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简直像拉拉链一样顺滑!” 一段上海高架车辆交错通行的视频, 日前刷爆朋友圈, 赢得点赞无数, 被不少网民赞赏为 “教科书般的文明示范”。 视频是监控探头拍摄下的画面, 所处地点是高架上匝道两条车道 “合二并一”之处。 镜头中, 可以明显看到交警 在规定区域设置了标示牌提醒, 也在地面画上了“交替通行”字样。 在内环高架内圈武宁路上匝道处,车辆交替通行。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 有人说, 这就是上海的秩序之美,文明之美。 也有人说,这种秩序, 是因为有探头抓拍, 是罚出来的。 话虽不错, 但良好秩序的形成, 从来离不开外力的约束。 秩序能够带来效率, 这个简单的道理, 谁都懂。 在淮海中路黄陂南路路口,行人遵守秩序过马路。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 很多时候,基于私利的考虑, 抢一秒是一秒的想法仍然存在。 当规则的约束让秩序成为一种习惯、 一种自觉,那其中就有美在闪光。 城市的美有很多种类, 有自然之美、规划之美、建筑之美、人文之美, 秩序之美也是其中一种。 在不少人眼里,它比别的美更加稀缺, 因为秩序是流动的、生动的,也是易碎的。 它需要一座城市千万种不同个性的人, 对同一种理念的共同遵守; 需要每一颗追求自由的灵魂, 从心的自律。 陕西北路738路站点,没有栏杆也没有管理人员,市民自觉地排成一字长龙等候公交车。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清晨出门,走过人行道,机动车会在斑马线前排起长队耐心等待行人走过; 地铁候车,人流再拥挤,也会沿着开门的两边,排起两列长龙; 垃圾分类,倒垃圾也有先来后到; 饭店就餐,等位时绝不会一拥而上; 球赛散场,带走手中的五星红旗,也带走饮料瓶和果皮; 高速拥堵,长长的应急车道却空无一车…… 淮海中路宝庆路交叉路口,一辆准备右转的45路公交车停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 老人们在银行门口自觉排队领取退休工资。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球赛散场后,志愿者正在收好红旗,恢复会场整洁。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有人说, 恰似如画风景里, 每片树叶都有构图的意义, 在行云流水般的秩序背后, 每个人也都应该成为推动文明的一股力量。 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座城市,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从中受益。 在中山东一路南京东路路口,市民自觉等候交通信号灯指令通行。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来源|新民晚报(ID:xmwb1929)首席记者 潘高峰 |
|