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研不到一个月,我决定退学了

 jingxin95 2019-07-19
读研不到一个月,我决定退学了

法学考研,历来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后的结果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考上目标院校的人当然皆大欢喜,可以毫无忧虑地度过快乐暑假。而我,则在这场无形的战争中成为了loser。

读研不到一个月,我决定退学了

我是一名考研loser

我本科就读于某省一所普通一本院校的法学专业,由于当年高考的失利,让原本骄傲的我跌落到凡间。但不甘平庸的我早在大三的时候就决定司考+考研双轨并进,打算来一场逆袭。

当时我的目标是司考一次性通过,考研考上某985法学Top高校。但事实证明我的定位过高,实力和准备都不够。最后的结果是,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次性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但是却没有足够时间准备考研,大四的这次考研机会以放弃而告终。

反复斟酌后,我决定毕业后继续全职备考某211高校的法学硕士。但是在这条漫长而前途未明的路上我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

第一,没有在学校旁边租房而选择在家备考(建议那些不太有自制力的小伙伴一定要在学校附近租房备考,自习室的学习气氛永远比在家浓厚得多);

第二,在准备考试阶段动了感情(建议准备考研的童鞋,如果在感情方面不能够控制自己情绪,就一定要采取各种办法防止自己动感情,否则会严重影响备考状态)。

这一次,我以倒数的成绩进入了复试,然而逆袭并没有在我的身上发生,复试被无情地pass了。

就这样,在考研这条路上我成了一名妥妥的失败者。

非全: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确定自己被pass后,万念俱灰的我坐在回家的动车上,哭得像个泪人。

这时候,我突然接到目标院校的调剂电话:通知我可以被调剂到目标院校的非全日制非定向的法律硕士。解释一下,当年是将非全日制硕士入学考试划入统考当中的第一年,所以会出现将考全日制复试被刷的同学调剂到非全日制的情况。

这个消息简直是身处绝望当中的我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在收到调剂通知后,我毫不犹豫地点击确定,然后发送。在完成一切调剂事项后,我长舒一口气:我终于又可以继续读书了,而且还是目标院校的法律硕士,这简直是不幸中的万幸。

但是,在确认可以被录取后,我开始冷静下来,又对这个学位及学历的含金量产生了质疑。

“非全日制”?在我的印象中,非全是不需要经过国家统一考试只需符合一定入学资格就可以读的“水货”硕士。

我当时查阅了一些资料,教育部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定义为: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同于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只有学位证,没有毕业证。毕业证代表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代表硕士学位,毕业证由教育部颁发,学位证由学校颁发。2017年之后,非全日制研究生诞生,双证齐全,既有毕业证,也有学位证,与全日制研究生唯一区别为毕业证上的学习方式注明“非全日制”字样。

也就是说,我要读的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方式、毕业论文要求以及最后所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基本一样。在将信将疑的心态下,我选择耐心等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

8月末,我收到了目标院校的录取通知书。通知书上写的内容让我有点傻眼:通知书说,非全日制研究生学校不提供住宿,意味着我需要在学校附近租房;除此之外非全日制研究生不享受国家补助,也没有获得奖学金的机会,意味着在支付比全日制研究生贵一倍的学费后,我无法享受任何减免,读书成本大大增加。同时,由于我被调剂为非定向(即录取时没有固定工作和单位),需要将人事档案转到学校,意味着我不能在读研期间考公务员或者参加正式工作。

最令我忧虑的,还是社会对于非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的认可度有多高,虽然相关国家政策早已出台,但是新政策真正落实到择业就业中又会是怎样的情况,谁也无法保证。

还没入学,我已萌生了退学重考的念头。

但是转念一想,我已经毕业将近一年,再次准备考试将会再浪费一年的宝贵时间,而且考研的难度逐年增长,我也无法保证再考一次的结果会是怎样。

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揣着录取通知书前往目标院校报道。

读研不到一个月,我决定退学了

还是不能接受非全

时间的指针慢慢划到了9月,我如期地来到学校报到。

学校一共调剂了5个人到非全日制非定向法律硕士,与她们交流后我发现:包括我在内,5人都是本科毕业第二或第三次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被调剂到非全读书实属别无选择,大家都是一心想读研但是考得不理想,再考一次的时间成本和风险都太大,被迫只能来读这个非全。

