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 第四十四章 不妄知止自长久

 香光庄 2019-07-19

第四十四章  原文诵读 来自老子道文化 04:22

【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①必大费②,多藏③必厚亡④。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⑤。 

【注释】

  1.甚爱:贪执不舍、迷执不止。

  2.费:耗费。

  3.藏:外贪存积财物,内受享用给养。

  4.厚亡:积成命了早亡受用之尽亦必于亡。

  5.长久:是生命可以平安长久。

【今译】

 名誉与身心哪个更亲?身心与财物哪个更多?得到与死亡哪个是病害?正是因此,过分思虑贪欲爱恋谋划获取必大费心神而耗命,多余存藏贪受不止必积成命亡之果。知足不会造成吃不上穿不上的耻辱,知止不会生出灾难祸患,可以生身平安长久。

【要旨参解】

 一、本章把身、名、财、死直观地摆在一个比较系中,让人们认识到身失名象财物自然废,命亡得到全非益。

 二、爱恋贪欲累思自耗神,病由心生必伤身,余藏贪食过量劳欲取,受尽贪尽阳福当归亡,这是气数定数之规律。

 三、知足受俭余后留福长,所以不遭贫穷耻辱;知止不妄生成怨债,所以不造后殆

【续解】

 一、在取一之中身胜名象,胜于财物,胜于获取,命亡一切皆于不得,故当生于惜命而不是损命。但真命之道恰恰与我们的欲生相反,恰恰在不自生中而自生。

 二、爱是情趣、思虚,是心识的活动,故欲耗神、甚大费。藏是为的所累,它并不是无限的,而是自有规律定数的极限,在生命之中耗用和取积都有定数,又名气数,不可妄速自尽,积成亡命。知律者不积,取舍两翅造福社会。

 三、知足者不耗尽福剩下苦留下苦,使余德不尽、源源自来,知止才能欲取不过、不成怨债种后患。所以知足知止才是理智惜命惜福之法,才能获得生身的平安长久。

 四、知足知止的一般说法是心念行为收敛、调整,但根本的出路只有阳潜虚中。

 五、有命必运,根本就没有不运动的生命。所以命运的重要意义在当下是造福还是造祸,这就是生命的把握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