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将介绍LR中的“基本”面板 图1 一 处理方式 彩色┃黑白图2 处理方式 彩色┃黑白:选择照片是彩色还是黑白。在这里处理出来的黑白,只是将画面中的颜色转换成黑白,并不会有其他的操作,所以任然可以利用面板来实现让画面更加有饱和度、更加的亮等操作。 二 白平衡 自定图3 白平衡 自定:选择照片是否由软件来调整白平衡 图4 点击 自定 后将会出现图中3个选择,“原照设置”、“自动”、“自定”。“原照设置”是保留相机中对白平衡的设置。“自动”是由软件识别并进行白平衡的调整。“自定”则是由使用者自行调整。 白平衡通俗的解释就是将“白色”的物体还原成“白色”。 利用上图中的设置,可以将画面的白平衡进行初步设置。 图5 以这张照片为例。这张照片偏冷,如果选择 白平衡 自动 图6 三 白平衡选择器图7 白平衡选择器的原理是通过寻找画面中的中性色,即R、G、B三个通道的数值是相等的颜色,来对画面进行白平衡调整,在使用中,最好找到“本该灰色、白色”的地方进行提取。 图8 如图8所示,找到R、G、B三个数值最接近的点进行提取 图9 图9便是利用白平衡选择器之后调整的,可以看到画面中色温相较之前更加的暖,但也更加的正常。 一般来讲,相机中的白平衡设置通常为“自动”,但是在不同环境的色温都是不同的,有暖有冷,所以就需要在后期对色温进行调整 四 色温及色调图10 LR中对色温主要的调整分为两个,色温及色调 通过滑块上的颜色分部可以直观的看到,色温滑块向左移动,画面变得更冷 图11 色温滑块向右移动,画面变得更暖 图12 色调滑块向左移动,画面变绿 图13 色调滑块向左移动,画面变紫 图14 色调滑块移动所产生的变化是基于照片原有的颜色的基础上的,即蓝色加绿色为青色、蓝色加紫色为蓝紫色等。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实现更为个性的后期调色。 五 曝光度图15 曝光度:改变照片整体亮度,即提高曝光度,亮的更亮,暗的也更亮。降低曝光度,亮的更暗,暗的也更暗。 图16 图17 六 对比度图18 对比度:提高照片整体的对比度,即提高对比度,亮的更亮,暗的更暗,同时增加照片颜色的饱和度。 图19 图20 如图19所示,画面亮的不明显,暗的同样不明显,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照片太“平”,没有层次感,整体发灰。 如图20所示,画面中亮的更加亮了,但暗部细节完全丢失,所以这同样是一个不好的照片。 因此在调整对比度滑块时,需要谨慎小心! 七 高光及阴影图21 高光:只控制照片中高光部分的曝光 阴影:只控制照片中阴影部分的曝光 图22 图23 如图22所示,提高高光滑块后,照片高光部分增加曝光,阴影部分曝光不受影响。 如图23所示,降低高光滑块后,照片高光部分降低曝光,阴影部分曝光不受影响。 图24 图25 如图24所示,提高阴影滑块,照片阴影部分增加曝光,高光部分曝光不受影响。 如图25所示,降低阴影滑块,照片阴影部分降低曝光,高光部分曝光不受影响。 八 白色色阶及黑色色阶图26 图27 图28 如图27所示,提高白色色阶滑块,提亮画面中所有“亮”的部分曝光 如图28所示,降低白色色阶滑块,降低画面中所有“亮”的部分曝光 图29 图30 如图29所示,提高黑色色阶滑块,提高画面中所有“暗”的部分曝光 如图30所示,降低黑色色阶滑块,降低画面中所有“暗”的部分曝光 高光滑块与白色色阶滑块的区别在于前者能局部的调整,针对画面中最亮的部分进行修改,而后者则能改变的范围更加的大,这也能使白色色阶的变动更加的自然,但容易出现高光溢出的现象,所以要慎调。 阴影滑块与黑色色阶滑块同理。 九 清晰度图31 清晰度:调整画面的清晰程度 图32 图33 对比图32与图33可以发现,降低清晰度会让照片更加的柔和,不知道让画面物体边缘变得柔和,同样会让明暗对比变得柔和,同样的让照片变得“平”。而提高清晰度不仅可以让画面物体边缘变得更加锋利,同样会让画面的“亮区域“与”暗区域“的边缘变得明显,这也是会让明暗对比更明显的原因,但是有时过度提升清晰度会让画面变得”脏“。 十 鲜艳度及饱和度鲜艳度:以非线性的方式调整画面颜色的纯度 饱和度:以线性的方式调整画面颜色的饱和 图35 图36 图37 如图36与图37所示很容易发现,鲜艳度的提高可以让画面的不饱和色彩变得饱和,一旦这个颜色达到饱和则会停止提升饱和度,饱和度的提高则会一直提升颜色饱和度。所以饱和度的提升很容易让画面的颜色溢出,慎调! |
|
来自: zslyyq1848 >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