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长安十二时辰》大火! 引起了大家对十二时辰的好奇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天 划分为十二时辰 子时始,亥时终 以知日夜,晓晨昏 安排一天生产生活 在朝九晚五的今日 当古老的时间刻度 投射在徐汇这片“海派文化发源地” 每一个时轮里 将演绎出怎样的场景? 卯[mǎo]时·日出05:00-07:00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 是上海城市文脉的发源地和承载区 有“建筑万国博览会”之称 清晨 东方泛白,旭日初升 阳光温柔地洒落在武康大楼上 预告着新一天的开始 今年1月25日 武康大楼周边“蜘蛛网”全部入地 近百年历史建筑重现清新优雅 下一秒 时间和阳光继续推进 沉寂了一夜的徐汇 开始热闹起来 辰[chén]时·食时 07:00-09:00 迎接清晨的是早高峰 在上海 地铁是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交通枢纽”徐家汇 行色匆匆的上班族 在这换乘或出站 地铁平稳前行 载着上班族们 前往为梦想奋斗的地方 而在地面上 虽然也是一幅“繁忙”的样子 但一切刚刚好 交通井然有序 交警蜀黍动作干净利落 手起手落之间 车辆“你来我往” 新一天的工作即将开始 巳[sì]时· 隅[yú]中 09:00-11:00 9时刚到 标准的“早九晚六”工作时间到了 各行各业的上班族 开始热火朝天的工作 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集聚着大量高科技企业 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之一 这里汇聚着为数众多的上班族 他们挥洒着青春与汗水 为徐汇经济 乃至为上海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午[wǔ]时·日中 11:00-13:00 午时 太阳行至中天 盛阳高悬 漕河泾写字楼里上班的人们 迎来了片刻放松 而在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不远处 漕东支路81号 漕河泾社区食堂 烟火气正盛 这个社区食堂刚开不久 面积450平方米,餐位126张 日供应量可达1000客左右 每餐提供菜品不少于50种 一道道美食 治愈了来此“觅食”人们的胃与心 品着美食 如果侧耳倾听 还能听到窗外“吱吱”的蝉鸣声 未[wèi]时·日昳[dié] 13:00-15:00 徐汇文化底蕴深厚 正午刚过 徐汇的各剧院开始上演文艺表演 不时传出悠悠歌声 近期正值暑期 也有这样一群孩子 正在欢度暑期活动 申[shēn]时·晡[bū]时 15:00-17:00 太阳开始偏西 街市开始安静下来 如果你是一枚地道的文艺青年 不妨在此时去徐汇的 特色书店逛逛 钟书阁、大隐书局、衡山和集…… 一家家书店在无声无息中惊艳了旅途 丰富了生活,也温暖了人心 在此时 找一家小众的咖啡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个休闲的午后 品一杯咖啡 吃一口蛋糕 与朋友聊聊天 想想就很惬意~ 酉[yǒu]时·日入17:00-19:00 垃圾分类现已成为徐汇市民的新时尚 太阳即将落山 晚霞悄悄爬满天空 忙碌了一天的人们 归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小区垃圾房 分门别类将垃圾扔好 这是独属于上海市民的“新时尚” 不过为了方便市民垃圾投放 徐汇也增加了一些新方法 方便市民垃圾投放 在东湖路37号 徐汇区首个 智能交投与人工交投相结合的 资源回收站“梧桐资源空间” 开始试运行 提供全天候资源回收服务 此外 “梧桐资源空间”的工作人员 还会为前来进行再生资源回收的居民提供咨询解答服务 戌[xū]时·黄昏 19:00-21:00 夜幕降临 徐汇滨江华灯初上 这里的市民健身步道 被誉为“魔都最美跑步圣地”、“打卡圣地” 除了设有专业的跑道之外 还设置跑步驿站、滑板广场、室外攀岩场、休闲营地、篮球场、亲子小运动场等设施 串联起整个沿江步道 体育设施与景观绿化融为一体 空间环境和景观格局交相呼应 亥[hài]时·人定 21:00-23:00 尽管夜色已深 上海南站依旧热闹 7月10日开始 9趟动车从上海南站固定始发重新开启上海南站“高铁时代” 子[zǐ]时·夜半 23:00-01:00 子夜,跨过一天 徐家汇灯火璀璨 而其中每一点亮光 都代表着一个正在加班的人 他们只为让工作更完美一些 …… 或许,这是属于梦想者的时间 今年7月 徐汇提出 将打造“静、雅、柔”的夜间经济 让人们可以享受到安静、高雅、慢节奏的夜生活 01:00-03:00 凌晨1点 加班的人有的已经回到家 安然入睡 但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的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 仍为一些需要的人开启 据统计 自去年11月1日“一网通办”政务服务2.0版升级运行以来 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的24小时自助服务非工作日办件量超1.9万件 累计服务人次达104238人次 03:00-05:00 夜将尽 徐家汇中心的工地仍在抓紧施工 7月14日 最其深达37.2米的主塔楼混凝土大底板 成功“筑底” 该项目建成后 有望成为“浦西第一高楼” 为申城增添又一道靓丽的天际线 ![]() 夜色渐渐褪去 东方露出了鱼肚白 朝阳穿透薄雾慢慢升起 清脆的鸟鸣声 打破暗夜最后的宁静 新的十二时辰再度开启 徐汇区融媒体中心编辑部出品 策划、校对:邢志华、王瑾、韦丽、李瑾琳 编辑:张康宁 美编:杨舒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