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儿鸣、西瓜甜。炎炎夏日,西瓜已经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解暑“利器”。作为一名合格的“吃瓜群众”,你了解西瓜的故事吗? “瓜”是个古老象形文字,这个字两边像瓜蔓,中间瓜藤垂下,结出一个又圆又大的果实,就是瓜了。“瓜”字虽早已有之,不过,西瓜原产于非洲,漂洋过海来到中国,那是西汉以后的事情了。 中国自西汉时起开设了与非洲大陆之间的海上通道,自非洲大陆起,途经斯里兰卡及南洋诸岛,最终从福建沿海登陆。在西汉时期,西瓜正是沿着这条线路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在那个时代,只有皇室成员以及王公贵族才有资格享用西瓜。不过,当时西瓜还不叫西瓜。 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里,曾描述过一种奇特的瓜,“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认为,陶弘景提到的这个寒瓜,就是西瓜。也就是说,西瓜最早传到中国时,名字叫寒瓜。 西瓜这个名称的出现,是在南宋,至于为什么叫西瓜,有人认为,在唐代西瓜经丝绸之路从西域进入中原,并因此得名。 在古代,西瓜不仅是上层人士聚会的必备佳品,还常被风雅之士拿来吟诗作赋。据传,辽道宗曾在皇城的元和殿内设“西瓜宴”,大宴群臣,并请文人雅士助兴,以西瓜为题吟诗作赋,“凡佳作者赐御(西)瓜十枚”。 乾隆皇帝也曾留下咏瓜的名句。相传,乾隆与大学士纪晓岚微服私访,口渴了就到一家店吃了个西瓜。乾隆对店家道:“这瓜不能白吃,送您一副对联如何?”于是提笔写道:“堂中摆满翡翠玉,弯刀辟成月牙天。”店家见这字写得凝厚稳健,俊逸潇洒,神韵十足,即请人制成匾额悬挂于瓜店门楣之上,引得买瓜之人络绎不绝。 在文人中,最会吃瓜并能吃出道理来的,应是明代大才子解缙。据说他撰了一“西瓜联”,上联是: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甩;下联是:自上而下读左传,书往右翻。 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雅士啖食西瓜之时,触景生情,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例如,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西瓜吟》写道:“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将切西瓜的动作、啖瓜的情景描绘得惟妙惟肖。有关西瓜的千古名句有很多,有的绘声绘色地勾勒出当时佳人俏妇啖食西瓜时欢声笑语的情景,有的写尽西瓜的形、色、味,读后令人垂涎欲滴。 作为“吃主儿”,著名作家汪曾祺吃西瓜非常讲究: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那么问题随之而来,如何挑选西瓜呢?估计很多人不知道。 今天,告诉大家几个选西瓜的小技巧,让你选的西瓜又红又甜又好吃! 怎么样 你学会了吗? 来源 / 综合整理自人民文化、妙招姐(id:fm95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