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江湖之远则隐士风流,居庙堂之上则尽心极力;权倾一国,声震八荒,却上下无异词,一直无愧色;明主得之曰如鱼得水,奸雄敌之曰全国奇才;战能够弱凌强、进退自如,治可道不拾遗、风化肃然……”诸葛亮的终身多付辛劳,他超人的才智与不渝的忠实造就了永垂不朽的贤相之名。 南阳在诸葛亮的人生经历中占有主要一笔。“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一直不忘南阳十年滋养,南阳也从没有忘记过诸葛亮,诸葛亮病逝北伐途中不久,南阳人便在他当年躬耕读书的卧龙岗上修庙祭祀,并代代相承。 黄权卧龙岗建庵祭诸葛 ![]() 诸葛孔明 昨天,市博物馆副馆长张晓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诸葛亮在五丈原逝世后,大家思念他生前的积德行善,“私祭之于道陌上”。以后,蜀国步卒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等共上表,求立庙“断其私祭,以崇正礼”。黄权则是最早在南阳卧龙岗建诸葛庵进行祭祀的人。 黄权 黄权,字公衡,巴西阆中人。刘备为汉中王后,任黄权为治中从事。刘备在蜀称帝后,欲报荆州失守、关羽被杀之仇,决议征伐东吴,黄权极力劝止,但刘备不听黄权的劝说,一定要率兵亲征。他录用黄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后来,伐吴公然失利。在吴、蜀彝陵战争中,黄权因“降吴不行,还蜀无路”,被逼投魏。刘备曾叹息说:“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黄权与诸葛亮有着深沉的豪情,对诸葛亮品质才学非常敬佩敬仰。他在魏国时也经常赞颂诸葛亮。司马懿曾写信给诸葛亮说:“黄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叹述足下,不去口实。” 史载,当黄权听到诸葛亮逝世的音讯后,不堪沉痛,即和南阳人在诸葛亮躬犁地卧龙岗上修建了一座诸葛庵,按时节祭祀诸葛亮。 元仁宗钦定南阳武侯祠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是元仁宗延祐四年(公元1317年)钦定的。 武侯祠 据元代程钜夫编撰的《敕修南阳诸葛书院碑》称:元武宗至大二年,河南平章政事何玮到南阳,率官员僚属到卧龙岗拜谒诸葛亮祠,“顾瞻徘徊,慨然兴怀”,即指示南阳地方官将祠扩修,并在祠东建孔子庙,庙后建诸葛书院。完工后,河南向朝廷奏请命名,元仁宗于延祐四年将南阳卧龙岗诸葛亮祠正式命名为“武侯祠”,卧龙岗上的武侯祠从此取得朝廷钦定的位置。程钜夫为元代翰林学士,当时参加团体研讨并撰《敕修南阳诸葛书院碑》碑铭。 明南阳府首倡武侯忌辰 进入明代,诸葛亮的形象已逾越时空,变成中华民族忠实与才智的化身。作为孕育诸葛亮成才的摇篮和他走向政治生计的起点,大家对诸葛亮躬耕、受三顾地的南阳卧龙岗愈加敬慕。南阳武侯祠每次的修葺扩建都是“政府做法”,规模也越来越壮丽。到明宣德初年,作为诸葛亮发迹之地的南阳,地方政府首倡以阴历八月二十八为武侯忌辰,到时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 诸葛亮 明世宗钦定春秋祭庙规 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明世宗为南阳武侯祠敕赐门额“忠武”,在《敕赐忠武侯庙规会文祭品檄文》中明确规定了每年春秋两祭庙规(春祭在每年阴历二月的次丁日,即二月十四;秋祭在武侯忌辰,即阴历八月二十八),并断定了祭文、祭品、礼仪规制等。以后各地诸葛亮祠(庙)争相仿效,春秋两祭随即流行全国。明世宗对南阳武侯祠非常重视,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他特遣驸马都尉邬景和到南阳盛大祭拜诸葛亮。 清官祭民祭忠诚拜智圣 清代祭拜诸葛亮分官祭与民祭,每年春秋两祭,南阳知府及各县知县都要到场,新官上任,也要首先到卧龙岗祭拜诸葛亮。到了民国,祭拜诸葛亮分公祭、私祭。旧时南阳简直各行各业都有诸葛亮神社,特别是阴历八月二十八为诸葛亮忌辰,各行各业都安排人员,抬着祭台、香表,敲锣打鼓前去祭拜,局面庞大,参加者往往万人以上。抗战迸发后,祭拜诸葛亮活动因为战乱中止。 生得万民敬佩,死受千载铭记。从2005年起,我市康复诸葛亮秋祭例制,于每年的阴历八月二十八举行祭拜诸葛亮典礼,在汉风古韵中留念这位先贤,并学习他尽心极力死而后已的精力。 那天,阅览前史 6月12日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南阳汉画馆、张衡博物馆、镇平彭雪枫留念馆、淅川县博物馆、南召县博物馆、方城县博物馆、桐柏县革新留念馆、桐柏县淮源文化陈列馆、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等9家博物馆免费敞开;南阳武侯祠、南阳府衙、淅川香严寺、社旗山陕会馆、内乡县衙、镇平菩提寺、邓州花洲书院等7家文博景点半价优惠。市文物考古研讨所、市古代建筑维护研讨所等单位将在民主街举行“文物维护宣扬一条街”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