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瑜 来源:一瑜中的(ID:Open_Mind_27)【整理摘编:时英平】 主要观点:未来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 在经典的长期增长模型中,人口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近现代世界史中,每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都伴随着人口爆发增长的过程,人口红利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本世界初的中国。 联合国每两年会发布一版《世界人口展望》,对未来全球人口增长的趋势做一番推测。6月19日,联合国人口司发布了《WorldPopulation Prospects: 2019 Highlights》,我们对其中有意思的推测进行了简要梳理概括,并总结如下: (1)虽然人口增长率已经放缓,但直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依然会处于增长阶段。联合国预测,2019年中,世界人口约为77亿,到2030年,世界人口达到85亿人,2050年达到97亿人,2100年是109亿人。2019-2050年,人口结构是世界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贡献率高达2/3。 (2)世界人口增长的重心会从亚洲转移到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在接下来几十年会成为人口增长的主力。未来的人口增长的地理范围是集中的。到2050年,半数以上的世界人口增长由九个国家贡献。印度在2027年会超越中国成为第一人口大国。 (3)劳动力人口(25-64岁)占比增多为经济加速发展提供“人口红利”的窗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劳动力人口占比在本世纪会一直上升,当前,东亚和东南亚工作人口的占比最高,达到了56%,到2050年,这一比例就下降到50%以下。整个世界都在变老,低生育率和长寿推动全球走向老龄化。2018年,65岁以上老人的数量在历史上首次超过了5岁以下儿童的数量。模型显示,到2050年,65岁以上老人的数量会达到5岁以下儿童数量的两倍,并且超过青少年(15-24岁)人口数量。 (4)基本上所有地区的生育率在过去数十年间均明显下降。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上生育率最高的地区,该地区的生育率从1990年的6.3下降到2019年的4.6。同一时期,北非和西亚从4.4下降到2.9,中亚和南亚从4.3下降到2.4,东亚和东南亚从2.5下降到1.8,拉美和加勒比从3.3下降到2.0,除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外的大洋洲从4.5下降到3.4。当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生育率为1.9,而欧洲和北美的生育率仅为1.7。世界人口老龄化也意味着世界人口越来越长寿。在2019年,世界人口的期望寿命达到72.6岁,相比1990年,预期寿命提高了8年。 (5)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国际移民已成为人口增长的重要贡献源,对人口不断衰减的国家而言,国际移民净流入可以减缓人口衰减的进程。2010年-2020年,欧洲和北美移民净流入2590万人,北非和西亚净流入2200万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净流入1900万人。人口净流出最多的是中亚和南亚地区,移民净流出约为1510万人。国际移民趋势与地区间人均收入差异关系密切,社会动荡是国家人口流出的内因。 报告正文: 一、未来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 在经典的长期增长模型中,人口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近现代世界史中,每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都伴随着人口爆发增长的过程,人口红利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本世界初的中国。 联合国每两年会发布一版《世界人口展望》,对未来全球人口增长的趋势做一番推测。6月19日,联合国人口司发布了《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19 Highlights》,我们对其中有意思的推测进行了简要梳理概括,并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一)未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 虽然人口增长率已经放缓,但直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依然会处于增长阶段。联合国预测,2019年中,世界人口约为77亿,比2007年多了10亿,比1994年多了20亿。1965-1970年是人口增长率的高峰期,世界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1%。到2015-2020年,增长率已下降到1.1%,此后还会继续下降。到2030年,世界人口达到85亿人,2050年达到97亿人,2100年是109亿人。 世界人口增长的重心会从亚洲转移到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在接下来几十年会成为人口增长的主力,与此同时,某些地区可能会经历人口衰减。2019-2050年,新增的20亿人口有10.5亿出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亚和南亚贡献5.05亿。到2062年,撒哈拉以南非洲会成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东亚和东南亚在2038年会达到24亿的人口顶峰。2065年,中亚和南亚达到26亿的人口顶峰。欧洲和北美人口变化非常缓慢,2019年为11.1亿,2042年达到11.4亿,然后开始衰减,到本世纪末人口大约为11.2亿。 