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传染病学—消毒与隔离(一)

 康泰wjr图书馆 2019-07-20

真题演练

A1型题

1.  下列关于消毒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微波消毒属灭菌法

B.  异丙醇属中效消毒法

C.  通风换气属低效消毒法

D.  灭菌法可杀灭一切微生物

E.  病原体及消毒方法相同,在不同的物品上消毒效果相同

2.  下列消毒目的错误的是

A.  防止并发症

B.  防止交叉感染

C.  防止传染病传播

D.  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感染

E.  避免患者重复感染

答案      E    E

知识点总结

ZHI SHI DIAN

消毒

考点一 消毒的概念

消毒是指用物理、化学、生物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体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程度的过程。传染病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借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的发生。消毒剂指用于消毒的药物。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或杀灭全部微生物的过程,包括致病微生物、非致病微生物、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灭菌后的物品是完全无菌的,是最彻底的消毒法。

考点二 消毒的目的

1.防止病原体播散到社会中,引起流行。

2.防止患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出现并发症,发生交叉感染。

3.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感染。须同时进行必要的隔离措施,工作中要合理防护或进行无菌操作,才能达到控制传染之效。

不同的传播机制引起的传染病,消毒的效果有所不同。胃肠道传染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或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范围较为局限,如能及时正确地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中断传播的效果较好。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随呼吸、咳嗽、喷嚏而排出,再通过飞沫和尘埃而播散,污染范围不确切,进行消毒较为困难,须同时采取空间隔离,才能中断传染。虫媒传染病则采取杀虫灭鼠等方法。

考点三 消毒方法

1.分类

(1)高效消毒法

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如热力灭菌、电离辐射、微波等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剂,如醛类、环氧乙烷、过氧化氢、臭氧、含氯类及碘伏介于高中效消毒剂之间。

(2)中效消毒法

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微生物,包括碘类、醇类、酸类和有些含氯类消毒剂。

(3)低效消毒法

只能消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类病毒,如通风换气、冲洗及低效消毒剂季铵盐类等。

(4)灭菌法

可以杀灭包括细菌芽孢的一切微生物。包括热力、电离辐射、微波等物理方法和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环氧乙烷等化学灭菌剂。

2.  消毒方法

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方法,但生物方法利用生物因子去除病原体,作用缓慢,而且灭菌不彻底,一般不用于传染疫源地消毒,故消毒主要应用物理及化学方法。

(1)物理消毒法

①热力消毒:包括干热消毒灭菌法(燃烧法、干烤法)和湿热消毒灭菌法(煮沸消毒法、压力蒸汽灭菌法、巴氏消毒法、流动蒸汽消毒法)。能使病原体蛋白凝固变性,失去正常代谢功能。

②辐射消毒: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两种。前者有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后者包括两种射线的高能电子束(阴极射线)。红外线和微波主要依靠产热杀菌。电离辐射设备昂贵,对物品及人体有一定伤害,故使用较少。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紫外线,可引起细胞成分,特别是核酸、原浆蛋白和酶发生变化,导致微生物死亡。

③过滤除菌:医院内常用过滤除菌来清除空气及液体中的微生物。如空气过滤是通过三级空气过滤器,选用合理的气流方式,除掉空气中0.5~5μm的尘埃,达到洁净空气的目的。

(2)化学消毒法

包括:醇类(75%乙醇、异丙醇等)、醛类(甲醛、戊二醛)、酚类(石碳酸、来苏等)、含碘化合物(碘酊、碘伏等)、含氯化合物(漂白粉、次氯酸钠、84消毒液、健之素片剂等)、杂环类气体(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过氧化物类(过氧乙酸、双氧水等)、季胺盐类(新洁尔灭、消毒净等)和洗必泰等。

(3)生物消毒方法

包括:利用生物因子去除病原体,作用缓慢,且消毒不彻底,一般不用于传染病的疫源地消毒。

考点四 消毒方法的监测(助理不考)

1.物理测试法

2.化学指示剂测试法

3.生物指示剂测试法

4.自然菌采样测定法

5.无菌检查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