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三国群雄之中,曹操向来都是一个善于识人用人的主公。即便是他麾下的外姓将领,只要有一定能力,都能够得到曹操的重用。西晋史学家陈寿在为这些外姓武将作传之时,将张辽、于禁、乐进、张颌、徐晃五人放到一起,并称之为“时之良将,五子为先”,由此便有了“五子良将”的称号。 ▲曹魏名将徐晃剧照 受到《三国演义》部分情节的影响,其中排名最末的徐晃,时常被一些读者误以为是一个常败将军。事实上,徐晃能跻身于五子良将,其作战能力即便在人才济济的曹魏集团中也堪称一流。曹操曾赞赏他为“周亚夫在世”,就连一向“刚而自矜”的关羽,对其也是以“大兄”称呼。 ▲汉献帝刘协剧照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徐晃最初效命于杨奉手下,并建议后者将汉献帝迎回洛阳。因为护驾有功,杨奉受任车骑将军,徐晃则被封为都亭侯。在杨奉败于曹操之手后,徐晃果断投奔曹营帐下。在曹操一统北方的大小战争中,徐晃也都有过不俗表现。 ▲曹操剧照 “官渡之战”中,徐晃曾立下不小贡献。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不少人都认为袁绍麾下大将颜良、文丑是死于关羽之手,其实这中间还有张辽、徐晃等人的参与。据《三国志》记载,“(徐晃)从破刘备,又从破颜良,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不难看到,徐晃曾辅助张辽和关羽击败颜良,而文丑却是徐晃独自一人歼灭的。 ▲蜀汉名将关羽剧照 “白马之战”前后,徐晃、张辽与关羽是在一起共事的。加上徐晃做事很有分寸,就连高傲的关羽也对其恭敬有加。《三国志·关羽传》注引王隐《蜀记》曰:“羽与晃宿相爱,遥共语,但说平生,不及军事。须臾,晃下马宣令:‘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羽惊怖,谓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国之事耳。’”这段记载所写的事件发生于“襄樊之战”期间。关羽围困樊城,曹操令徐晃支援曹仁,所以才有了上面这段寒暄之语。在此之后,徐晃与关羽进行了一场正式交锋,结果徐晃正面击败了关羽,可见其作战能力并不逊色。 ▲三国时期营帐场景绘画 不仅如此,徐晃还善于整肃三军。据《三国志》记载,“时诸军皆集,太祖案行诸营,士卒咸离陈观,而晃军营整齐,将士驻陈不动。太祖叹曰:‘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不难看出,徐晃的治军能力远超同侪,就连常年带兵的曹操也对其赞叹不已,还将其称为“周亚夫在世”。这对任何一名将领来说,都是很高的评价。纵观徐晃一生,他参与了曹操主导的一系列战争。在徐州之战、官渡之战、渭南之战和汉中之战等重大战役中,徐晃都有过亮眼表现,可谓劳苦功高。可惜受到演义的影响,徐晃竟被弱化成一个“常败将军”。这对徐晃来说,显然是极不公平,毕竟古之名将的风采不应这样被调侃。 参考资料: 《三国志·卷十七·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