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称“神童”的他,一千多年前为杭州解决了这件大事!

 真友书屋 2019-07-19

古蒙学教材《三字经》中有一段文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很明显,这里说的是两位神童:一位是北魏的祖莹,另一位便是唐朝的李泌。

李泌虽在杭州为官只有短短两年时间,但却与杭州结下不解之缘。今解放路与浣纱路交叉处西北角的相国井就是纪念这位“老市长”的。这口井因李泌官居相国而得名,井上曾建有一亭,傍立相国祠、井亭桥,后祠亭桥皆毁。

李泌与杭州的缘分得追溯到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新上任的刺史李泌到任后做得第一件实事就是解决杭州百姓的饮水问题。

相国井

据《乾道临安志》记载:“隋废郡为杭州,户一万五千三百八……开元中,户八万六千二百五十八。”短短一百年间,人口速增五倍。杭城本为江海故地,虽已成陆,但地下水仍苦咸难饮用,河道沟渠也因海水倒灌而不宜饮用,唯有西湖水洁净甘醇。随着城区拓展,人口陡增,饮水成为杭城百姓最为头痛的难题。

李泌饮水纪念标志

经过一番实地考察,精心筹划,一场声势浩大的“饮水入城”工程在西子湖畔展开。李泌先组织工匠在涌金门至钱塘门之间垒石围湖筑成数个入水口,内置可启闭的水闸;再掘地挖沟,砌石槽,内置竹管(后改为瓦管),引湖水入城。最后在城内人口密集处开凿六方蓄水大池,大池与输水管槽相通,池上再砌井,俗称“六井”,这与今天的自来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此以后,杭州城“民足于水,井邑日富”。

自李泌之后,白居易、钱鏐、苏轼等历代官吏都极为重视杭城百姓的饮水问题,在筑堤捍湖、兴修水利的同时,还多次对六井进行疏浚修缮。随着杭城地下水逐渐淡化变清,六井的蓄水功能也慢慢退减。明代。六井中仅存相国井、西井。入清后,最后两井也相继荒废填埋。1987年在原相国井旧址上复建井圈护栏,立石纪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