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曾国藩一样,左宗棠虽然读书也特别用功,却也难掩在乡试成功后的一片尴尬。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在会试这道关口,卡顿了好多年。从20岁开始,这样的低谷期竟然持续了整整20年的时间。然而他却从来都不言放弃,依然是日复一日地刻苦攻读。 也正是长达20年的积累与沉淀,使得他有了厚积薄发的基础,随着40岁时入仕为官,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努力,他也受到了朝廷的赏识和重用,成为了名噪一时的重臣,受到了后人的景仰。在他的一生中,不仅有过很多的挫折,而且还被现实无情嘲弄。当然其中最难得的,还是他的心态,他在人生不同时期所写的三副对联,可以说是蕴含了无限的人生智慧。 先来看第一幅" 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 。"看过之后,人们很能想像,这居然是他在14岁时所书。当时的他不仅通过了童子试,而且还是头一名,为此也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来直抒胸臆。其实仅上半句,就能够看出他的远大志向,而下半句更是让人叹为观止,相信这也是支撑他一路前行的动力。 如果说在他此后的困顿期间,正是靠着从书本中汲取知识与力量来度过的话,下面这一副对联" 能遭天磨乃真汉, 不招人妒是庸才 "就更是意味深长了。其实这副对联,正是他在人生进入壮年之际所书,可喜的是,与第一副相比,少了很多的年轻气盛,却多了不少的成熟、稳重与豁达。 通过这副对联,他讲出了一个很浅显直白的道理,那就是"真金不怕火炼"。在所谓的"真汉"和"庸才"的矛盾对比中,他表示自己不害怕任何的风雨磨难;也告诫所有人,那些看起来左右逢源,把人际关系处理的特别好的人,只能算是泛泛之辈,当然他也不屑做那样的人。 考虑到这时候的他,已经有了一定的声望,就以此来提醒自己,不要害怕他人的嫉妒,只要自己行得端、坐得正!等到他晚年的时候,心态明显又发生了变化,为此就写下了 "发上等愿,结上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 平处坐,向宽处行 。" 在他所有的对联中,这一副的知名度最大,堪称是他毕生感悟的结晶,很多人都喜欢把它挂出来自勉。其实对于他来说,也是以此来告诉人们,虽然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但能够有怎样的缘分,实在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一定要心态平和,这样才能够有幸福的生活。其实他这3副对联各有侧重,甚至还包括了他本人的经验教训,可以说早参透早成功! 备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