我们几个被安插到法律硕士班和全日制学生一同上课,其中最万幸的事情是学校为我们几个非定向的学生安排了宿舍,不用自己出去租房了。

开学后的杂事处理完,我一个人静静坐在宿舍里看着新鲜出炉的课程表,看着本科都已经学过的14门核心课程的研究生升级版,突然感到一些心有不甘。

我们和全日制法律硕士一起上课,课表是一样的,但课程安排仍然令我失望:没有方向没有自主选择研究的课程,只有一个星期3-4节的统一安排的课程。比如法理学、民法总论、研究生英语和政治课。80多个人同坐一间大教室,没有单独指导,只有赶羊群一般的填鸭式上课。

我本来报考的是该校王牌专业的法学硕士,10-20人的小班教学,按照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所修课程,课堂上一般以研讨会的形式进行,时常留思考题和相关论文作业。现在被调剂到含金量、认可度以及知识深度完全不可比的非全日制法硕,落差太大了。

那一夜,我彻夜未眠,做出了一次重要的抉择——再考一次。

我知道,再考一次,意味着在仅剩的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准备,还要先办理退学,才能获得考研资格,这将产生巨大的压力:考上了一切完美,如果考不上,就连非全都没得读。

此刻,我脑中萌生一个念头——我能否不退学参加考试?我查阅了《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其中规定:“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于是,我打算暂时不退学,取得培养单位同意后以本科生身份进行网络报名及现场确认。

考研的决定得到学校支持后,我顺利地完成了网报和审核,直到11月份的现场报名我也都顺利通过。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给了我极大的振奋,拿出了百倍的精神来备考。

特别幸运的是,在这一次考试中,我终于在初试和复试中都得到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以获得一等奖学金的成绩获得了目标院校法学硕士的录取资格。在确认被录取之后,我与学校协商退学,然后重新入学,终于摘掉了非全的帽子。

读研不到一个月,我决定退学了

放弃非全,我不后悔

一路走来,连我都很难相信,自己身上发生了那么多的挫折和转机。经历了非全录取、退学、重新入学法学硕士以后,我毫不怀疑自己做了正确的决定。在我看来,目前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还不太适合应届生或考研失败的往届生去选择:

第一,学习成本大。非全日制硕士的学费至少是同类全日制硕士的一倍以上,而且没有国家补助和奖学金,甚至有些学校不提供宿舍,需要自己租房子。

第二,含金量低。由于非全日制硕士的课程基本都安排在周末及其他节假日,相对集中地将规定课程授完,期末成绩基本以开卷或论文形式决定,教学质量肯定不如全日制,以学生身份接受非全日制教育有些浪费时间。

第三,社会认可度低。虽然国家政策说,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唯一区别是接受教育的方式,但事实上真正到了求职阶段,用人单位的认可度还是有明显差别的。

据我所知,公务员考试基本都要求全日制硕士,律所等用人单位也不太认可非全学历。当然了,非全日制硕士教育是开始实行不久,第一批非全硕士要3年的时间才可取得学位及学历,因此还没有准确的就业率信息。但根据身边的信息反馈,大部分的非全硕士同学都去了就业标准比较灵活的律所进行实习,有的靠家里的关系,有的是通过导师推荐。公务员或其他公职岗位需要以本科学历参加考试,民营企业及国企就不得而知了。

除此之外,非全日制硕士没有硕博连读的资格,非全毕业后如果想要继续深造,需要通过统考或申请的方式攻读博士,不够学术的教育背景也可能会在申请读博的道路上小遇困难。不过总体而言,非全身份对读博影响不大。

就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来看,一般以应届生身份或学生身份调剂到非全日制的同学基本上有三种选择:

第一种是退学再次参加入学考试,这种选择适合自身有实力,可以确保再次考试能够成功的同学;第二种是找到一份工作,边工作边学习,这种选择比较稳妥,适合已经找到心仪工作又想提升学历的同学;第三种就是非全日制非定向身份与全日制同学一起接受教育,这种选择适合家里能够提供足够物质基础,本身已不适合再次参加考试又需要学历提升的同学。

我选择了第一种做法,虽然要比同龄人再晚一年正式步入社会,但是我可以尽量早的参加实习来为进入职场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获得奖学金和从事兼职来获取经济独立。

总而言之,做出这个决定我从未后悔过,反而庆幸自己能够经历这些困难和挫折。我感谢自己,凭毅力走出逆境,以浴火重生的姿态成长为我想要成为的人。

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愿每一个像我一样遇到类似困难的同学不畏艰辛、不惧苦难,做出最无悔的选择。

法律求职原创,作者:佳期悠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