定是被人吃了,或者是融化了,只是这个过程太快。现在的水平捕捉不到雪糕具体是咋变小的。所以简单总结就是波尔海森堡认为:不可预测性是量子力学的根基。爱因斯坦薛定谔则认为不可预测性,只是现在观测不了,但肯定有因果关系。 03—耶鲁大学这次牛了 耶鲁大学,科学家的实验结果似乎说明爱因斯坦又蒙对了…… 因为他们发现了波函数变化的连续过程,且做到了一定程度的预测波函数变化。结果发现第一激发态是否发生量子跃迁的状态,他们之间的变化是连续的。换言之是它有中间过程的,不是瞬间跳过去的,这个转变时间非常的短,只有几微妙,但是确实存在。这就证明了波尔海森堡的瞬移观点是错的。 薛定谔的猫△ 目前根据耶鲁大学的报告,麦克德沃雷特实验室只是利用薛定谔方程确定了量子力学并不存在随机性,而不确定性本来就是量子力学理论的根基,现在根基不稳,那么量子力学理论的大厦会随之倾覆吗?还是量子力学能够摆脱这一次的困境,最终走向光明呢! 04—量子力学与宗教因果论的附和量子力学明明更容易被佛学引用,而不是神学,佛教喜欢用量子力学解释世界的虚幻性,相对论引发的光与时空的关系才是神学论者乐意引用的。宗教是不可以出错的,是绝对神圣的,不可冒犯的,而科学永远没法达到真相而只是无限趋近(甚至不知道近到什么程度),科学是允许犯错的,是证伪的过程。 至于这个实验结果是迟早的事情,没这个也有另一个方式,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不被推翻意味着是条死路(不确定性永远处在未知位置,将来还会出现更深层面的不确定性),而科学离死路应该还很远。科学的死路只能由文明尽头带来,不存在客观死路,只存在连带死路。目前人类还没看出要完蛋了。所以,人类还是一直在追求真相的路上。 |
|
来自: 成靖 > 《医学探讨/新发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