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有点类似于拍摄鸟类时,常用什么测光模式、对焦模式一样,你得根据当时当景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第一、飞行中的鸟类以速度优先模式为宜。飞行中的鸟类,无论是“单飞”还是“群飞”,速度都是比较快,要想拍摄基本成功,速度是关键,哪怕背景都是动感的、模糊的,但是鸟的本身必须是实在的,你得首先保证速度跟得上,只能采用速度优先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为了保证速度,也没有必要过分使用高速度,因为过分使用高速度拍摄,你必然得以高感光度为为条件,从而以牺牲画质为代价。 第二、相对静止或是动作幅度不大的鸟类以光圈优先为宜。这个理由很简单,只要不是飞行过程中,鸟类的动作速度和幅度都是很有限的,设置成光圈优先模式时,同时兼顾速度在150左右或向上,也就OK,究竟设置成多少,当以当前鸟类活动状态和特点来判断,这个可以通过试拍来选择。 第三、为了画面的个性创意,又以M档为宜。为什么要使用M档呢,因为比如你选择了速度优先,往往又不能顾及光圈极其带来的景深要求,你顾及了景深要求,又有可能忽视了速度的保证,这个时候的杀手锏M档就发挥了效用。 第四、有一个“万全之策”,使用用户自定义功能。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似乎明白了,各种情形之下,其实没有一种固定的办法,就得在除了全自动之外的光圈优先、速度优先和M档之间,来回折腾,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好试拍,也能掌握当前鸟类的一些活动规律,我们静下心来,针对今天的场景、光线,细心设置成比如三套方案,就比如针对上面三种情形的,分别打开平时很少用到的用户自定义功能。 这个功能一般与光圈优先等模式排列在一起,标注为C1、C2和C3,我们分别情况完成三种设置,并且完成保存,当我们预判的条件出现时,你只要拨动到需要的C1、C2和C3就成。需要注意的是,每一场的拍摄完成后,这些自定义的设置无需保留,每一次的场景不同、光线不同、飞鸟的习性不同,不可全盘照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