2019-2050年,人口结构是世界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贡献率高达2/3。当前人口结构对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影响被称之为“人口动能”,人口动能是接下来30年人口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即使现在世界上生育率(每一位妇女生育小孩的数量)马上下降到自然更替水平(使人口长期增长率为0),到2050年,世界人口依然会达到93亿。即使是在高生育率的国家,“人口动能”对人口增长的贡献也能达到48-58%。 未来的人口增长的地理范围是集中的。到2050年,半数以上的世界人口增长由九个国家贡献,按新增人口多少排序,依次是: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刚果(金)、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埃及、美国。到2050年,印度大概会新增2.73亿人,尼日利亚可能会增加2亿人。 人口增长率的差异会让世界人口大国的次序重新排列,印度在2027年会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二)人口红利和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人口(25-64岁)占比增多为经济加速发展提供“人口红利”的窗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劳动力人口占比在本世纪会一直上升,从2019年的35%上升到2050年的43%,到2100年上升到50%。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劳动力人口占比在2039年达到顶峰,中亚和南亚劳动力人口占比在2047年达到顶峰。当前,东亚和东南亚工作人口的占比最高,达到了56%,到2050年,这一比例就下降到50%以下。 整个世界都在变老,低生育率和长寿推动全球走向老龄化。2019-2050年,有201个国家或地区的65岁以上老人占比会增加。从全球看,2019年老龄化人口占比为9.1%,2030年达到11.7%,2050年达到15.9%,2100年达到22.6%。事实上,所有的国家都在经历老龄化的过程。2018年,65岁以上老人的数量在历史上首次超过了5岁以下儿童的数量。模型显示,到2050年,65岁以上老人的数量会达到5岁以下儿童数量的两倍,并且超过青少年(15-24岁)人口数量。 (三)生育率和预期寿命的变化 基本上所有地区的生育率在过去数十年间均明显下降。生育率是推动世界人口趋势变化的主动力,生育率降低必然带来未来人口增长的放缓。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上生育率最高的地区,该地区的生育率从1990年的6.3下降到2019年的4.6。同一时期,北非和西亚从4.4下降到2.9,中亚和南亚从4.3下降到2.4,东亚和东南亚从2.5下降到1.8,拉美和加勒比从3.3下降到2.0,除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外的大洋洲从4.5下降到3.4。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生育率在1990年就已经2以下,如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生育率为1.9,而欧洲和北美的生育率仅为1.7。 世界人口老龄化也意味着世界人口越来越长寿。在2019年,世界人口的期望寿命达到72.6岁,相比1990年,预期寿命提高了8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预期寿命提升最高,到2019年达到61.1岁,比1990 年提升了12年。到2050年,生存环境的改善可能使人口期望寿命提升至77.1岁。 尽管缩小不同国家间的寿命长短差异已经取得显著进步,但这一差距依然很大。最不发达国家的期望寿命低于全球平均水平7.4年,主要是高水平的儿童和妇女死亡率造成的。在某些国家,也有暴力冲突和HIV流行的持续影响。 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或地区和最短寿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平均预期寿命差异达30年。在2019年,日本和我国港澳地区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或地区,预期寿命超过84岁,而最短寿的中非共和国、乍得等非洲国家的预期寿命低于55岁。 (四)国际移民是世界各地区人口变化的又一重要因素 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国际移民已成为人口增长的重要贡献源。2010年-2020年,欧洲和北美移民净流入2590万人,北非和西亚净流入2200万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净流入1900万人。人口净流出最多的是中亚和南亚地区,移民净流出约为1510万人。 国际移民趋势与地区间人均收入差异关系密切,社会动荡是国家人口流出的内因。2010-2020年,有36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流入超过20万,这其中有14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流入超过100万,这14个国家都是世行认定的高收入或中高收入国家。某些移民流入国,比如约旦、黎巴嫩和土耳其,大规模的国际移民是难民流亡推动的,主要来自叙利亚。同一时期,有十个国家经历了100万规模的人口净流出。许多国家的人口流出是临时性的劳动力转移。比如孟加拉国(2010-2020年流出420万),尼泊尔(-180万),菲律宾(-120万)。其他国家,包括利比亚(-750万),委内瑞拉(-370万)和缅甸(-130万),过去十年,人口大量流出的主因是社会动荡和冲突。 对人口不断衰减的国家而言,国际移民净流入可以减缓人口衰减的进程。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7月14日发布的报告《【华创宏观】十二张图看全球人口趋势--《世界人口展望2019》概览&每周经济观察》。【整理摘编:时英平】 |
|
来自: 快乐英平 > 《资讯(数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