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子兵法》——孙武

 西湖谐人 2019-07-20

简介

  孙武(约公元前545-前470),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成书

  孙武曾祖、祖父均为齐国名将。他自幼喜研兵法,颇有心得。在其18岁时,因齐国内乱不止,他深感无用武之地,便离开齐国带着所著十三篇兵法去见吴王阖闾,并得到吴王的赏识,被任用为将军。此后,孙武为吴王训练军队,使吴国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并参加了吴国在南方的一系列争霸斗争。后来,孙武根据自己训练军队、指挥作战的经验,修订其兵法十三篇,使其更臻完善。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始计》 、《作战》 、《谋攻》、《形》、《势》、《虚实》 、《军争》 、《九变》、 《行军》、《地形》、 《九地》 、《火攻》 、《用间》 。

  《孙子兵法》 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中国兵学的奠基之作,被被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第一个为《孙子兵法》作了系统的注解,为后人研究运用《孙子兵法》打开了方便之门。

  《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的谋略宝库,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名篇赏析

始计

     孙子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面索其情: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日将,五日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署、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日: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面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  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快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天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译文

      孙子说: 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因此,必须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分析,详细计划,来预测战争的情形。

      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道,指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天,指昼夜、阴晴、寒署、四季更替。地,指地势的高低,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战场的广阔、狭窄,是生地还是死地等地理条件。将,指将领足智多谋,赏罚有信,关爱部下,勇敢果断,军纪严明。法,指组织结构、人员管理、资源保障和调配。将领了解这五个方面就能胜利,否则就不能胜,所以,要通过对双方各种情况的分析比较,来预测战争胜负。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哪一方的将领更有能力?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方的法令严明? 哪一方军备充足?哪一方的士兵更有战斗力?哪一方的赏罚更公正?通过这些比较,就能知道胜负。

      如果君主能听从我的意见,用兵作战就会取胜,我就留下来:如果君主不能听从我的意见,用兵作战就会失败,我就离开他。计算利害而能听取我的意见,就为他创造良好的态势,来作为辅助条件。所谓态势,即是凭借有利的情况来制定临机应变的策略。

      战争,本就是诡诈之术。所以,能战,而故意显示软弱,要打,却装作退避,要攻近处,却装作攻击远处,要想远袭,又装作近攻;如果

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敌人混乱,就要攻取, 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敌人兵强卒锐,就避其锋头:敌人气势汹汹,就设法扰乱它:敌人谦卑,就要使之骄横:敌人安逸,就要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和睦,就要离间他们。总之,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攻击,在敌人料想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这是军事家的制胜秘诀,不可预先讲明。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