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光斗
泱泱大国亦中央之国,时至今日,居然还没有明定什么是中国的国花。
国花(The national flower)是代表国家文化的花卉,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还是国民精神和人格美德的象征。
兹事体大,很难想象,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还没有国花。
像米帝这样的国家不仅有国花,还有在建国之初就由国会通过立法,确定国鸟就是米国国徽上那只秃鹰(学名美洲雕),凶猛异常,飞行能力强。
中国难以确定什么是国花,实在是因为众口难调,各花入各眼。
像这次“中国花协”推荐牡丹花为中国国花,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但将“牡丹”作为中国国花,是有历史渊源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慈禧太后就非常喜欢大富大贵的牡丹,清朝末年,预备行宪,太后专门颁布懿旨,将牡丹正式定为国花,认为牡丹象征太平盛世,雍容华贵,君民共荣,一派祥和,遂明定牡丹为中国的国花,并在颐和园修筑了国花台。
第四套人民币一元硬币的正面图案就是牡丹。
早在2005年,中国花协就曾在成都召开秘密会议确定牡丹为中国国花,并上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准备在第二年的“两会”上通过,结果这一报告被泄密了,引起了“拥梅派”的不满,各路大咖纷纷杯葛。所谓“拥梅派”,即拥戴梅花为国花之一派,实力不容小觑。
梅花在中国知识分子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品格高洁的象征: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为尘,只有香如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如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而北宋诗人林逋为了梅花竟一生未娶,号称“梅妻鹤子”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他心中的梅花是:“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着无限的文人雅趣,诗情美感。
因为梅花的特殊地位,1929年,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在推翻清政府17年后将“梅花”定为国花。1949年,国民政府兵败退守于台湾,但“国花”没有变,邓丽君曾有一首最爱唱的歌就是《梅花》
:
“梅花,梅花满天下
愈冷它愈开花,梅花坚忍象征我们
巍巍的大中华,看啊遍地开了梅花
有土地就有它,冰雪风雨它都不怕
它是我的国花,看啊遍地开了梅花
有土地就有它,冰雪风雨它都不怕
它是我的国花。”
从“统战”的角度来讲,我们不宜另立“国花”;但若考虑到“开天辟地”,则另选“国花”也是我们的主权。
关于中国的国花,折中派认为可以选双国花,即牡丹和梅花并列,好事成双;但仍未能达成意见统一,因为还有两大流派,实力不可低估,其一是荷花。
荷花又称莲花,一篇《爱莲说》已载入史册,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用来代表中华民族精神,也十分恰当。
最后一派是“菊花”,菊花在中国文化人眼里被称为“花中四君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代表着中国人的田园牧歌理想。
菊花在年轻人中影响广泛,周杰伦在张艺谋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主题歌“菊花台”:“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曾被广泛传唱,但考虑到在年轻人群中,“菊花”一词已有了岐义,若定菊花为中国国花,则需慎之又慎。
既然,选定国花这么难,不如付诸民意,网上有一投票,让网友选国花,获得票数最多的不是牡丹,不是梅花,票最多的居然是“这里不方便列出”,你懂得!看来网友真是不靠谱。
讲一个典故,还是民国的时候,上海突发奇想,在市民中开展评选市花的活动,候选花卉有莲花、月季和天竹;经过三个月的投票;最后得票结果最多的居然是棉花,比第二名莲花的得票率居然高了60%。
当时上海物资紧俏,棉花乃战备物资。看来无论什么时候,国计民生都是第一位的,而选什么花做国花,其实并不重要。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作者李光斗:中国品牌第一人、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华盛智业·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