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首唐人小诗秀丽绝伦,杏花烟雨美人独倚,单是想想都好美好美!

 文化点心铺 2019-07-19

在中国诗歌史上,名垂千古的诗人特别多,就像天上的繁星一样。然而也有一些诗人,后人对他们的名字并不熟悉,可是一提到他们的代表作,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例如《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代悲白头翁》的作者刘希夷,《题都城南庄》的作者崔护等等。

这些诗人的诗作不多,甚至有的只留下了一首诗。但凭借这一两篇诗作,这些诗人一样流芳百世,被后人永远记住。唐朝诗人戴叔伦就是这样一个名气不大但诗作却流传后世的诗人。今天笔者要大家分享的就是他的一首代表作《苏溪亭》

苏溪亭 戴叔伦 (唐)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戴叔伦,字幼公,江苏金坛人,是唐德宗贞元年间的进士。他出生在一个隐士家庭,仕途顺畅,先后任过涪州都赋,抚州刺史等官职,政绩卓著。在唐德宗建中元即公元780年年的五月至次年任东阳令,苏溪距之不远。这首诗应该就是他在这段期间所做的。

这首小诗写得很是秀丽,杏花烟雨里伊人独依,单是想象都会觉得那画面很美很美。“苏溪亭上草漫漫”,野草丛生,满眼碧色,俨然到了暮春时节。此时百花凋零,却无人怜惜,所有的美好都伴随着难以言说的忧伤,这就给全诗定下了伤感的基调。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曾有诗云“楼高变不见,尽日阑干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这是在写一个少妇思念他远行的爱人。戴叔伦在此化用这几句诗中的意象,写了一个在亭中独倚阑的女子形象。一个“谁倚”的疑问,朦胧切勾勒出了独自依阑的人的形象。亭中那人是谁呢?他站在那里,也是在等着谁的归来吗?诗人没有给出答案。

他继续猜想着,那人此时眼中所见的应该和他是一样的景致吧!“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离巢的燕子尚未回来,可美好的春光就已经要过去了。眼前烟云弥散雾,天气清寒,未落尽的杏花也受到寒气的侵扰,显得楚楚可怜。

然而,“寒”的只有花吗?倚栏人的心似乎也有些冷了。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花落一轮,红颜就衰老一轮,能等待的时间也就少了一轮。至此,诗人没有再描写倚阑人心中的哀愁,只是凭借杏花烟雨的凄美意象,寄予了无尽的情思。

苏溪亭这个地方历史上也没有记载,但是就诗人诗中所描述的或许就是苏溪上一座再普通不过的亭子了。世上美景不胜枚举,有机会去泛览各地的山河胜迹当然是好的。但其实只要善于捕捉,善于欣赏,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身边有无数的美景,不经意间就是一场意外邂逅的逍遥游。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