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陵已被找到,探明是故宫的80倍,为什么专家迟迟不肯开挖

 fxiaog 2019-07-19
我们到陕西旅游,一定会去看壮观的秦始皇陵圆,但我们看到的兵马俑展示部分只是陵区的一小部分,整座陵区的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几乎是澳门的两倍,皇陵的规模,可见一斑。
秦始皇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帝,第一个一统天下的皇帝,他的陵墓自然也是要恢宏大气,设计也要精心布置。
史书记载,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大将军章邯监工,当时为修建陵园总共征集了72万工人,甚至在人员交替时的修陵人数最多达到近于80万工人,这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
那么,为何如此富有价值的陵墓,国家的考古队却迟迟不肯开挖?
有前车之鉴,又有国家规定
其实,在上个世纪郭沫若等人主动提出挖掘明定陵后,在出土文物时,大多数珍贵的文字帛画,在出土瞬间氧化,化作烟灰,并且其他的文物在出土时由于技术不成熟,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从这以后,国家明确规定皇陵只可以进行抢救性挖掘,像遭到盗墓破坏,或者是大型项目工程(三峡),抑或是遇到自然灾害等才可以进行挖掘,不能进行主动挖掘。
1974年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也是同样的情况,刚出土的兵马俑是彩色的,而出土后不久,变成了土黄色。
考古挖掘技术不够成熟,文物保护技术也未能跟上
秦始皇陵整个陵墓都处于地震带上,为保护文物,可以进行主动性挖掘。据史书记载,秦始皇陵内有大量的水银作大江大河,又有机弩矢等防盗机关,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因素。
秦始皇陵考古队队长段清波曾在采访中表示,发掘秦始皇陵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困难的是发掘以后的文物保护,尤其是占地巨大的陵墓保护,还有就是具体的文物数目种类(不同的文物保护方法不同)。
最困难的是有机质的文物保护,巨大的陵墓坑不可能一下就进行空气隔绝,如果不能瞬间完成,那么所有有机质文物将会在数秒内化为灰烬,全部的挖掘工作就白费了,文物所蕴藏的历史价值也随着灰飞烟灭。
而且段清波某一次勘测时候发现在地宫上方有高温度异常,这就引发他们产生一些联想,不知道会是一种什么现象。在墓下还有一个巨大的排水工程,由于骊山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河流多,所以在秦始皇陵里有个巨大排水工程,以保持墓室的干燥,这也是在发掘是需要注意的一个难题。
考古人员的生命安全问题
即使现在有了陵墓的正射影像图,基本清楚了陵墓的大致结构、有没有机关,陵墓的大量水银的处理等等都是问题,稍不注意,考古人员的生命安全就会受到危害。
最主要的还是要在能保证生命安全的问题下开展挖掘,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来说,还不能百分百的确保考古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这也是迟迟未开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结语
目前,秦始皇陵所占的土地皆被政府征收,开展旅游业,同时也起到监视保护陵墓的作用,确保在还未挖掘陵墓之前,陵墓不受到人为的破坏。
拭目以待陵墓开始发掘那一天吧,许多被尘封的历史秘密就会得以重见天日,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千年之前的大秦帝国,领略秦始皇那个时代的波澜壮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