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梅不仅仅是消暑神器,还能治病!

 中医药方便 2019-07-19

乌梅不仅仅是消暑神器,还能治病!

炎炎夏日,一杯清凉的乌梅汤能瞬间扫走暑热。只不过很多人不知道,小小的乌梅不仅仅能消暑,它还是一味良药能治病。

乌梅是以新鲜青梅烘焙两三天,然后再焖三天而成。因成品经焙后颜色发黑,故称乌梅。

不管你们爱不爱喝,反正我是爱喝乌梅汤

自古中医就发现乌梅有酸涩特性,有收敛生津作用,而这种生津作用对于因为上热伤津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收敛的作用则对长期腹泻疗效颇佳。现代医学也发现乌梅对于多种致病菌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和变形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所以乌梅绝对不仅仅是零食,更是医生的好帮手,常见于中药方剂中。而其中最有名的方剂当属伤寒论中的“乌梅丸”了。

此方以乌梅为主药,加上黄连、黄柏清上热,附子、干姜、桂枝、细辛、川椒温下,再以人参补气,当归补血,专治寒热错杂伤津且虚寒偏重的疾病,而且往往是疑难杂症。

乌梅丸,出自伤寒杂病论,原方为丸剂: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去皮) 

蜀椒四两(出汗)  桂枝六两(去皮)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我们曾经治疗过一女性患者,就是寒热错杂:

劳累熬夜后容易出现疲劳乏力、腰膝酸软、平素怕冷,初春深秋冬天手脚冰凉,怕冷明显,头晕耳鸣,这些症状明显说明病人偏里虚寒。

但是她一吃干燥东西就咽痛,咽中有清痰,口干喜热饮,喝热水后后背汗出,汗退就背凉明显,吃水果后胃脘胀满不舒服如有物堵大便粘滞量少,有时吃水果后会排出大量粘滞便,气味大,小便黄。这些症状又表明她不光是寒,还有热,热和寒交错在一起。

冬天手脚怕冷常有,但是特别怕冷就是里虚寒的表现,能量不足了。

刚接手这个病人,我们考虑的是半夏泻心汤:黄连3克 黄芩10克半夏12克干姜6克大枣10克 炙甘草6克  桔梗12克 。2剂。

病人服用后清痰减少,咽干略有减轻,但胃脘凉不适,其他症状都未减轻。

经再次分析病情后,我们意识到这个病人并不仅仅是寒热并存,她服用半夏泻心汤后胃脘凉不适,且四逆明显,这说明里虚寒比半夏泻心汤所治疗的里虚寒更重,而口干咽痛,大便粘滞,舌质胖偏暗红有齿痕,舌根苔黄略厚而干,脉沉细无力,湿热已经伤津了。

这种情况下的寒热错杂,应该选用乌梅丸来治疗了。

乌梅20克 细辛3克 桂枝12克 干姜 6克 黄连3克 黄柏12克 当归10克 党参10克  4剂

考虑上热比较厉害,故去川椒。

患者服药后反应,手足转暖,疲劳腰酸腿沉症状明显减轻,大便通畅,小便不黄,仍有口干咽痛,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而干,脉沉细。

这说明病人上热津液不足仍然明显,所以减桂枝为6克,干姜为3克,4剂。

这次服药后,病人舌质转为正常,舌质淡胖,苔薄白润,各个症状都减轻明显,疲劳腰酸也明显减轻,大便通畅,仅仅是偶有咽痛了。

所以我们不要小看身边不起眼的东西,在享用乌梅汤的时候,也要知道这个小小的乌梅,发起威来,也能治疑难病!

附专业分析:

患者口干咽痛小便黄,怕冷四逆,胃怕凉,疲劳乏力,舌质淡胖苔黄厚而干,整体为寒热错杂的厥阴病。患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后咽干咽痛加重,用半夏泻心汤后胃脘凉不适,且四逆明显,口干咽痛,大便粘滞,舌质胖偏暗红有齿痕,舌根苔黄略厚而干,脉沉细无力。说明里虚寒明显伴有湿热伤津。故选用乌梅丸。

厥阴病的方剂有柴胡桂枝干姜汤,半夏泻心汤,温经汤,乌梅丸等方证,四方均治疗上热下寒厥阴病。柴胡桂枝干姜汤用于上热津液不足伴下寒同时气机郁滞者。半夏泻心汤用于中虚,寒饮湿热内蕴。温经汤用于虚寒血虚瘀血上热。乌梅丸用于里虚寒明显伴上热津伤。

四方根据下寒严重程度(由重到轻)依次排列为:乌梅丸、温经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半夏泻心汤。

症状方面:柴胡桂枝干姜汤多疲劳明显,情绪不佳;乌梅丸各种症状多在凌晨发作,并多有下利症状;半夏泻心汤多与中虚湿热内蕴,下寒不明显;温经汤多血虚血瘀虚寒,多与月经有关。舌象:乌梅丸舌质暗红胖大苔黄厚而干;柴胡桂枝干姜汤:舌质瘦小,苔少而干;温经汤:舌质淡暗苔薄白;半夏泻心汤:舌质胖大,苔黄白厚腻。很多时候同一病人不同阶段会分别出现以上四个方证。

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